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63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包括: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以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热弯玻璃工件时增加热吸工艺,在手机玻璃盖板接近成型的时候同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再进行第二热吸把玻璃工件完全吸附在模具的型腔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成型后的手机玻璃盖板的形态与图纸一致,轮廓度面更好,减少成型后手机玻璃盖板上的模印,为后面的成型工序节省时间和提高成型效率。

A Forming Technology of Hot Bending Mobile Phone Glass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曲面玻璃盖板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玻璃工件在热弯时需要依次经过预热、热压、保压和冷却工序,靠压力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但是,这样成型出的产品其模印较多,容易造成产品不良率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解决了现有玻璃工件在热弯成型手机玻璃盖板时,其模印较多,容易造成产品不良率增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包括: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以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进一步地,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的步骤包括对玻璃工件热压的同时对玻璃工件进行下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的步骤包括先对玻璃工件下吸之后,再对玻璃工件进行上吸。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工件进入成型室后,将依次通过呈流水线形式排布的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和第二热压下吸模组分阶段同时对玻璃工件热压和下吸,所述下吸模组对所述玻璃工件下吸,所述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分阶段对所述玻璃工件上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都具有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与外部真空设备连接的真空吸头和用于驱动上加热板下行的驱动构件,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分别对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加热,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第二热压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第一上吸模组的上加热板、第二上吸模组的上加热板和第三上吸模组的上加热板上均设置有所述真空吸头。进一步地,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的各驱动构件分别驱动各上加热板进行下压时,上模板至下模板之间均预留0.1±0.01mm的余量。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采用透气性材质制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分别对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加热温度都为300~800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的各驱动构件分别驱动各所述上加热板下压的输出压力都为0.001MPa~0.8MPa。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的各驱动构件分别驱动各所述上加热板下压到位后保持的压型时间都为20S~200S。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吸、热压和第二热吸都是在充满氮气的成型室内进行。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热弯玻璃工件时增加热吸工艺,在手机玻璃盖板接近成型的时候同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再进行第二热吸把玻璃工件完全吸附在模具的型腔面上,这样,可以保证成型后的手机玻璃盖板的形态与图纸一致,轮廓度面更好,减少成型后手机玻璃盖板上的模印,为后面的成型工序节省时间和提高成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工件刚放入模具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入模具内的玻璃工件经过预热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入模具内的玻璃工件经过下吸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热弯手机玻璃盖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玻璃工件;2、热压热吸组件;21、第一热压下吸模组;211、上加热板;212、下加热板;213、真空吸头;214、驱动构件;22、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3、下吸模组;24、第一上吸模组;25、第二上吸模组;26、第三上吸模组;3、模具;31、上模板;32、下模板;4、成型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将模具3内的玻璃工件1热弯成手机玻璃盖板,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01、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1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1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的步骤包括对玻璃工件1热压的同时对玻璃工件1进行下吸,需要说明的是玻璃工件1在刚放到模具3上的形态如图2所示,玻璃工件1基本上是平的,玻璃工件1在初次经过预热预成型后,由于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玻璃工件1在自身重力将会处于坍塌状态,其形态如图3所示;S102、如图4所示,对玻璃工件1进行第二热吸以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对玻璃工件1进行第二热吸的步骤包括先对玻璃工件1下吸之后,再对玻璃工件1进行上吸。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玻璃工件1进入成型室4后,将在一个推送机构的作用下通过热压热吸组件2,热压热吸组件2包括依次呈流水线形式排布的第一热压下吸模组21、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下吸模组23、第一上吸模组24、第二上吸模组25和第三上吸模组26,第一热压下吸模组21和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分阶段同时对玻璃工件1热压和下吸,下吸模组23对玻璃工件1下吸,第一上吸模组24、第二上吸模组25和第三上吸模组26分阶段对玻璃工件1上吸,以形成所需要的手机玻璃盖板,之后对手机玻璃盖板可进行冷却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热吸、热压和第二热吸都是在用于热弯手机玻璃盖板装置充满氮气的成型室4内下进行,氮气能防止手机玻璃盖板在高温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影响产品质量。如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热压下吸模组21、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下吸模组23、第一上吸模组24、第二上吸模组25和第三上吸模组26都具有上加热板211、下加热板212、与外部真空设备连接的真空吸头213和用于驱动上加热板211下行的驱动构件214,驱动构件214优选为气缸,上加热板211和下加热板212都是钨钢板,热吸实际上是在上加热板211和下加热板212上各开一个孔,将真空吸头213安装在孔上,接上真空设备。上加热板211和下加热板212板分别对上模板31和下模板32进行加热,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21的下加热板212、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的下加热板212、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212、第一上吸模组24的上加热板211、第二上吸模组25的上加热板211和第三上吸模组26的上加热板211上均设置有真空吸头213。为了防止成型出的手机玻璃盖板产品其模印较多,容易造成不良产品增多,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下吸模组23、第一上吸模组24、第二上吸模组25和第三上吸模组26上的各驱动构件214分别驱动各上加热板211进行下压,由于第二热压下吸模组22、下吸模组23、第一上吸模组24、第二上吸模组25和第三上吸模组26由于其各自气缸的行程已被限制,因此,以使上模板31至下模板32之间均预留0.1±0.01mm的余量,以便于真空吸头213分别对玻璃工件1进行下吸和上吸。优选地,上模板31和下模板32均采用透气性材质制作,透气性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以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以成型出手机玻璃盖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对预热预成型后的玻璃工件进行热压和第一热吸的步骤包括对玻璃工件热压的同时对玻璃工件进行下吸;对玻璃工件进行第二热吸的步骤包括先对玻璃工件下吸之后,再对玻璃工件进行上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工件进入成型室后,将依次通过呈流水线形式排布的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和第二热压下吸模组分阶段同时对玻璃工件热压和下吸,所述下吸模组对所述玻璃工件下吸,所述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分阶段对所述玻璃工件上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弯手机玻璃盖板的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第二热压下吸模组、下吸模组、第一上吸模组、第二上吸模组和第三上吸模组都具有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与外部真空设备连接的真空吸头和用于驱动上加热板下行的驱动构件,所述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分别对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加热,所述第一热压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第二热压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下吸模组的下加热板、第一上吸模组的上加热板、第二上吸模组的上加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清余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方碳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