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299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涉及集装箱制造装备技术领域。该转运系统包括用于运输集装箱的旋转车、转运车以及支撑装置。其中,旋转车沿第一轨道行走而能够在接箱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转运位。转运车沿第二轨道行走而能够在转运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卸箱位卸下。支撑装置安装于转运位,在集装箱由旋转车卸下至被转运位承接的过程中支撑集装箱。整个转运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转高效可靠。

Container Transf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转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制造装备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集装箱生产流水线箱体的横纵转化多采用地面转盘或者天车等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箱体到达指定的地点,因体积与重量大,需要借助天车装卸并由转盘调整运行方向。如此,流水线所配套的设施多为大型的机械结构转盘或行车结构,这样的基础设施占地大、繁琐复杂、耗时长、建设资金高。其繁琐复杂的运输系统因受限于本身较低的自动化程度,造成了箱体的运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集装箱转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集装箱转运多依赖于传统的地面转盘或天车,而导致的配套设施的建设难度大、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包括:旋转车,沿第一轨道行走而能够在接箱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转运位;所述旋转车包括车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承载所述集装箱,并带动所述集装箱在水平面上转动预定角度;转运车,沿第二轨道行走而能够在转运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卸箱位卸下;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具有夹角;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转运位,在集装箱由旋转车卸下至被转运位承接的过程中支撑所述集装箱。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垂直,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沿第一轨道间隔布置的多对升降支撑单元;各所述升降支撑单元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固定于升降驱动件输出轴上而可升降的支撑座;每队的两个升降支撑单元分列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侧,两升降支撑单元的支撑座相对伸出;所述支撑座可上升至高于所述旋转平台而支撑所述集装箱将集装箱从旋转车上卸下,且所述支撑座可下降至低于所述转运车,而使集装箱转由所述转运车承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三对升降支撑单元,以其中一对升降支撑单元为基准支撑单元,其他的任一对升降支撑单元与该基准支撑单元组合限定出一个转运位;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转运车适配地具有多个,分别与各转运位一一相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升降驱动件由液压驱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车体上安装有多个滚轮,各所述滚轮均匀分布于以所述旋转平台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上;各所述滚轮与所述旋转平台的底面滚动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平台通过液压缸驱动转动,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车体之间,并与所述旋转平台的转动轴线具有间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平台与所述车体之间还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液压缸以及可锁紧配合的固定座、锁紧件;所述锁紧液压缸连接并驱动所述锁紧件与固定座锁紧或分离,以使得旋转平台相对于车体转动或静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车还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车体两侧的定位液压缸。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车和所述转运车分别设有电机,并通过电机驱动各自的行走机构行走。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兼具投入资金低和运转高效可靠的特点。其中,旋转车上的旋转平台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承载集装箱,还可在带动集装箱转动预定角度以调整箱体的运行方向。转运车用于承接集装箱并将其运载至卸箱位。整个运输过程中,旋转车与转运车在各自特定的轨道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达到了极高的运转效率。如上述的集装箱转运系统抛弃了传统系统所需的地面转盘与天车,提高了集装箱制造过程中转运的效率和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了基础建设投资成本,提高集装箱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转运系统的整体布局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车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旋转车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中的升降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集装箱转运系统;200-集装箱;Y-纵向轨道;X1-第一横向轨道;X2-第二横向轨道;J-接箱位;P1-第一转运位;P2-第二转运位;C1-第一卸箱位;C2-第二卸箱位;1-旋转车;11-车体;12-旋转平台;13-旋转液压缸;14-锁紧机构;141-锁紧液压缸;142-固定座;143-锁紧件;15-滚轮;16-定位机构;161-定位液压缸;17-行走机构;18-行走电机;2a-第一转运车;2b-第二转运车;21-行走机构;22-行走电机;3-支撑装置;3a-第一对升降支撑单元;3b-第二对升降支撑单元;3c-第三对升降支撑单元;31-升降支撑单元;311-升降驱动件;312-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用于集装箱的横纵转换以及工位间的转运。该集装箱转运系统大致地包括沿第一轨道行驶的旋转车、沿第二轨道行驶的转运车、设置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交处的支撑装置。旋转车和转运车联动运输以实现集装箱的旋转、转运,支撑装置用于在集装箱由旋转车卸下至被转运位承接的过程中支撑集装箱。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根据集装箱所需要转运的路线预设于厂房地面。旋转车、转运车和支撑装置的运转通过控制系统联动控制,整个转运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转高效可靠。图1示意了本技术转运系统100(以下简称“转运系统”)一实施例的总体布局。为了更为清楚方便地表述,下文中将采用横向、纵向、上、下、左、右等方位对转运系统100的布局进行说明。以下将第一轨道定义为纵向轨道Y,第二轨道为横向轨道。在本实施例中,该转运系统100设置了一条纵向轨道Y以及两条平行间隔的横向轨道。纵向轨道Y和横向轨道相垂直。纵向轨道Y为20尺与40尺集装箱沿纵向转运时共用的运输轨道。纵向轨道Y一端为接箱位J,对应于前一工位的下料位;纵向轨道Y另一端与两横向轨道相交。对应于该纵向轨道Y,该转运系统100配备有一台旋转车1,旋转车1在接箱位J承接经过前一工位的工序处理后的集装箱200(图1未示出),并沿纵向轨道Y行走而将集装箱200进行纵向转运。同时,旋转车1还能够带动集装箱200转动,进行集装箱200的横纵转换。两条横向轨道分别供20尺与40尺集装箱横向转运使用。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位于下方的横向轨道对应于沿横向转运20尺集装箱所使用,在此将其称为第一横向轨道X1。另一条横向轨道对应于沿横向转运40尺集装箱所使用,将其称为第二横向轨道X2。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置了两条横向轨道专供20尺与40尺集装箱使用。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轨道的数量应不限,可根据实际工况设置一条或多条。第一横向轨道X1与纵向轨道Y相交的位置为第一转运位P1,第一横向轨道X1的左端为第一卸箱位C1,与后一工位的上料位对应。第二横向轨道X2与纵向轨道Y相交的位置为第二转运位P2,第二横向轨道X2的左端为第二卸箱位C2,与后一工位的上料位对应。对应于该第一横向轨道X1和第二横向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车,沿第一轨道行走而能够在接箱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转运位;所述旋转车包括车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承载所述集装箱,并带动所述集装箱在水平面上转动预定角度;转运车,沿第二轨道行走而能够在转运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卸箱位卸下;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具有夹角;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转运位,在集装箱由旋转车卸下至被转运位承接的过程中支撑所述集装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车,沿第一轨道行走而能够在接箱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转运位;所述旋转车包括车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车体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承载所述集装箱,并带动所述集装箱在水平面上转动预定角度;转运车,沿第二轨道行走而能够在转运位承接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载至卸箱位卸下;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具有夹角;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转运位,在集装箱由旋转车卸下至被转运位承接的过程中支撑所述集装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垂直,所述预定角度为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沿第一轨道间隔布置的多对升降支撑单元;各所述升降支撑单元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固定于升降驱动件输出轴上而可升降的支撑座;每队的两个升降支撑单元分列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侧,两升降支撑单元的支撑座相对伸出;所述支撑座可上升至高于所述旋转平台而支撑所述集装箱将集装箱从旋转车上卸下,且所述支撑座可下降至低于所述转运车,而使集装箱转由所述转运车承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三对升降支撑单元,以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陆伟杰张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