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10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后视镜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外后视镜包括:装饰罩、副镜壳以及转向灯,所述副镜壳设置在所述装饰罩的下方,且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副镜壳之间具有缝隙,所述转向灯设置在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副镜壳之间且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缝隙内露出,所述转向灯在通电状态下可被点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后视镜,转向灯位于装饰罩与副镜壳之间,且转向灯既与装饰罩固定连接,又与副镜壳固定连接,可以保证转向灯固定牢靠,并且转向灯的部分从装饰罩与副镜壳之间的缝隙露出,保证转向灯的光源可以从缝隙中穿过朝向车外,从而对车辆前后方的汽车驾驶员以及行人进行提醒、警示,从而保证转向灯可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后视镜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转向灯由安装在车身翼子板转变为集成到外后视镜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外后视镜侧转向灯,以便对后方汽车驾驶员和行人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但是现有汽车外后视镜的光源亮光型效果单一,很难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并且外后视镜上的转向灯无定位结构,在装配后转向灯、装饰罩以及副镜壳时,容易出现间隙不均的问题,且装配好的外后视镜的转向灯、装饰罩以及副镜壳之间无密封结构,因此在按压时会产生异响,从而造成顾客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外后视镜,以解决转向灯、装饰罩以及副镜壳在配合时存在干涉和异响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包括:装饰罩、副镜壳以及转向灯,所述副镜壳设置在所述装饰罩的下方,且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副镜壳之间具有缝隙,所述转向灯设置在所述装饰罩与所述副镜壳之间且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缝隙内露出,所述转向灯在通电状态下可被点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灯包括:灯底座和灯罩,所述灯罩设置在所述灯底座的朝向所述缝隙的一侧且所述灯罩从所述缝隙露出,所述灯底座背离所述缝隙的一侧设置有螺接固定点和/或卡接固定点。进一步地,所述灯底座背离所述缝隙的一侧设置有螺接固定点和卡接固定点,所述螺接固定点为安装孔,所述卡接固定点为卡接筋,所述卡接筋凸出所述灯底座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装饰罩和所述副镜壳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接筋适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所述装饰罩和所述副镜壳的另一个上设置有BOSS柱,所述安装孔适于与所述BOSS柱对齐。具体地,所述灯罩的上方设置有上凹槽,所述装饰罩的下方设置有装饰罩凸筋,所述上凹槽适于与所述装饰罩凸筋配合。具体地,所述灯罩的下方设置有下凹槽,所述副镜壳的上方设置有副镜壳凸筋,所述下凹槽适于与所述副镜壳凸筋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装饰罩上,所述装饰罩凸筋设置在所述卡槽的下方,所述BOSS柱设置在所述副镜壳上,所述副镜壳凸筋设置在所述BOSS柱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灯还包括:软胶条,所述软胶条至少设置在所述灯底座的上下两侧,且位于上侧的所述软胶条适于与所述装饰罩贴合,位于下侧的所述软胶条适于与所述副镜壳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字样标识,在从所述外后视镜的安装端向自由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字样标识设置在所述灯罩的0.618位置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外后视镜具有以下优势:转向灯位于装饰罩与副镜壳之间,且转向灯既与装饰罩固定连接,又与副镜壳固定连接,可以保证转向灯固定牢靠,并且转向灯的部分从装饰罩与副镜壳之间的缝隙露出,保证转向灯的光源可以从缝隙中穿过朝向车外,从而对车辆前后方的汽车驾驶员以及行人进行提醒、警示,从而保证转向灯可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外后视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外后视镜,通过上凹槽与装饰罩凸筋配合、卡槽与卡接筋配合、下凹槽与副镜壳凸筋配合以及安装孔与BOSS柱配合,保证转向灯在与装饰罩、副镜壳固定可靠,并且保证转向灯与装饰罩、副镜壳的间隙均匀,且装配好的外后视镜的转向灯、装饰罩以及副镜壳通过软胶条密封,可以保证外后视镜的密封较好,在灯罩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字样标识,有利于提高顾客对车辆的感知。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的示意图;图2是转向灯的主视图;图3是转向灯的后视图;图4是装饰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装饰罩与转向灯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装饰罩凸筋与上凹槽配合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卡槽与卡接筋配合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副镜壳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装饰罩与转向灯以及副镜壳配合的示意图;图10是装饰罩凸筋与上凹槽配合以及副镜壳凸筋与下凹槽配合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BOSS柱与安装孔以及螺栓配合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外后视镜100、装饰罩10、装饰罩凸筋11、卡槽12、副镜壳20、副镜壳凸筋21、BOSS柱22、转向灯30、灯底座31、卡接固定点(卡接筋)311、螺接固定点(安装孔)312、灯罩32、上凹槽321、下凹槽322、字样标识323、软胶条33、三角座4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图1-图11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100可以包括:装饰罩10、副镜壳20以及转向灯30,装饰罩10与转向灯30以及副镜壳20三者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副镜壳20设置在装饰罩10的下方,装饰罩10与转向灯30配合连接后组成近似一个开口盒体,且盒体的开口处适于放置后视镜镜片,从而保证车辆驾驶人员通过外后视镜100来观察车辆后方,保证外后视镜100可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具有缝隙,转向灯30设置在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且至少部分地从该缝隙内露出,也就是说,转向灯30位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且转向灯30既与装饰罩10固定连接,又与副镜壳20固定连接,并且转向灯30的一部分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的缝隙露出。转向灯30在通电状态下可被点亮,亮光可以通过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的缝隙穿过,从而对车辆前后方的汽车驾驶员以及行人进行提醒、警示,因此,通过设置缝隙,保证转向灯30可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后视镜100,转向灯30位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且转向灯30既与装饰罩10固定连接,又与副镜壳20固定连接,可以保证转向灯30固定牢靠,并且转向灯30的一部分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的缝隙露出,保证转向灯30的光源可以从缝隙中穿过朝向车外,从而对车辆前后方的汽车驾驶员以及行人进行提醒、警示,从而保证转向灯30可正常工作。具体地,参考图2-图3所示,转向灯30可以包括:灯底座31和灯罩32,灯底座31与灯罩32固定连接,灯罩32设置在灯底座31的朝向缝隙的一侧且灯罩32从缝隙露出,也就是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灯罩32位于灯底座31的前方,且灯罩32可以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的缝隙中露出,灯底座31位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组成的近似开口盒体的内部,因此,从外后视镜100的外部观察,仅可以看到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的外观以及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缝隙露出的灯罩32部分,可以保证外后视镜100的外观美观、紧凑。可选地,灯底座31与灯罩32可以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到一起,可以保证灯底座31与灯罩32固定连接可靠,当然,灯底座31与灯罩32也可以通过胶接或者铆接等方法固定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罩32内设置有用于发光的光源,例如LED灯,光源发出的光经灯罩32从装饰罩10与副镜壳20之间的缝隙射出,可选地,转向灯30为流动转向灯,造型美观。进一步地,灯底座31背离缝隙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罩(10);副镜壳(20),所述副镜壳(20)设置在所述装饰罩(10)的下方,且所述装饰罩(10)与所述副镜壳(20)之间具有缝隙;转向灯(30),所述转向灯(30)设置在所述装饰罩(10)与所述副镜壳(20)之间且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缝隙内露出,所述转向灯(30)在通电状态下可被点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饰罩(10);副镜壳(20),所述副镜壳(20)设置在所述装饰罩(10)的下方,且所述装饰罩(10)与所述副镜壳(20)之间具有缝隙;转向灯(30),所述转向灯(30)设置在所述装饰罩(10)与所述副镜壳(20)之间且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缝隙内露出,所述转向灯(30)在通电状态下可被点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灯(30)包括:灯底座(31)和灯罩(32),所述灯罩(32)设置在所述灯底座(31)的朝向所述缝隙的一侧且所述灯罩(32)从所述缝隙露出,所述灯底座(31)背离所述缝隙的一侧设置有螺接固定点和/或卡接固定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底座(31)背离所述缝隙的一侧设置有螺接固定点和卡接固定点,所述螺接固定点为安装孔,所述卡接固定点为卡接筋,所述卡接筋凸出所述灯底座(31)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罩(10)和所述副镜壳(20)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接筋(311)适于与所述卡槽(12)卡接配合,所述装饰罩(10)和所述副镜壳(20)的另一个上设置有BOSS柱(22),所述安装孔(312)适于与所述BOSS柱(22)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鹏刘京田志龙周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