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抗水稻纹枯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720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抗水稻纹枯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抗水稻纹枯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抗水稻纹枯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先前研究得到一种甲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抗水稻纹枯病化合物,该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EC50值)远优于未被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及甲基取代的苯-咪唑啉类。为了进一步获得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专利技术人采用苯基取代甲基,即获得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比甲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提高10倍。水稻纹枯病是世界范围的水稻重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产和增收造成了巨大威胁。本专利技术开发的新型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有望大规模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2-硫代乙内酰脲、苯并呋喃-2-甲醛、哌啶与无水乙醇混合后,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2-3小时后,加水终止反应,过滤、滤渣依次用异丙醇、乙醇、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2)将步骤(1)得到的固体溶于DMF中,加入NaH、BnBr,加热至50-60℃温度反应5-6小时后,加饱和氯化铵终止反应,过滤、滤渣经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即为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步骤(1)中所述2-硫代乙内酰脲、苯并呋喃-2-甲醛、哌啶的摩尔比为1:1.1-1.2:0.1;无水乙醇的用量优选每毫摩尔2-硫代乙内酰脲使用2-3mL无水乙醇;步骤(1)中得到固体的结构为步骤(2)中NaH、BnBr的摩尔比为1:1,BnBr的摩尔用量为2-硫代乙内酰脲的1.2-1.5倍。本专利技术中终止反应使用水或饱和氯化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反应试剂的用量合理选择采用适量的水或饱和氯化铵进行终止反应;本专利技术中反应溶剂的用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反应物的溶解性,选择适量的溶剂进行反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农药中的应用。所述农药优选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以上述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所述农药组合物还任选包含其他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化合物或组分。还任选包含农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附图说明图1是式I、II、III、IV化合物的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下面提供的实施例对其做了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供更好的理解专利技术而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实施原则,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内容。实施例1(1)将2-硫代乙内酰脲(10mmol)、苯并呋喃-2-甲醛(11mmol)、哌啶(1mmol)与无水乙醇(30mL)混合后,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2小时后,加水终止反应,过滤、滤渣依次用异丙醇、乙醇、水洗,真空干燥得淡黄色固体(式II,ESI-MS(m/z):245.04[M+H]+);(2)将步骤(1)得到的固体溶于DMF(50mL)中,加入NaH(12mmol)、BnBr(12mmol),加热至60℃反应5小时后,加饱和氯化铵终止反应,过滤、滤渣经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淡黄色固体,2.29g,两步总收率约68.5%),即为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ESI-MS(m/z):335.08[M+H]+;1HNMR(400MHz,CD3OD):δ11.74(s,1H,NH),7.55-7.26(m,10H,benzofuran-H,Ph-H),6.78(s,1H,CH=),4.52(s,2H,PhCH2);m.p.276.2-277.5℃。实施例2(1)将2-硫代乙内酰脲(10mmol)、苯并呋喃-2-甲醛(12mmol)、哌啶(1mmol)与无水乙醇(20mL)混合后,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3小时后,加水终止反应,过滤、滤渣依次用异丙醇、乙醇、水洗,真空干燥得淡黄色固体;(2)将步骤(1)得到的固体溶于DMF(50mL)中,加入NaH(15mmol)、BnBr(15mmol),加热至50℃反应6小时后后,加饱和氯化铵终止反应,过滤、滤渣经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淡黄色固体,2.41g,两步总收率约72.1%),即为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结构确证数据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NY/T1156.2-2006),将灭菌后的燕麦培养基移至无菌工作台中冷却至65℃左右,分别把式I、式II、式III、式IV化合物配制成0.125、0.25、0.5、1.0、2.0、4.0、8.0、16.0、32.0μg/mL,定量加入到燕麦培养基中,制成含有不同药量的含药平板,在培养平板冷却过程中开紫外灯照射杀菌。水稻纹枯病菌在燕麦培养基上培养36h后,利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mm的病原菌边缘菌碟,之后分别接入到含药培养基中,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每处理5次重复。接种后的平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25℃)培养,48小时后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然后计算出药剂的抑制百分率,最后用DPS评价系统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EC50值。I=(D1-D2)/D1×100%其中I为抑制率,D1为空白对照菌落平均直径,D2为处理菌落的平均直径。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的EC50值为0.21μg/mL,远优于式II化合物(EC50>16.0μg/mL)及式III化合物(EC50>16.0μg/mL),比式IV化合物活性(EC50=2.42μg/mL)提高10倍以上。式III化合物可按照现有技术中记载的方法获得,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取式II化合物(10mmol)溶于甲醇(25mL)中,加入甲醇钠(0.6mmol)、碘甲烷(12mmol),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5小时后,加水终止反应,过滤、滤渣经水洗,真空干燥得淡黄色固体,即为式IV化合物,结构确证:ESI-MS(m/z):259.05[M+H]+;1HNMR(400MHz,CD3OD):δ11.72(s,1H),7.54-7.23(m,5H,benzofuran-H),6.72(s,1H,CH=),2.70(s,3H,S-CH3);m.p.252.5-25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结构如下:2.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2-硫代乙内酰脲、苯并呋喃-2-甲醛、哌啶与无水乙醇混合后,加热至回流温度反应2-3小时后,加水终止反应,过滤、滤渣依次用异丙醇、乙醇、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2)将步骤(1)得到的固体溶于DMF中,加入NaH、BnBr,加热至50-60℃温度反应5-6小时后,加饱和氯化铵终止反应,过滤、滤渣经水洗,真空干燥得固体,即为式I结构的苄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咪唑啉类化合物。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2-硫代乙内酰脲、苯并呋喃-2-甲醛、哌啶的摩尔比为1:1.1-1.2:0.1;无水乙醇的用量优选每毫摩尔2-硫代乙内酰脲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蕊陈华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