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689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膝关节保护机构,所述膝关节保护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气囊罩壳,所述气囊罩壳内部安装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罩壳的两侧通过卡合板与容纳腔外壳固定,所述卡合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容纳腔内部安装有轴管,所述撞击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充气机构相连接,所述充气机构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气囊,所述车体内部安装有防护座椅,所述防护座椅的一侧通过活动轴与靠背相连接,且活动轴的一端安装有调节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汽车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方式单一,不能对膝关节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座椅减震缓冲效果较差,易造成乘客乘坐不舒适等问题。

A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Car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在随之大幅的增加。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越来越受到广大国人的关注。厂家也越来越多的把自己产品的安全性当作宣传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世界最新的安全技术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目前的汽车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方式单一,不能对膝关节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存在座椅减震缓冲效果较差,易造成乘客乘坐不舒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内部设置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一端设置有膝关节保护机构(4),所述膝关节保护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气囊罩壳(9),所述气囊罩壳(9)内部安装有第一气囊(11),且气囊罩壳(9)上表面设置有卡槽(10),所述气囊罩壳(9)的两侧通过卡合板(12)与容纳腔(3)外壳固定,所述卡合板(12)上设置有安装孔(13),所述容纳腔(3)内部安装有轴管(15),且轴管(15)内部安装有撞击传感器(14),所述撞击传感器(14)通过导线(16)与充气机构(18)相连接,所述充气机构(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气囊(17),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乘客乘车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内部设置有容纳腔(3),所述容纳腔(3)的一端设置有膝关节保护机构(4),所述膝关节保护机构(4)的一端设置有气囊罩壳(9),所述气囊罩壳(9)内部安装有第一气囊(11),且气囊罩壳(9)上表面设置有卡槽(10),所述气囊罩壳(9)的两侧通过卡合板(12)与容纳腔(3)外壳固定,所述卡合板(12)上设置有安装孔(13),所述容纳腔(3)内部安装有轴管(15),且轴管(15)内部安装有撞击传感器(14),所述撞击传感器(14)通过导线(16)与充气机构(18)相连接,所述充气机构(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气囊(17),所述车体(2)内部安装有防护座椅(5),所述防护座椅(5)的一侧通过活动轴(19)与靠背(8)相连接,且活动轴(19)的一端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朋志鹏刘雪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