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02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有进料产品输送导轨和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上分别设有输送导槽,进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条形开槽,条形开槽对应的输送导槽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驱动轮,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之间架设有与其产品输送导轨输送配合的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由其两端的驱动带轮驱动,输送皮带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近开关,所述驱动带轮的传动速度大于其两侧的驱动轮的传动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接近开关检测并判断连续生产线上的送料工位是否是正常状态,提高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瓦生产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系统硬件和软件编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工业产品自动生产线都逐步改进为自动化工控,各大品牌工控主机、从机所使用的都是自己开发的专用语言,品牌不一的主机、从机不能实现相互通讯,且有好多老旧从机未代通讯功能。需更换从机(变频器),才能实现主机(PLC)控制多台从机(变频器),以此来实现旧生产线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且主机、从机都需要统一品牌或语言兼容。而且在现行的磁性材料加工过程中,其生产线主要是工位单机按照工序顺序摆放,人工调试匹配各工位速度。另外当生产线出现故障时,由于人工逐一调试和启停设备需要时间,产生很大不便,一致有很多产品报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正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通过接近开关检测并判断连续生产线上的送料工位是否是正常状态,提高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本费用,在不需要统一从机(变频器)的情况下用模拟量控制模式进行联动控制生产线,实现生产线自动及智能化生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用于连接相邻两单位工机生产线进出料输送的产品输送导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进料产品输送导轨和出料产品输送导轨,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上分别设有输送导槽,所述进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开槽对应的输送导槽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驱动轮,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之间架设有与其产品输送导轨输送配合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由其两端的驱动带轮驱动,所述输送皮带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近开关,所述驱动带轮的传动速度大于其两侧的驱动轮的传动速度。所述的驱动轮所在位置条形开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与驱动轮的下轮面间隙过渡配合。所述的进料产品输送导轨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方便与输送皮带配合的弧形端面。所述的接近开关均为水平设置的弧形板件,所述弧形板件的前端悬空,后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其一侧的固定杆上,且其前端端部对应位置上方设有接触器,所述接触器通过另一固定杆安装在弧形板件的一侧。所述的固定杆在输送皮带上的水平位置可调,其所安装侧的输送皮带外侧设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分别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为L形结构,其底端水平面上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弧形板件后端部和接触器的安装调节孔。其原理是:在旧生产线基础上对其输送导轨进改进增加了输送和输出之间的传动皮带,把单机工位的送进皮带上安装后有前后两只接近开关,送进皮带由皮带驱动轮单独驱动,使皮带的线速度大于单机工位的送进轮速度,以保证磁瓦在送进皮带上拉开距离和再次进入单机时紧密排列。以PLC为主机,以各单机工位为从机,建立MODBUS通讯。通过单机工位上的接近开关判断线上单机工位的状态。通过线上信号采集和状态的判断,再经过PLC的逻辑运算,得出结果,把需要执行的数据结果用MODBUS形式传送到各单机工位进行执行。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接近开关检测并判断连续生产线上的送料工位是否是正常状态,提高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节约成本费用,在不需要统一从机(变频器)的情况下用模拟量控制模式进行联动控制生产线,实现生产线自动及智能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常工作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工位以前的各工位是不正常工作时的状态。图4为本工位以后的各工位是不正常工作时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用于连接相邻两单位工机生产线进出料输送的产品输送导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进料产品输送导轨1和出料产品输送导轨2,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1、2上分别设有输送导槽3,所述进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条形开槽4,所述条形开槽4对应的输送导槽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驱动轮5,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1、2之间架设有与其产品输送导轨输送配合的输送皮带6,所述输送皮带6由其两端的驱动带轮7驱动,所述输送皮带7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近开关8、9,所述驱动带轮8的传动速度大于其两侧的驱动轮5的传动速度。所述的驱动轮5所在位置条形开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与驱动轮的下轮面间隙过渡配合。所述的进料产品输送导轨1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2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方便与输送皮带配合的弧形端面。所述的接近开关8、9均为水平设置的弧形板件,所述弧形板件的前端悬空,后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其一侧的固定杆10上,且其前端端部对应位置上方设有接触器11,所述接触器11通过另一固定杆12安装在弧形板件的一侧。所述的固定杆10、12在输送皮带上的水平位置可调,其所安装侧的输送皮带外侧设有固定梁13,所述固定梁13上分别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10、12为L形结构,其底端水平面上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杆10、12上分布有间隔设置的用于安装弧形板件后端部和接触器的安装调节孔。如图:送进皮带由皮带驱动轮单独驱动,使皮带的线速度大于单机工位的送进轮速度。以保证磁瓦在送进皮带上拉开距离和再次进入单机时紧密排列。以PLC为主机,以各单机工位为从机,建立MODBUS通讯。通过单机工位上的接近开关判断线上单机工位的状态,见附图。图2为正常状态,图3为本工位以前的各工位是不正常状态。图4是本工位及以后的线上各工位不正常状态当线上信号为状态时,生产线是正常工作状态,生产线按照正常设定生产速度正常生产。当线上信号为状态时,本工位传送皮带上磁瓦是缺瓦,本工位需要减速到慢速运行。如果本工位以前的工位因速度较慢,那么本工位的上工位进行加速调整,经加速调整后的很短时间,本工位的前接近开关依然无法感应,则说明是上工位出现故障,此时报警提示并关停上工位机。则本工位机将至最低极限速度,还慢运行以待机状态运行。上述控制结构具体的控制方法为:以PLC为主机并做外围电路成信号控制器,PLC内置控制程序,每两个信号输入点为一组,以信号作用时间为界定,取其质。例如,取X0X1为一组。X0得电为1失电为0X1得电为1失电为0那么,两组组合就会有三种结果,即000111。通过三种结果来对应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行逻辑运算。然后得出结果,判断生产线上的单机工位工作状态,最后输出处理或调整信号、数据信息到从机(倒角机或五工位磨床的驱动变频器)。以达到生产线自动控制及职能控制的目的。在PLC内部运算后,经过数字量转换成从机(变频器)所能接受的模拟量,建立同步信息处理和执行,完成数字量无法统一、兼容的多机位老旧生产线改进升级为自动化及智能化生产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用于连接相邻两单位工机生产线进出料输送的产品输送导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进料产品输送导轨和出料产品输送导轨,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上分别设有输送导槽,所述进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开槽对应的输送导槽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驱动轮,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之间架设有与其产品输送导轨输送配合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由其两端的驱动带轮驱动, 所述输送皮带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近开关,所述驱动带轮的传动速度大于其两侧的驱动轮的传动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用于连接相邻两单位工机生产线进出料输送的产品输送导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进料产品输送导轨和出料产品输送导轨,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上分别设有输送导槽,所述进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输出端以及出料产品输送导轨输送导槽的进料端分别设有条形开槽,所述条形开槽对应的输送导槽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驱动轮,所述进、出料产品输送导轨之间架设有与其产品输送导轨输送配合的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由其两端的驱动带轮驱动,所述输送皮带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接近开关,所述驱动带轮的传动速度大于其两侧的驱动轮的传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生产线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轮所在位置条形开槽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与驱动轮的下轮面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