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88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轻量化、焊接量少以及工艺性好的优点。

Cab Roof Structure, Cab and Track T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轨道车辆通常为铝合金车体,整车设计对减重的要求较高,传统的铝合金司机室的车顶结构通常为板梁和铝板的混合结构,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支撑强度,需要增设较多的板梁,板梁的增多会增加司机室的重量。另一方面,板梁的增多,会使得焊接量增大、对工艺性的要求高,并且施工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司机室车顶的重量较重、焊接量较大以及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其中,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一铝蜂窝板,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右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二铝蜂窝板,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第一台肩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第二台肩。其中,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三台肩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四台肩。其中,所述第三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四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其中,在所述第三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三台肩上的第一焊接位。其中,所述第三台肩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一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肩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部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呈平行式设置。其中,在所述第四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四台肩上的第二焊接位。其中,所述第四台肩包括第二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二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二夹角。其中,在所述第一台肩且与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一角焊焊接位;在所述第二台肩且与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下层板相接触的部位构造有第二角焊焊接位。其中,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车顶连接梁之间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为多个并分别沿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式设置。其中,所述司机室车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的尾端的车顶后端板,其中,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一端与所述车顶弯梁相连接,所述车顶连接梁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顶后端板相连接。其中,在所述车顶后端板朝向车头的表面构造有朝远离所述车顶后端板的方向延伸的支撑部件。其中,在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端面构造有水平安装位,在所述水平安装位上设有铝衬板。其中,各个所述铝蜂窝板靠近所述车顶后端板的上层板均焊接在所述铝衬板的上端面。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司机室。(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司机室车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铝蜂窝板的结构强度高、刚度好,将其应用在司机室车顶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板梁的数量,从而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轻量化和工艺性好的优点。另外,由于增设铝蜂窝板有效地增强了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适当地减少板梁的数量,随着板梁数量的减少,也大大地减少了焊接量,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司机室车顶的制造难度、降低了司机室车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司机室车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司机室车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车顶弯梁、车顶连接梁、加强梁以及车顶后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车顶连接梁分别与第一铝蜂窝板和第二铝蜂窝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车顶连接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车顶后端板与第一铝蜂窝板或第二铝蜂窝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顶弯梁;2:车顶连接梁;21:第一凸起部;22:第一台肩;221:第一角焊焊接位;23:第二台肩;231:第二角焊焊接位;24:第二凸起部;25:第三台肩;251:第一水平部;252:第一倾斜部;253:第一坡口;A:第一夹角;a:第一坡口处的夹角;26:第四台肩;261:第二水平部;262:第二倾斜部;263:第二坡口;B:第二夹角;b:第二坡口处的夹角;3:铝蜂窝板;31:第一铝蜂窝板;32:第二铝蜂窝板;4:加强梁;5:车顶后端板;6:支撑部件;7:铝衬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车顶弯梁1、车顶连接梁2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3。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车顶弯梁1至少为一个,该车顶连接梁2设置在该车顶弯梁1上。在每两个铝蜂窝板3之间设有一个车顶连接梁2,每个铝蜂窝板3分别与车顶连接梁2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铝蜂窝板3为现有的结构,其通常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夹设在该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蜂窝芯。具体地,由于铝蜂窝板3的结构强度高、刚度好,将其应用在司机室车顶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板梁的数量,从而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具有轻量化和工艺性好的优点。另外,由于增设铝蜂窝板3有效地增强了司机室车顶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适当地减少板梁的数量,随着板梁数量的减少,也大大地减少了焊接量,从而有效地简化了司机室车顶的制造难度、降低了司机室车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司机室车顶的生产效率。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车顶连接梁2的内部构造为中空结构。这样,由于该车顶连接梁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因而,可以在确保其结构强度、支撑强度以及承载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轻司机室车顶的重量,使得司机室车顶满足轻量化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该车顶连接梁2的横截面形状为类似“凸字型”。还需要说明的是,该车顶连接梁2优选采用中空型材制造而成。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在车顶连接梁2的左侧的铝蜂窝板3为第一铝蜂窝板31,设置在车顶连接梁2的右侧的铝蜂窝板3为第二铝蜂窝板32,在该车顶连接梁2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21,在该第一凸起部21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该第一铝蜂窝板31的第一台肩22和用于承载该第二铝蜂窝板32的第二台肩23。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台肩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车顶弯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司机室车顶结构,包括车顶弯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所述至少一个车顶连接梁设置在所述车顶弯梁上;以及至少两个铝蜂窝板,在每两个铝蜂窝板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车顶连接梁,每个所述铝蜂窝板分别与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或右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左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一铝蜂窝板,设置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右侧的铝蜂窝板为第二铝蜂窝板,在所述车顶连接梁的上表面构造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第一台肩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第二台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端面构造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构造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三台肩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第四台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肩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四台肩的上端面相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台肩上构造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铝蜂窝板的上层板的其中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三台肩上的第一焊接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台肩包括第一水平部和与所述第一水平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部,其中,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之间构造有第一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司机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台肩的上方,所述第一水平部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台肩的上端面呈平行式设置。9.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业尚克明田洪雷蒋欣董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