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87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电动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设有后摇臂枢接部,该后摇臂枢接部枢接一后摇臂,该后摇臂至少具有侧管部,该侧管部具有枢接部与枢设部,该枢接部具有左枢接部与右枢接部,该后摇臂借由该枢接部来枢接于该车架单元的该后摇臂枢接部上,该后摇臂的该枢设部可供后轮枢设;该车架单元上设置有供应电源给该后轮的电池,以及接受该电池的电源来控制该后轮转动的控制器,该电池被设置于该车架单元左右一对的上升部之间,且位于该枢接部的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之间;借此来将该电动摩托车整体重心降低,以及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后段的置物空间,进而来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行车安全性。

Rear Rocker Arm Structure of Electric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尤其指一种可使电动摩托车整体重心降低,以及提升电动摩托车的后段的置物空间,进而来提升电动摩托车的行车安全性的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电动摩托车1于车架单元11的下方设有一后摇臂枢接部111,该后摇臂枢接部111枢设有一后摇臂12,该后摇臂12的后端设有后轮枢设部121,该后轮枢设部121枢设有一后轮13,该后轮13为一轮毂马达;该车架单元11于脚踏部111内设置一一电池14,且该车架单元11于该后摇臂枢接部112上方锁设有一方的控制器15;该电池14输出电源经该控制器15来控制该后轮13的转动,借此来使该电动摩托车1得以前进。如图1所示,由于该后摇臂12系呈前窄后宽的形态,因此该车架单元11于该后摇臂枢接部112只能供该控制器15锁设,而该电池14则被配置于该脚踏部111内,因此造成了该电动摩托车1对于该电池14与该控制器15配置的不便利性,同时因该控制器15系锁设该后摇臂枢接部112上方,更造成了该电动摩托车1的整体重心的提高,而严重的影响到该电动摩托车1的行车安全性。又,当该控制器15设于该后摇臂12的前上方的车架单元11上,更造成了该电动摩托车1的后段置物空间的受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以降低电池与控制器的设置位置及提升电动摩托车后段的置物空间,已为电动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借此可克服习用电动摩托车整体重心过高,进而影响到电动摩托车的行车安全性的缺失。【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此,本技术第一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电动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设有后摇臂枢接部,该后摇臂枢接部枢接一后摇臂,该后摇臂至少具有侧管部,该侧管部具有枢接部与枢设部,该枢接部具有左枢接部与右枢接部,该后摇臂系借由该枢接部来枢接于该车架单元的该后摇臂枢接部上,该后摇臂的该枢设部可供后轮枢设;该车架单元上设置有供应电源给该后轮的电池,以及接受该电池的电源来控制该后轮转动的控制器,该电池系被设置于该车架单元左右一对的上升部之间,且位于该枢接部的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之间。为此,本技术第二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后摇臂具有侧管部,连结于该侧管部的横管部及一端连结于该横管部、另一端连结于该侧管部上的辅助管部。为此,本技术第三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侧管部具有一左侧管及一右侧管,该左侧管的前端设有一左枢接部,该左侧管的后端设有一左枢设部,该左侧管由该左枢接部至该左枢设部之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略凸起来形成一左凸部;该右侧管的前端设有一右枢接部,该右侧管的后端设有一右枢设部,该右侧管由该右枢接部至该右枢设部之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略凸起来形成一右凸部,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构成该后摇臂的枢接部,该左枢设部与该右枢设部构成了该后摇臂的枢设部,该左凸部与该右凸部构成了该后摇臂的凸起部。为此,本技术第四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由俯视来观视,该后摇臂的该枢接部车体宽方向的宽度大于该枢设部车体宽方向的宽度,即该后摇臂大致呈现前宽后窄的形态。为此,本技术第五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横管部系中间呈略向下凹设的管体,该横管部的二端连接着该侧管部的该左侧管与该右侧管的前侧;该横管部下方侧设有一主脚架枢设部。为此,本技术第六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辅助管部具有一左辅助管与一右辅助管,该左辅助管的前端连结于该横管部上,该左辅助管的后段朝车辆宽方向的左侧外偏弯后连结于该侧管部的左侧管上;该右辅助管的前端连结于该横管部上,该右辅助管的后段朝车辆宽方向的右侧外偏弯后连结于该侧管部的右侧管上。为此,本技术第七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由侧视观视,该后摇臂的横管部的横管部底面与该辅助管部的辅助管部底面位于,该侧管部连接该横管部与该辅助管部段的侧管部底面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下方更下方,即该横管部的横管部底面与该辅助管部的辅助管部底面比该侧管部的侧管部底面更接近地面,借此该横管部上方与该辅助管部的上方于该侧管部之间可形成一空间。为此,本技术第八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由侧视观视,该后摇臂的枢接部与枢设部之间具一向车体上下方向上方略凸起的凸起部;该控制器的部分与该后摇臂的凸起部重叠。为此,本技术第九项的主要技术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由侧视观视,该控制器系位于该电池的后方。【技术的效果】本技术借由第一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来将该电动摩托车整体重心降低,以及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后段的置物空间,进而来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行车安全性。本技术借由第二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本技术借由第三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及便利该后摇臂的枢接与枢设。本技术借由第四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并可增加容置空间。本技术借由第五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并可增加容置空间。本技术借由第六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并可增加容置空间。本技术借由第七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确保该后摇臂的刚性强度,并可增加容置空间。本技术借由第八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该后摇臂的凸起部可对该控制器的二侧形成保护效果,更进一步的可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后段的置物空间。本技术借由第九项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此该后摇臂的凸起部可对该控制器的二侧形成保护效果,更进一步的可提升该电动摩托车的后段的置物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动摩托车后摇臂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设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设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易于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本技术的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电动摩托车2的车架单元21位于后段的左右一对上升部211上设有后摇臂枢接部212,该后摇臂枢接部212具有左后摇臂枢接部2121与右后摇臂枢接部2122(本技术左右系以驾驶人乘坐于电动摩托车2上时驾驶人的左手为左侧、右手为右侧,以下同),该上升部211朝车体前方设有一连接左右该上升部211的横管213,该上升部211朝车体后方延设有一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214;该后摇臂枢接部212上枢接一后摇臂3,该后摇臂3的后端枢设一后轮4。如图2、3、4所示,该后摇臂3具有一侧管部31、一设于该侧管部31前方的横管部32及连接该横管部32与该侧管部31之间的辅助管部33;该侧管部31具有一左侧管31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电动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设有后摇臂枢接部,该后摇臂枢接部枢接一后摇臂,该后摇臂至少具有侧管部,该侧管部具有枢接部与枢设部,该枢接部具有左枢接部与右枢接部,该后摇臂借由该枢接部来枢接于该车架单元的该后摇臂枢接部上,该后摇臂的该枢设部可供后轮枢设;该车架单元上设置有供应电源给该后轮的电池,以及接受该电池的电源来控制该后轮转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被设置于该车架单元左右一对的上升部之间,且位于该枢接部的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该电动摩托车至少具有一车架单元,该车架单元设有后摇臂枢接部,该后摇臂枢接部枢接一后摇臂,该后摇臂至少具有侧管部,该侧管部具有枢接部与枢设部,该枢接部具有左枢接部与右枢接部,该后摇臂借由该枢接部来枢接于该车架单元的该后摇臂枢接部上,该后摇臂的该枢设部可供后轮枢设;该车架单元上设置有供应电源给该后轮的电池,以及接受该电池的电源来控制该后轮转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被设置于该车架单元左右一对的上升部之间,且位于该枢接部的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后摇臂具有侧管部,连结于该侧管部的横管部及一端连结于该横管部、另一端连结于该侧管部上的辅助管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侧管部具有一左侧管及一右侧管,该左侧管的前端设有一左枢接部,该左侧管的后端设有一左枢设部,该左侧管由该左枢接部至该左枢设部之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略凸起来形成一左凸部;该右侧管的前端设有一右枢接部,该右侧管的后端设有一右枢设部,该右侧管由该右枢接部至该右枢设部之间朝车体上下方向的上方略凸起来形成一右凸部;该左枢接部与该右枢接部构成该后摇臂的枢接部,该左枢设部与该右枢设部构成了该后摇臂的枢设部,该左凸部与该右凸部构成了该后摇臂的凸起部。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后摇臂构造,其特征在于,由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宗华陈宜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