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有承受冲击力的油锁装置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在主要应用于两轮车辆的前叉的减震器中,油锁装置设置在行程的下端或极限部分(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当大的冲击力输入到减震器时,油被锁在油锁装置中以承受冲击力,从而防止触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减震器的油锁装置中,与中空杆的外周形成流动通道的下阀设置在中空杆与内管之间。当输入大的冲击力时,下阀使流动通道节流以锁住油,从而承受冲击力。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10-151310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要求在确保可承受的冲击力(最大载荷)的同时抑制由骑车人受到的冲击。为了满足前述要求,已经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能够在确保可承受的最大载荷的同时抑制由骑车人受到的冲击。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其中,内管设置于车身侧,并且外管设置于车轮侧。外管滑动抵接内管的外周。中空杆设置于外管的底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在内管的轴向上从车轮侧朝着车身侧顺次设置于内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包括:内管,该内管设置于车身侧;外管,该外管设置于车轮侧,并且滑动抵接所述内管的外周;中空杆,该中空杆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底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该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从所述车轮侧朝着所述车身侧顺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周;以及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别可坐置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座和所述第一阀座上,并且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车轮侧朝着所述车身侧顺次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阀体能够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中空杆的外周之间设置间隙的状态下坐置在所述第二阀座上;并且所述第二阀体能够在所述第二阀体被轴向向下推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阀座的座面进行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5 JP 2016-2222741.一种减震器,包括:内管,该内管设置于车身侧;外管,该外管设置于车轮侧,并且滑动抵接所述内管的外周;中空杆,该中空杆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底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该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从所述车轮侧朝着所述车身侧顺次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周;以及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该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分别可坐置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座和所述第一阀座上,并且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车轮侧朝着所述车身侧顺次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阀体能够在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中空杆的外周之间设置间隙的状态下坐置在所述第二阀座上;并且所述第二阀体能够在所述第二阀体被轴向向下推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阀座的座面进行紧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阀座具有上侧座面,该上侧座面相比于所述第二阀座的下表面设置在所述轴向上的上侧;并且所述减震器还包括第三阀体,该第三阀体相比于所述上侧座面在所述轴向上的上侧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内周,并且能够与所述上侧座面进行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阀体用作圆环状部件,该圆环状部件的中心由所述中空杆贯通,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秀明,山田隆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