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包铝绞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75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包铝绞线,至少包括3股铜包铝线,铜包铝线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5~20cm出现一次,用于对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包括两转轴,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盘,用于对支撑杆的两端进行固定安装,转轴上设置有穿线孔道,通过转轴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实现各股铜包铝线的绞合,其中,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两导线轮组,导线轮组包括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导线轮组还包括与导线轮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两调节杆,调节杆上设置有一字孔,且通过固定于安装座上的螺栓结构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铜包铝绞线结构,通过在绞合过程中使用更加合理的支撑结构而获得了更加稳定且均匀的绞距,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A copper clad aluminium str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包铝绞线
本技术涉及线材
,尤其涉及一种铜包铝绞线。
技术介绍
绞线是以绞合单线绕绞线轴等角速度旋转和绞线匀速前进运动实现的,绞线较为重要的参数为绞距,即单线沿着绞线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在传统的绞线机上,在绞线绞合并向前传送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绞线支撑范围大,而使得绞线在绞合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等问题,这种情况使得绞线的焦距会出现波动,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铜包铝绞线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包铝绞线结构,通过在绞合过程中使用更加合理的支撑结构而获得了更加稳定且均匀的绞距,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包铝绞线,至少包括绞合的3股铜包铝线,所述铜包铝线包括铝芯线以及包覆于所述铝芯线外部的铜皮结构,单根所述铜包铝线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5~20cm出现一次,用于对所述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盘,两所述安装盘分别用于对支撑杆的两端进行固定安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穿线孔道,其中一所述转轴上的穿线孔道供各股所述铜包铝线进入并经过所述支撑杆的导向而自另一所述转轴的穿线孔道一端引出以供收卷,通过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支撑杆转动,从而实现各股所述铜包铝线的绞合,其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两导线轮组,所述导线轮组包括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导线轮组还包括与导线轮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两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一字孔,所述调节杆通过穿入所述一字孔内,且通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螺栓结构固定,从而对所述导线轮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盘为碗状结构,且两所述安装盘的碗口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杆成弓形设置,与所述安装盘贴合安装。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的穿线孔道与气源出气口联通,所述气源出气口用于向所述穿线孔道内送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成U字型,且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U型凹槽内,所述U型凹槽的槽底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供未绞合的各所述铜包铝线进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线板,所述导线板上设置有仅供一股所述铜包铝线进入的若干孔洞。进一步地,所述孔洞成喇叭状,且所述喇叭状的开口端供所述铜包铝线进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铜包铝线结构,通过多股铜包铝线的绞合,适用于工作频率较高,单股线材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损耗过大的场合,使用绞线可以使运行温度降低,相比同截面积的单股线,绞线拥有更高的机械性、柔韧性,为了保证上述绞线结构的绞距,本技术中在绞合设备上增加了一种可调节的导线轮组,当对不同平方数绞线结构进行绞合的时候,可对其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绞线与支撑杆保持贴合的状态,从而避免因绞线晃动而对绞距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绞线结构的截面图;图2为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结构图;图3为导线轮组的结构和安装示意图;图4为导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孔洞的截面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铜包铝线1、铝芯线11、铜皮结构12、转轴2、安装盘3、支撑杆4、导线轮组5、安装座51、调节杆52、导线轮53、导线板6、孔洞6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铜包铝绞线,至少包括绞合的3股铜包铝线1,铜包铝线1包括铝芯线11以及包覆于铝芯线11外部的铜皮结构12,单根铜包铝线1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5~20cm出现一次,用于对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转轴2,转轴2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盘3,两安装盘3分别用于对支撑杆4的两端进行固定安装,转轴2上设置有穿线孔道,其中一转轴2上的穿线孔道供各股铜包铝线1进入并经过支撑杆4的导向而自另一转轴2的穿线孔道一端引出以供收卷,通过转轴2带动支撑杆4转动,从而实现各股铜包铝线1的绞合,其中,支撑杆4上设置有至少两导线轮组5,导线轮组5包括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的安装座51,导线轮组5还包括与导线轮53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两调节杆52,调节杆52上设置有一字孔,调节杆52通过穿入一字孔内,且通过固定于安装座51上的螺栓结构固定,从而对导线轮53进行支撑。本技术中的铜包铝线结构,通过多股铜包铝线的绞合,适用于工作频率较高,单股线材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损耗过大的场合,使用绞线可以使运行温度降低,相比同截面积的单股线,绞线拥有更高的机械性、柔韧性,为了保证上述绞线结构的绞距,本技术中在绞合设备上增加了一种可调节的导线轮组,当对不同平方数绞线结构进行绞合的时候,可对其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绞线与支撑杆保持贴合的状态,从而避免因绞线晃动而对绞距带来的影响,具体的调节过程包括:首先将安装座51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杆4上,并将调节杆52与导线轮53的转轴垂直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保证导线轮53转轴两端的调节杆52平行设置,随后将两调节杆52分别贴合于安装座51两侧,并通过穿入一字孔内,且固定于安装座51上的螺栓结构固定,其中,通过螺栓的旋紧程度,可使得调节杆52带动导线轮53沿一字孔的长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支撑杆4,而导线轮53和支撑杆4之间的孔隙用于过线,因此可适用于多种平方数的绞线结构。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安装盘3为碗状结构,且两安装盘3的碗口相对设置,支撑杆4成弓形设置,与安装盘3贴合安装。通过上述较为平滑的安装结构,可避免在绞线传送的过程中,对绞线造成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因棱角的存在而在操作的过程中给操作者带来安全隐患。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转轴2上的穿线孔道与气源出气口联通,气源出气口用于向穿线孔道内送气。本实施例中,气源出气口可以通过支撑结构支撑,并间断性的或连续性的向穿线孔道内送风,一方面避免杂质的进入对绞线造成损伤,另一方面,通过气体的进入也可降低穿线孔道对线束的阻力,从而在保证绞线传输的过程中减低绞线受到的摩擦力。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安装座51成U字型,且支撑杆4设置于安装座51的U型凹槽内,U型凹槽的槽底通过螺栓与支撑杆4固定。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导线轮53较为稳定的固定,并便于调节杆52的安装,同时也可较为方便的实现整个导线轮组5位置的调整。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转轴2上供未绞合的各铜包铝线1进入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线板6,导线板6上设置有仅供一股铜包铝线1进入的若干孔洞61。通过上述孔洞61的设置,可保证各股铜包铝线1在进入转轴2上的穿线孔道之前不会因绞合在一起而影响各股铜包铝线1的传送,从而进一步确保绞距的均匀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孔洞61成喇叭状,且喇叭状的开口端供铜包铝线1进入,一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对铜包铝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包铝绞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绞合的3股铜包铝线(1),所述铜包铝线(1)包括铝芯线(11)以及包覆于所述铝芯线(11)外部的铜皮结构(12),单根所述铜包铝线(1)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5~20cm出现一次,用于对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盘(3),两所述安装盘(3)分别用于对支撑杆(4)的两端进行固定安装,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穿线孔道,其中一所述转轴(2)上的穿线孔道供各股所述铜包铝线(1)进入并经过所述支撑杆(4)的导向而自另一所述转轴(2)的穿线孔道一端引出以供收卷,通过所述转轴(2)带动所述支撑杆(4)转动,从而实现各股所述铜包铝线(1)的绞合,其中,所述支撑杆(4)上设置有至少两导线轮组(5),所述导线轮组(5)包括与所述支撑杆(4)固定连接的安装座(51),所述导线轮组(5)还包括与导线轮(53)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两调节杆(52),所述调节杆(52)上设置有一字孔,所述调节杆(52)通过穿入所述一字孔内,且通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51)上的螺栓结构固定,从而对所述导线轮(53)进行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包铝绞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绞合的3股铜包铝线(1),所述铜包铝线(1)包括铝芯线(11)以及包覆于所述铝芯线(11)外部的铜皮结构(12),单根所述铜包铝线(1)沿着绞线的方向上每相隔5~20cm出现一次,用于对绞线结构绞合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两转轴(2),所述转轴(2)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盘(3),两所述安装盘(3)分别用于对支撑杆(4)的两端进行固定安装,所述转轴(2)上设置有穿线孔道,其中一所述转轴(2)上的穿线孔道供各股所述铜包铝线(1)进入并经过所述支撑杆(4)的导向而自另一所述转轴(2)的穿线孔道一端引出以供收卷,通过所述转轴(2)带动所述支撑杆(4)转动,从而实现各股所述铜包铝线(1)的绞合,其中,所述支撑杆(4)上设置有至少两导线轮组(5),所述导线轮组(5)包括与所述支撑杆(4)固定连接的安装座(51),所述导线轮组(5)还包括与导线轮(53)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两调节杆(52),所述调节杆(52)上设置有一字孔,所述调节杆(52)通过穿入所述一字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方张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