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台车及物品收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07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在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第一轨道(13)上移动的第一台车(31)、在沿相对于第一方向(X)在俯视时交叉的第二方向(Y)设置的第二轨道(14)上移动的第二台车(32),第一台车(31)具备在该第一台车(31)处于与第二轨道(14)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二轨道(14)连续的第三轨道(34),第二台车(32)构成为通过从第二轨道(14)换乘至第三轨道(34)而能够载置于第一台车(31)上,并且具备作业者能够搭乘的搭乘台。

Operating trolley and goods colle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台车及物品收纳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作业者能够搭乘的搭乘台的作业台车及具备该作业台车的物品收纳设备。
技术介绍
该作业台车的以往例记载于日本特开2011-08868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作业台车具备在第一轨道(轨道X)上滚动的主车轮6、在第二轨道(轨道Y)上滚动的横行车轮7。主车轮6构成为升降自如。专利文献1的作业台车构成为,通过使主车轮升降,能够切换成主车轮6与第一轨道接触而作业台车沿第一轨道移动的状态、横行车轮7与第二轨道接触而作业台车沿第二轨道移动的状态。专利文献1的作业台车构成为,在第一轨道上的与第二轨道对应的位置使主车轮6上升来使横行车轮7与第二轨道接触。因此,支承横行车轮7的第二轨道需要在作业台车处于第一轨道上的状态下的俯视时设置至与横行车轮重叠的位置。因此,第二轨道的长度变长。特别是,在设置多个第二轨道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长的第二轨道,制造成本容易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希望实现能够使第二轨道变短的作业台车及具备该作业台车的物品收纳设备。作业台车具备第一台车、第二台车,前述第一台车在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台车在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方向相对于前述第一方向在俯视时交叉,前述第一台车具备第三轨道,前述第三轨道在该第一台车处于与前述第二轨道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第二轨道连续,前述第二台车构成为通过从前述第二轨道向前述第三轨道换乘而能够载置于前述第一台车上,并且具备作业者能够搭乘的搭乘台。根据该方案,能够使载置着第二台车的第一台车在第一轨道上移动,由此使第二台车与第一台车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台车处于与第二轨道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连续,所以第二台车能够从第二轨道向第三轨道换乘或从第三轨道向第二轨道换乘。并且,通过使第二台车在第二轨道上移动,能够使作业者搭乘于搭乘台的状态的第二台车沿第二方向移动。载置于第一台车的第二台车被支承于第三轨道。因此,将第二轨道在作业台车处于第一轨道上的状态的俯视观察时,无需设置于与第二台车重叠的位置,能够使第二轨道的长度变短。附图说明图1是物品收纳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向视图。图4是图1的IV-IV向视图。图5是搬运台车的立体图。图6是作业台车的立体图。图7是作业台车的立体图。图8是堆垛起重机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说明具备作业台车的物品收纳设备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物品收纳设备具备作为收纳物品W的仓库的自动仓库1、搬运物品W的物品搬运车2、作业者能够推拉操作的作业台车3(参照图4)、作为搬运作业台车3的搬运装置的堆垛起重机4。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W由托盘和堆积于该托盘的多个货物构成。如图2及图3所示,自动仓库1具备沿上下方向Z排列地设置的多个收纳搬运部6、相对于多个收纳搬运部6的每一个设置的第一搬运传送机7、升降自如的升降台8、第二搬运传送机9。在具有多个第一搬运传送机7、升降台8、第二搬运传送机9地构成的搬运单元,设置有将物品W向自动仓库1入库时使用的入库用的搬运单元、将物品W从自动仓库1出库时使用的出库用的搬运单元。〔收纳搬运部〕收纳搬运部6具备收纳物品W的收纳架11、沿行进路径R行进来搬运物品W的搬运台车12、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一对第二行进轨道14。如图1所示,行进路径R包括第一行进路径R1和第二行进路径R2。搬运台车12的母台车18通过在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上行进而沿第一行进路径R1行进。搬运台车12的子台车19通过在一对第二行进轨道14上行进来沿第二行进路径R2行进。收纳架11分别相对于第一行进轨道13装备于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在该第二方向Y的两侧以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状态装备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Y是相对于第一方向X在俯视时正交的方向。此外,将第一方向X上的一侧称作第一方向第一侧X1,将其相反侧称作第一方向第二侧X2。此外,将第二方向Y上的一侧称作第二方向第一侧Y1,将其相反侧称作第二方向第二侧Y2。如图5所示,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在沿第二方向Y隔开间隔的状态下设置于互相相同的高度。此外,一对第二行进轨道14在沿第一方向X隔开间隔的状态下设置于互相相同的高度(参照图1)。俯视时,仅具备一组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一对第二行进轨道14相对于多个收纳架11的每一个装备,装备有多组。对收纳搬运部6加以说明。收纳搬运部6如图5所示,具备多组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一对梁构件15。一对梁构件15具备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基部15A、从基部15A的下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内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5B、从基部15A的上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外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5C。由一对梁构件15的每一个第一延伸部15B形成第二行进轨道14。由一对梁构件15的第二延伸部15C形成收纳架11。更详细地,一对第二延伸部15C的上表面是收纳架11的载置物品W的载置面。收纳于收纳架11的物品W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被一对梁构件15的第二延伸部15C从下方支承。并且,一对第二行进轨道14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一对第二延伸部15C之间,且位于比一对第二延伸部15C(收纳架11)低的高度。〔走廊〕如图1所示,在自动仓库1具备作业者能够步行的走廊16。作为走廊16,有用于作业者在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之间步行的第一走廊16A、用于作业者相对于第一行进轨道13在第二方向Y的外侧步行的第二走廊16B及第三走廊16C。第一走廊16A设置成位于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之间。第二走廊16B设置成相对于收纳搬运部6在第一方向第一侧X1相邻且相对于第一行进轨道13在第二方向第一侧Y1相邻。第三走廊16C设置成相对于收纳搬运部6在第一方向第一侧X1相邻且相对于第一行进轨道13在第二方向第二侧Y2相邻。第二走廊16B及第三走廊16C分别配置成作业者能够在与第一走廊16A之间换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沿上下方向Z相邻的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的间隔为一般的作业者的身高以上(例如165厘米以上),作业者能够在该一对第一行进轨道13之间步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对于沿上下方向Z排列的多个收纳搬运部6的每一个设置有走廊16。另外,作业者能够步行的间隔也可以是成人男性的平均身高。如图1所示,固定栅栏29立设于第二走廊16B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的边缘部及第二方向第一侧Y1的边缘部。此外,固定栅栏29立设于第三走廊16C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的边缘部及第二方向第二侧Y2的边缘部。此外,能够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移动栅栏30立设于第一走廊16A的第一方向第一侧X1的边缘部。移动栅栏30构成为能够向关闭位置和使其从该关闭位置向上方移动的打开位置移动。关闭位置是移动栅栏30的下端的高度比搬运台车12的上端高且比作业台车3的上端低的位置。移动栅栏30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搬运台车12能够通过移动栅栏30的下方,但作业台车3不能通过移动栅栏30的下方。打开位置是移动栅栏30的下端的高度比搬运台车12的上端及作业台车3的上端高的位置。移动栅栏30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搬运台车12和作业台车3双方能够通过移动栅栏30的下方。相对于移动栅栏30具备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台车,前述作业台车具备第一台车、第二台车,前述第一台车在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台车在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方向相对于前述第一方向在俯视时交叉,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台车具备第三轨道,前述第三轨道在该第一台车处于与前述第二轨道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第二轨道连续,前述第二台车构成为通过从前述第二轨道向前述第三轨道换乘而能够载置于前述第一台车上,并且具备作业者能够搭乘的搭乘台。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10 JP 2018-0020871.一种作业台车,前述作业台车具备第一台车、第二台车,前述第一台车在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台车在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轨道上移动,前述第二方向相对于前述第一方向在俯视时交叉,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台车具备第三轨道,前述第三轨道在该第一台车处于与前述第二轨道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与前述第二轨道连续,前述第二台车构成为通过从前述第二轨道向前述第三轨道换乘而能够载置于前述第一台车上,并且具备作业者能够搭乘的搭乘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台车具有第一限制部,前述第一限制部构成为能够切换成在前述第三轨道与前述第二轨道连续的位置限制前述第一台车的移动第一限制状态、解除前述第一台车的移动的限制的第一限制解除状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台车,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台车具有第二限制部,前述第二限制部构成为能够切换成在前述第二轨道上及前述第三轨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永和治秋山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