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7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将从座面浸入的水更高效地排出。车辆的座椅结构具备座椅(13),该座椅(13)具备底板(60)、支承于底板(60)的坐垫(80、85)以及覆盖坐垫(80、85)的表面部件(50),坐垫(80、85)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底板(60)具备与表面部件(50)及坐垫(80)抵接的肋(71),肋(71)具有多个,在相邻的肋(71)之间具有空间(A),表面部件(50)拆装自如地设置于坐垫(80、85),并且在覆盖三维网状结构的区域具有网(52、53)。

Seat structur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座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座椅底板上设置了排水机构的车辆落座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座椅中公知有以下结构:在座椅落座部设置凹部,在座椅底板上设置一处至两处排水部,该排水部用于将从设置于凹部的底板的孔进入的水排出到落座部的外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是通过设置在座位落座部上的凹部向设置于座椅底板的排水部引导水的技术,但在像网状座椅那样水从座面上整体浸入的情况下,在仅向座椅底板的一处至两处引导水的结构中,排水的容量小。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从座面浸入的水更高效地排出的车辆的座椅结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椅13,座椅13具有底板60、支承于所述底板60的坐垫80~82、85以及覆盖所述坐垫80~82、85的表面部件50,所述坐垫80~82、85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所述底板60具备与所述表面部件50和所述坐垫80~82抵接的肋71,该肋71具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肋71之间具有空间A,所述表面部件50拆装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坐垫80~82、85,并且在覆盖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区域具有网52、53。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底板60具备:坐垫支承部61、65,其支承所述坐垫80~82、85;以及周缘部67,其位于所述坐垫支承部61、65的外周,所述肋71设置于所述底板60的所述周缘部67。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底板60的后端60b与前端60a相比位于上方,所述肋71位于所述底板60的前部。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肋7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从下侧向后方斜上方延伸。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肋71的外端部71e位于比内端部71d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在所述底板60上,在所述肋71所在的部位设有排水孔73。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座椅结构具备座椅,该座椅由底板、支承于所述底板的坐垫以及覆盖所述坐垫的表面部件构成,所述坐垫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所述底板具有与所述表面部件及所述坐垫抵接的肋,该肋具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肋之间具有空间,所述表面部件拆装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坐垫,并且在覆盖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区域具有网。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设置在底板上表面上的肋之间的空间进行排水。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底板具备:坐垫支承部,其支承所述坐垫;以及周缘部,其位于该坐垫支承部的外周,所述肋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周缘部。根据该结构,肋位于底板的周缘部,由此有利于将水排出。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底板的后端与前端相比位于上方,所述肋位于所述底板的前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座椅底板倾斜,因此能够将座椅的底板上的水向肋引导。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肋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从下侧向后方斜上方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配合座椅底板的倾斜而将水引导到座椅前部。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肋的外端部位于比内端部靠前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配合座椅底板的倾斜而将水向座椅前部引导。在所述底板上,在所述肋所在的部位设有排水孔。根据该结构,通过肋而被导向座椅的底板的外周部附近的水穿过排水孔被向座椅下方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座椅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座椅中省略了罩的网眼部的立体图。图4是坐垫的立体图。图5是放大了座椅的表面附近的截面的图。图6是底板的俯视图。图7是底板的左侧视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到的驾驶者用的坐垫的图。图9是从前方观察到的驾驶者用的坐垫安装于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从后方观察到的驾驶者用的坐垫安装于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沿车宽方向剖切而示出驾驶者用的坐垫安装于底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驾驶者用的坐垫安装于底板的情况的剖视图,是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剖切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驾驶者用的第二坐垫安装于底板的情况的剖视图,是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剖切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驾驶者用的第三坐垫安装于底板的情况的剖视图,是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剖切的剖视图。图15是第一间隔件安装于底板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6是第一间隔件的立体图。图17是第一间隔件的左侧视图。图18是沿图16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图19是第二间隔件的立体图。图20是第二间隔件的左侧视图。图21是沿图19中的XXI-XXI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3:座椅;50:表面部件;52、53:网;60:底板;60a:前端;60b:后端;61:坐垫支承部;67:周缘部;71:肋;71d:内端部;71e:外端部;73:排水孔;80~82、85:坐垫;A: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的记载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前”表示车体前方,标号“上”表示车体上方,标号“左”表示车体左方。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另外,在图1中,对于左右成对设置的部件,包括标号在内仅图示了左侧的部件。机动二轮车(小型车辆)1是踏板式的鞍乘型车辆,其具备:车体框架10;转向系统11,其将前轮2支承为能够转向;动力单元12,其支承在车体框架10的后部;后轮3;以及座椅13,其供乘员以跨乘方式落座。车体框架10具备:前立管14,其设置在车体框架10的前端;主框架15,其从前立管14向后下方延伸;下框架16,其从主框架15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后框架17,其从下框架16前底后高地向后方延伸;以及中间框架18,其从主框架15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并与后框架17的前部连结。转向系统11具备:转向轴20,其被轴支承于前立管14;左右一对前叉21,它们配置在前轮2的左右两侧并支承前轮2;桥接部件22,其固定于转向轴20的下端,并连结左右的前叉21的上部;以及手柄23,其固定于转向轴20的上端。前轮2由架设在左右的前叉21的下端部之间的前轮车轴2a轴支承。动力单元12是具有作为后轮3的驱动源的发动机和支承后轮3的摆臂的功能的单元摆动发动机。动力单元12借助设置在其前端部的枢轴(未图示)而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车体框架10。后轮3被轴支承于动力单元12的后端部的后轮车轴3a。机动二轮车1具备覆盖车体框架10等车体的车体罩25。车体罩25具备:前罩26,其从前方及左右侧方覆盖前立管14;护腿罩27,其配置在前罩26的后方且位于乘员的腿部前方;后罩28,其从侧方覆盖座椅13下方的车体;以及下罩29,其覆盖护腿罩27的下方以及后罩28的前部下方的部分。此外,机动二轮车1包括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40和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41。座椅13从上方覆盖上表面开口的收纳箱(未图示)。座椅13借助其前端的铰链(未图示)设置成能够开闭。图2是座椅13的立体图,图3是座椅13的结构图,是示出省略了罩50的网眼部52、53的状态的图。座椅1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如图3所示,具备能够开闭地支承于车体的底板(座椅底板)60。座椅13为多座式,在底板60上前后设置有坐垫(三维网状结构物)80、85。如图2所示,座椅13具有从外侧覆盖坐垫80、85的罩(表面部件)50。前侧的坐垫80形成驾驶者的落座部1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椅(13),该座椅(13)具有底板(60)、支承于所述底板(60)的坐垫(80~82、85)以及覆盖所述坐垫(80~82、85)的表面部件(50),所述车辆的座椅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80~82、85)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所述底板(60)具备与所述表面部件(50)和坐垫(80‑82)抵接的肋(71),该肋(71)具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肋(71)之间具有空间(A),所述表面部件(50)拆装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坐垫(80~82、85),并且在覆盖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区域具有网(52、53)。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31 JP 2018-0152561.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具备座椅(13),该座椅(13)具有底板(60)、支承于所述底板(60)的坐垫(80~82、85)以及覆盖所述坐垫(80~82、85)的表面部件(50),所述车辆的座椅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80~82、85)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所述底板(60)具备与所述表面部件(50)和坐垫(80-82)抵接的肋(71),该肋(71)具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肋(71)之间具有空间(A),所述表面部件(50)拆装自如地设置于所述坐垫(80~82、85),并且在覆盖所述三维网状结构的区域具有网(52、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0)具备:坐垫支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谷慎治小谷野光江远城贞通大坪守小原健史竹野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