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68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第一镜片、手柄、第二镜片、固定轴、支撑架、缓冲弹簧、固定架、螺旋杆、固定块、遮挡板、硬性伸缩气管、支撑杆、旋转卡扣、旋转调节球、透气管、滑块、连接杆、滑槽、拉杆、挤压槽和橡胶垫,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镜壳中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可以通过两块镜片分别观察车侧的视野,大大的缩小盲区,扩大视野,能够更好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后视镜在车侧发生刮擦和碰撞时,可以通过前后旋转,能缓冲冲撞时的力,大大的降低损坏率,现有的后视镜在雨天和背向太阳前进时,通过遮挡板对雨水和阳光进行遮挡,后视镜能正常的使用,不会影响驾驶者的观察视野。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for Cleaning Blin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现有的后视镜在进行调整视野时,会产生盲区,在前进或倒退时,看不到盲区,会发生危险;现有的后视镜在车侧发生刮擦和碰撞时,不能通过前后旋转,不能缓冲冲撞时的力,后视镜的损坏率很高;现有的后视镜在雨天和背向太阳前进时,没有遮挡的装置,后视镜不能正常的使用,影响驾驶者的观察视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第一镜片、手柄、第二镜片、固定轴、支撑架、缓冲弹簧、固定架、螺旋杆、固定块、遮挡板、硬性伸缩气管、支撑杆、旋转卡扣、旋转调节球、固定杆、透气管、滑块、连接杆、滑槽、拉杆、挤压弹簧、挤压槽和橡胶垫,所述固定块固定在镜壳的外壁一侧,所述支撑架通过固定轴竖直安装在固定块的一侧,所述螺旋杆的安装在支撑架的一端上下两侧,所述螺旋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套接在螺旋杆的外部,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的外壁一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镜壳的内壁一侧,所述旋转卡扣固定在固定杆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的一侧,所述旋转调节球固定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且位于旋转卡扣内部,所述手柄安装在第二镜片的另一侧斜角处,所述硬性伸缩气管的一端固定在镜壳的内侧,所述硬性伸缩气管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的内侧一角处,所述透气管连接在硬性伸缩气管之间,所述滑槽开设在镜壳的顶侧内部,所述滑块安装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竖直固定在滑块的顶侧,所述遮挡板的底侧与连接杆的顶侧连接,所述遮挡板的内部竖直开设挤压槽,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挤压槽的底端,所述拉杆竖直设置在挤压槽的内部,所述橡胶垫固定在拉杆的底端,所述挤压弹簧套接在拉杆的外部,所述挤压弹簧位于橡胶垫的顶侧和挤压槽的顶侧槽壁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并列安装子在镜壳的内部,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前侧分别在斜角处安装有手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与镜壳的内壁通过硬性伸缩气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四角均设置硬性伸缩气管,所述硬性伸缩气管与硬性伸缩气管之间均通过透气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卡扣和旋转调节球分别安装在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底部,所述旋转卡扣和旋转调节球为配合构件。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设置在镜壳的顶侧,且位于挤压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通过在镜壳中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可以通过两块镜片分别观察车侧的视野,大大的缩小盲区,扩大视野,能够更好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后视镜在车侧发生刮擦和碰撞时,可以通过前后旋转,能缓冲冲撞时的力,大大的降低损坏率;现有的后视镜在雨天和背向太阳前进时,通过遮挡板对雨水和阳光进行遮挡,后视镜能正常的使用,不会影响驾驶者的观察视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遮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影响伸缩气管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镜壳;2、第一镜片;3、手柄;4、第二镜片;5、固定轴;6、支撑架;7、缓冲弹簧;8、固定架;9、螺旋杆;10、固定块;11、遮挡板;12、硬性伸缩气管;13、支撑杆;14、旋转卡扣;15、旋转调节球;16、固定杆;17、透气管;18、滑块;19、连接杆;20、滑槽;21、拉杆;22、挤压弹簧;23、挤压槽;2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1、第一镜片2、手柄3、第二镜片4、固定轴5、支撑架6、缓冲弹簧7、固定架8、螺旋杆9、固定块10、遮挡板11、硬性伸缩气管12、支撑杆13、旋转卡扣14、旋转调节球15、固定杆16、透气管17、滑块18、连接杆19、滑槽20、拉杆21、挤压弹簧22、挤压槽23和橡胶垫24,固定块10固定在镜壳1的外壁一侧,支撑架6通过固定轴5竖直安装在固定块10的一侧,螺旋杆9的安装在支撑架6的一端上下两侧,螺旋杆9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缓冲弹簧7套接在螺旋杆9的外部,缓冲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缓冲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6的外壁一侧,固定杆16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壁一侧,旋转卡扣14固定在固定杆16的另一端,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一侧,旋转调节球15固定在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且位于旋转卡扣14内部,手柄3安装在第二镜片4的另一侧斜角处,旋转卡扣14和旋转调节球15分别安装在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的底部,旋转卡扣14和旋转调节球15为配合构件,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并列安装子在镜壳1的内部,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的前侧分别在斜角处安装有手柄3,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与镜壳1的内壁通过硬性伸缩气管12连接固定,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的四角均设置硬性伸缩气管12,硬性伸缩气管12与硬性伸缩气管12之间均通过透气管17连接,硬性伸缩气管12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侧,硬性伸缩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内侧一角处,透气管17连接在硬性伸缩气管12之间,滑槽20开设在镜壳1的顶侧内部,滑块18安装在滑槽20的内部,连接杆19竖直固定在滑块18的顶侧,遮挡板11的底侧与连接杆19的顶侧连接,遮挡板11的内部竖直开设挤压槽23,橡胶垫24设置在挤压槽23的底端,拉杆21竖直设置在挤压槽23的内部,橡胶垫24固定在拉杆21的底端,挤压弹簧22套接在拉杆21的外部,挤压弹簧22位于橡胶垫24的顶侧和挤压槽23的顶侧槽壁之间,橡胶垫24设置在镜壳1的顶侧,且位于挤压槽23的内部;镜壳1在固定块10的配合下,通过固定轴5安装在支撑架6的一端,使得镜壳1可以旋转调节,在支撑架6的另一端的螺旋杆9的外部套接有缓冲弹簧7,在发生碰撞和刮擦,镜壳1可以通过螺旋杆9两端轴承作用,可以前后旋转,旋转后,可以在缓冲弹簧7的作用复位,避免在发生碰撞时,不能前后旋转缓冲,破损的几率很大,在进行对第一镜片2和第二镜片4调节,通过拉动手柄3,第二镜片4在旋转调节球15和旋转卡扣14的配合下进行旋转调节,在第二镜片4进行角度调节时,四角的硬性伸缩气管12配合作用,在调节好后,硬性伸缩气管12可以确定第二镜片4的角度,在汽车行动时,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1)、第一镜片(2)、手柄(3)、第二镜片(4)、固定轴(5)、支撑架(6)、缓冲弹簧(7)、固定架(8)、螺旋杆(9)、固定块(10)、遮挡板(11)、硬性伸缩气管(12)、支撑杆(13)、旋转卡扣(14)、旋转调节球(15)、固定杆(16)、透气管(17)、滑块(18)、连接杆(19)、滑槽(20)、拉杆(21)、挤压弹簧(22)、挤压槽(23)和橡胶垫(2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固定在镜壳(1)的外壁一侧,所述支撑架(6)通过固定轴(5)竖直安装在固定块(10)的一侧,所述螺旋杆(9)的安装在支撑架(6)的一端上下两侧,所述螺旋杆(9)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7)套接在螺旋杆(9)的外部,所述缓冲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6)的外壁一侧,所述固定杆(16)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壁一侧,所述旋转卡扣(14)固定在固定杆(16)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一侧,所述旋转调节球(15)固定在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且位于旋转卡扣(14)内部,所述手柄(3)安装在第二镜片(4)的另一侧斜角处,所述硬性伸缩气管(12)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侧,所述硬性伸缩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内侧一角处,所述透气管(17)连接在硬性伸缩气管(12)之间,所述滑槽(20)开设在镜壳(1)的顶侧内部,所述滑块(18)安装在滑槽(20)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9)竖直固定在滑块(18)的顶侧,所述遮挡板(11)的底侧与连接杆(19)的顶侧连接,所述遮挡板(11)的内部竖直开设挤压槽(23),所述橡胶垫(24)设置在挤压槽(23)的底端,所述拉杆(21)竖直设置在挤压槽(23)的内部,所述橡胶垫(24)固定在拉杆(21)的底端,所述挤压弹簧(22)套接在拉杆(21)的外部,所述挤压弹簧(22)位于橡胶垫(24)的顶侧和挤压槽(23)的顶侧槽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扫除盲区汽车后视镜,包括镜壳(1)、第一镜片(2)、手柄(3)、第二镜片(4)、固定轴(5)、支撑架(6)、缓冲弹簧(7)、固定架(8)、螺旋杆(9)、固定块(10)、遮挡板(11)、硬性伸缩气管(12)、支撑杆(13)、旋转卡扣(14)、旋转调节球(15)、固定杆(16)、透气管(17)、滑块(18)、连接杆(19)、滑槽(20)、拉杆(21)、挤压弹簧(22)、挤压槽(23)和橡胶垫(2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固定在镜壳(1)的外壁一侧,所述支撑架(6)通过固定轴(5)竖直安装在固定块(10)的一侧,所述螺旋杆(9)的安装在支撑架(6)的一端上下两侧,所述螺旋杆(9)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7)套接在螺旋杆(9)的外部,所述缓冲弹簧(7)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8)的内壁一侧,所述缓冲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6)的外壁一侧,所述固定杆(16)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壁一侧,所述旋转卡扣(14)固定在固定杆(16)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一侧,所述旋转调节球(15)固定在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且位于旋转卡扣(14)内部,所述手柄(3)安装在第二镜片(4)的另一侧斜角处,所述硬性伸缩气管(12)的一端固定在镜壳(1)的内侧,所述硬性伸缩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镜片(4)的内侧一角处,所述透气管(17)连接在硬性伸缩气管(12)之间,所述滑槽(20)开设在镜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进丁珍慧丁克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鸿威特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