一种桶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63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桶泵机组,包括循环桶,所述循环桶内设有隔离板、过油板、储液区、沉淀区和储油区;在所述循环桶的外部设有换热器;在所述循环桶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过滤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节流阀;在所述循环桶的侧壁上还设有供液管、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阀;在所述循环桶的上部焊接有若干吊装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桶泵机组,能够使氟与润滑油进行分离,避免压缩机产生损坏,且能够进行吊装,便于移动。

A Barrel Pump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桶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桶泵机组。
技术介绍
在制冷设备
,与压缩机回气管连通的桶泵机组用到的氟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润滑油,润滑油通常会驻留在循环桶内。由于润滑油比制冷剂的密度小,使得循环桶内的含油氟溶液分为含油浓度较低的贫油层和含油浓度较高的富油层,也就是双液层,其中富油层较轻,位于贫油层上方。由于氟与润滑油无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循环桶内的油液混合物直接进入压缩机主回气管内,会造成结霜,甚至使压缩机产生液击而损坏。另外,循环桶不便于进行移动,无法通过吊装的方式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桶泵机组,能够使氟与润滑油进行分离,避免压缩机产生损坏,且能够进行吊装,便于移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桶泵机组,包括循环桶,所述循环桶内的中部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下端与循环桶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隔离板的右侧设有过油板,所述过油板从循环桶的底部向上延伸;通过隔离板和过油板将循环桶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从左向右依次为储液区、沉淀区和储油区;在所述循环桶的外部设有换热器;在所述循环桶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所述供油管的一端与储油区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相连通;在所述供油管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节流阀;在所述循环桶的侧壁上还设有供液管,所述供液管的一端与储液区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相连通;在所述供液管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阀;在所述循环桶的上部焊接有若干吊装环,在所述吊装环上均设有弧形凹槽。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中的一种。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储液区、沉淀区和储油区内均设有液位检测器。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吊装环上设有环形的磁铁装置。进一步优化地,所述供油管和供液管均采用高分子塑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桶泵机组,能够使氟与润滑油进行分离,避免压缩机产生损坏,且能够进行吊装,便于移动,适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循环桶的前部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吊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循环桶;11、隔离板;12、过油板;13、储液区;14、沉淀区;15、储油区;2、换热器;21、供油管;22、过滤器;23、第一电磁阀;24、第一节流阀;25、供液管;26、第二电磁阀;27、第二节流阀;3、吊装环;31、弧形凹槽;32、磁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桶泵机组,包括循环桶1,所述循环桶1内的中部设有隔离板11(如图2所示),所述隔离板11的下端与循环桶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供较重的氟液流过,在所述隔离板11的右侧设有过油板12,所述过油板12从循环桶1的底部向上延伸;通过隔离板11和过油板12将循环桶1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从左向右依次为储液区13、沉淀区14和储油区15。所述沉淀区14用于存储含油氟溶液,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油的比重较氟溶液更小,故油通常将位于顶面,而氟溶液位于底部,使氟溶液经过隔离板11流入储液区13,使油液经过过油板12流入储油区15。在所述循环桶1的外部设有换热器2(如图1所示);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21,所述供油管21的一端与储油区15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连通。在所述供油管21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2、第一电磁阀23和第一节流阀24。通过过滤器22将管内的油液进行过滤,以免对压缩机产生危害。所述第一电磁阀23便于进行自动控制。所述第一节流阀24用于调节流量。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还设有供液管25(如图1所示),所述供液管25的一端与储液区13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连通。在所述供液管25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6和第二节流阀27,所述第二电磁阀26便于进行自动控制。所述第二节流阀27用于调节流量。通过将氟溶液与润滑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然后输入压缩机,避免了压缩机结霜或液击现象,保证了压缩机的使用安全,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所述循环桶1的上部焊接有若干吊装环3(如图1所示),用于对循环桶1进行吊装,便于对循环桶1进行移动。在所述吊装环3上均设有弧形凹槽31,能够使机械设备上的钩状装置更加牢固地卡入吊装环3,减小吊装过程中的晃动,进而增加施工作业的精确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换热器2为板式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储液区13、沉淀区14和储油区15内均设有液位检测器,以便对各个区域的液位进行检测。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吊装环3上设有环形的磁铁装置32(如图3所示),所述磁铁装置32具有吸附金属吊装设备的作用,使机械设备上的钩状设备能够较为容易地对准吊装环3,方便对循环桶1进行吊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供油管21和供液管25均采用高分子塑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减少更换次数,降低使用成本。综上,本技术所述的桶泵机组,能够使氟与润滑油进行分离,避免压缩机产生损坏,且能够进行吊装,便于移动。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桶泵机组,包括循环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桶(1)内的中部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下端与循环桶(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隔离板(11)的右侧设有过油板(12),所述过油板(12)从循环桶(1)的底部向上延伸;通过隔离板(11)和过油板(12)将循环桶(1)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从左向右依次为储液区(13)、沉淀区(14)和储油区(15);在所述循环桶(1)的外部设有换热器(2);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21),所述供油管(21)的一端与储油区(15)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连通;在所述供油管(21)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2)、第一电磁阀(23)和第一节流阀(24);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还设有供液管(25),所述供液管(25)的一端与储液区(13)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连通;在所述供液管(25)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6)和第二节流阀(27);在所述循环桶(1)的上部焊接有若干吊装环(3),在所述吊装环(3)上均设有弧形凹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桶泵机组,包括循环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桶(1)内的中部设有隔离板(11),所述隔离板(11)的下端与循环桶(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隔离板(11)的右侧设有过油板(12),所述过油板(12)从循环桶(1)的底部向上延伸;通过隔离板(11)和过油板(12)将循环桶(1)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从左向右依次为储液区(13)、沉淀区(14)和储油区(15);在所述循环桶(1)的外部设有换热器(2);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21),所述供油管(21)的一端与储油区(15)相连通,另一端与换热器(2)相连通;在所述供油管(21)上沿管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22)、第一电磁阀(23)和第一节流阀(24);在所述循环桶(1)的侧壁上还设有供液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优库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