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2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五连杆后悬架包括:副车架,与车身上的车身安装点相连;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三摆臂及束臂的一端对应地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端对应地与转向节连接;且所述束臂沿整车横向设置;第四摆臂,其一侧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侧与转向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三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四摆臂在所述车身上呈交叉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形式更简单,具有优良的操控稳定性和良好的舒适性,后悬架承载能力高,成本较低,且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可降低前轮转向负荷,减少轮胎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结构
,涉及一种后悬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主要包含副车架、减振器、摆臂、弹簧、稳定杆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导致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纯电汽车的兴起,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现有电动车后悬架多由汽油车改型而来,其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后轴轴荷大于前轴轴荷,后悬架承载能力不足;(2),后轴轴荷大于前轴轴荷,如果采用前轮驱动,则前轮抓地力有限无法发挥电机最大功率;(3),受空间限制,无法布置后驱电机及后驱动轴;(4),后悬架副车架、摆臂等多为钢制件,重量较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五连杆后悬架及具有该后悬架的车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承载能力低、无法布置后轮驱动、重量重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与车身上的车身安装点相连;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三摆臂及束臂的一端对应地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端对应地与的转向节连接;且所述束臂沿整车横向设置;第四摆臂,其一侧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侧与转向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三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四摆臂在所述车身上呈交叉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与车身上的车身安装点相连;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三摆臂及束臂的一端对应地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端对应地与的转向节连接;且所述束臂沿整车横向设置;第四摆臂,其一侧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侧与转向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三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四摆臂在所述车身上呈交叉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通过4个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衬套与所述车身安装点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为前上摆臂,所述前下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前下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前上摆臂的横截面呈T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摆臂为后上摆臂,所述后上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后上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后上摆臂与所述前上摆臂交叉设置,以分解所述转向节上传递的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为前下摆臂,所述前下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所述前下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衬套与转向节连接;所述前下摆臂的横截面呈几字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摆臂为后下摆臂,所述后下摆臂的外侧通过球铰与转向节相连,内侧通过所述衬套与副车架连接,通过偏心垫片和偏心螺栓调整外倾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五连杆后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摆臂由上片翻边、下片翻边和套管拼焊而成,所述下片翻边的截面结构呈U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义民李志宋双亮张燕项小东杨得新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