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8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烘干装置,内筒内设置有横置的“十”字形交叉的隔板,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内筒的端板,隔板的两端均与端板相连,内筒的侧壁设置有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内筒内有内翅板,内筒外有外翅板,内筒的两端的端板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转轴,转轴均伸入到轴板上端的轴孔内,内筒的下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下半管,下半管的上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上半管,上半管外套设有管状的海绵套,下半管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插槽,上半管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插槽匹配的插条,插条插入到插槽内,上半管和下半管组合成圆管结构,下半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其能对食品原料多角度翻晒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

A Food D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家庭或小型作坊用的便捷式食品加工设备的发展,人们经常要对如豆油等液态食品原料进行烘干操作,现有的液态食品原料烘干装置,多采用普通的晾晒烘干板的结构,其多存在无法对黄豆等食品原料进行多角度全面烘干,降低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食品原料进行多角度翻晒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的食品烘干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食品烘干装置,所述食品烘干装置包括横置筒状的内筒,所述内筒内设置有横置的“十”字形交叉的隔板,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所述内筒的端板,隔板的两端均与端板相连,所述内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入口,所述入口分别位于“十”字形交叉的隔板将所述内筒的侧壁分隔的四个区域内,所述入口内分别设置有入口塞,所述内筒的侧壁设置有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内筒内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内翅板,所述内筒外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外翅板,所述内筒的两端的端板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转轴,转轴均伸入到轴板上端的轴孔内,轴板的下端与内支板的上端连接,内支板的下端均与底座连接,所述内筒的下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下半管,下半管的下面均匀分布地连接有至少两个外支板,下半管的上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上半管,上半管外套设有管状的海绵套,下半管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插槽,上半管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条,插条插入到所述插槽内,上半管和下半管组合成圆管结构,下半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本技术的食品烘干装置,使用时,先将插条从插槽中拔出,使得上半管与下半管分离,然后依次取下入口塞,且依次通过入口将待烘干的食品原料加入到内筒中被“十”字形隔板分隔出的四个区域内,然后依次塞入入口塞,将入口封闭,然后通过插条插入到插槽内,将上半管与下半管组合成横置的圆管结构,然后通过转轴旋转带动内筒旋转,以通过加热板的加热热气来烘干内筒内的食品原料,同时对食品原料进行翻滚以均匀对其进行烘干,内翅板起到搅拌和吹风的作用,外翅板起到吹风的作用,海绵套起到起到吸收潮气作用。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食品烘干装置,其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多角度翻晒烘干,同时能够对被烘干的食品原料进行吹干和吸潮,提高烘干效率和烘干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食品烘干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食品烘干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01为内筒,102为隔板,2为端板,3为入口塞,4为内翅板,5为外翅板,6为转轴,7为轴板,8为内支板,9为底座,10为下半管,11为外支板,12为上半管,13为海绵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食品烘干装置,参见图1,所述食品烘干装置包括横置筒状的内筒101,所述内筒101内设置有横置的“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参见图2,所述内筒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所述内筒101的端板2,隔板102的两端均与端板2相连,所述内筒101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入口,所述入口分别位于“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将所述内筒101的侧壁分隔的四个区域内,所述入口内分别设置有入口塞3,所述内筒101的侧壁设置有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内筒101内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内翅板4,所述内筒101外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外翅板5,所述内筒101的两端的端板2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转轴6,转轴6均伸入到轴板7上端的轴孔内,轴板7的下端与内支板8的上端连接,内支板8的下端均与底座9连接,所述内筒101的下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下半管10,下半管10的下面均匀分布地连接有至少两个外支板11,下半管10的上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上半管12,上半管12外套设有管状的海绵套13,下半管10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插槽,上半管1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条,插条插入到所述插槽内,上半管12和下半管10组合成圆管结构,下半管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本实施例的食品烘干装置,其内筒101侧壁网状结构的网孔内径小于被烘干食品原料的外径,使用时,先将插条从插槽中拔出,使得上半管12与下半管10分离,然后依次取下入口塞3,且依次通过入口将待烘干的食品原料加入到内筒101中被“十”字形隔板102分隔出的四个区域内,然后依次塞入入口塞3,将入口封闭,然后通过插条插入到插槽内,将上半管12与下半管10组合成横置的圆管结构,然后通过转轴6旋转带动内筒101旋转,以通过加热板的加热热气来烘干内筒101内的食品原料,同时对食品原料进行翻滚以均匀对其进行烘干,内翅板4起到搅拌和吹风的作用,外翅板5起到吹风的作用,海绵套13起到起到吸收潮气作用。内筒101可以为不锈钢筒,隔板102可以为不锈钢筒,隔板102与内筒101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端板2与隔板102的两端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入口塞3为木质塞或橡胶塞。内翅板4和外翅板5可以为不锈钢板,内翅板4和外翅板5可以与内筒101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转轴6可以为不锈钢轴,转轴6与端板2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内筒101可以为圆筒,轴板7可以为矩形板,轴板7、内支板8和底座9均可以为不锈钢件,轴板7与内支板8、内支板8和底座9均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下半管10和上半管12、外支板11及插条均可以为不锈钢件,下半管10和外支板11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插条与上半管1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螺钉或焊接连接。下半管10的上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安装槽,加热板嵌入设置在安装槽内。实施例2一种食品烘干装置,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所述内筒101侧壁上网状结构的网孔设置为倾斜结构。这样,能够起到防止灰尘直接落入内筒101内的作用。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支板8为等腰三角形。这样,能够提高内支板8支撑的稳定性,内支板8也可以为三角锥柱体。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翅板4设置为弧形板。这样,能够提高内翅板4的导气流和搅拌作用。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外翅板5设置为弧形板。这样,能够提高外翅板5的吹风导气作用。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底座9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垫。这样,能够对底座9起到防滑的作用。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转轴6的末端均设置有挡板。这样,能够防止转轴6从轴孔中脱落,提高安全性。优选的,所述挡板为环形板,转轴6的末端伸入到所述环形板内的环孔中。这样,能够方便转轴6与挡板的安装。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环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转轴6末端设置有外螺纹,转轴6与所述环形板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这样,能够方便转轴6与挡板的安装,也能提高转轴6与挡板安装结构的牢固性能。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插条和所述插槽的纵向截面均为倒梯形。这样,能够方便插条与插槽的组合和分离操作。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烘干装置,所述食品烘干装置包括横置筒状的内筒(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1)内设置有横置的“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所述内筒(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所述内筒(101)的端板(2),隔板(102)的两端均与端板(2)相连,所述内筒(101)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入口,所述入口分别位于“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将所述内筒(101)的侧壁分隔的四个区域内,所述入口内分别设置有入口塞(3),所述内筒(101)的侧壁设置有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内筒(101)内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内翅板(4),所述内筒(101)外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外翅板(5),所述内筒(101)的两端的端板(2)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转轴(6),转轴(6)均伸入到轴板(7)上端的轴孔内,轴板(7)的下端与内支板(8)的上端连接,内支板(8)的下端均与底座(9)连接,所述内筒(101)的下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下半管(10),下半管(10)的下面均匀分布地连接有至少两个外支板(11),下半管(10)的上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上半管(12),上半管(12)外套设有管状的海绵套(13),下半管(10)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插槽,上半管(1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条,插条插入到所述插槽内,上半管(12)和下半管(10)组合成圆管结构,下半管(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烘干装置,所述食品烘干装置包括横置筒状的内筒(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01)内设置有横置的“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所述内筒(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闭所述内筒(101)的端板(2),隔板(102)的两端均与端板(2)相连,所述内筒(101)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入口,所述入口分别位于“十”字形交叉的隔板(102)将所述内筒(101)的侧壁分隔的四个区域内,所述入口内分别设置有入口塞(3),所述内筒(101)的侧壁设置有具有网孔的网状结构,所述内筒(101)内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内翅板(4),所述内筒(101)外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外翅板(5),所述内筒(101)的两端的端板(2)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转轴(6),转轴(6)均伸入到轴板(7)上端的轴孔内,轴板(7)的下端与内支板(8)的上端连接,内支板(8)的下端均与底座(9)连接,所述内筒(101)的下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下半管(10),下半管(10)的下面均匀分布地连接有至少两个外支板(11),下半管(10)的上面设置有半圆板状的上半管(12),上半管(12)外套设有管状的海绵套(13),下半管(10)的上端面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强杨增龙于小华孔德程宋福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