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20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包括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和两端连接于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的后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设置有用于与背门铰接的铰链安装位,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和后横梁加强板,后横梁和后横梁加强板连接围成具有三个主侧面的第一空腔,后横梁加强板具有呈夹角状且作为第一空腔中两个主侧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后横梁具有作为第一空腔中第三主侧面的第三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车身连接有上述的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能提升车辆背门铰链安装位处的刚度强度,并改善车辆后排头部空间,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A rear cross beam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roof cover and a vehicle with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Coupe车型的轿跑属于SUV系列,由于其采用溜背式设计,如果将常规SUV的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应用于Coupe车型时,因常规SUV的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的矩形型腔截面较大,会导致车辆后排头部空间比较紧张,影响后排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且Coupe车型的背门体积和重量比常规SUV增加不少,将常规SUV车型的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应用于Coupe车型时,容易在背门铰链安装位处存在强度和刚度不足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车辆,其能有效地提升了车辆背门铰链安装位置处的刚度和强度,并改善车辆后排头部空间,提高乘坐的舒适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包括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和两端连接于所述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的后横梁总成,所述后横梁总成设置有用于与背门铰接的铰链安装位,所述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和后横梁加强板,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加强板连接围成具有三个主侧面的第一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包括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和两端连接于所述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的后横梁总成,所述后横梁总成设置有用于与背门铰接的铰链安装位,所述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和后横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加强板连接围成具有三个主侧面的第一空腔,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具有呈夹角状且作为所述第一空腔中两个主侧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后横梁具有作为所述第一空腔中第三主侧面的第三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包括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和两端连接于所述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的后横梁总成,所述后横梁总成设置有用于与背门铰接的铰链安装位,所述后横梁总成包括后横梁和后横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加强板连接围成具有三个主侧面的第一空腔,所述后横梁加强板具有呈夹角状且作为所述第一空腔中两个主侧面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后横梁具有作为所述第一空腔中第三主侧面的第三面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呈三角形排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处局部的折弯、凹槽或凸起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背门侧立柱总成包括背门侧立柱上加强板和背门侧立柱上内板,所述背门侧立柱上加强板和所述背门侧立柱上内板往车体内部延伸至所述铰链安装位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宇郑伟周文煜闫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