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02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第一平台设置在车体上,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的上方,支撑柱和固定柱均位于第二和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边缘,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在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第二平台的在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固定柱的上端,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并连接第二平台用于驱动第二平台竖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一次运输量,从而能够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特别涉及装配式构件运输装置
,具体是指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预先在工厂制成的建筑构件,包括梁、板、柱及建筑装修配件等。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运输环节非常重要,卡车不平整或者构件在卡车上摆放不当,都会引起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产生裂缝、缺边、掉角现象,在能够合理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经济性的问题,因为运输计价不是以拉货吨位来计算,而是以每车每趟运输来计价,所以只要不超过最大载重量,一次运输量越多越好,这直接影响建筑部品厂家的经济效益。举例来说,现有的运输工具通常是大卡车,标准车型为2.5m×13m,载重量一般为30吨。这种标准卡车装载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对于预制阳台板只能摆放一层,按摆放7个阳台板来计算,如果每个阳台板重量按1.5吨计算,则所装载量总重量仅为10.5吨;对于叠合板每叠宜叠放6块板运输,每块叠合板重量按平均1吨计算,每叠重6吨,根据车辆的长度,可以放置3叠,所以装载叠合板总重量约为18吨,都远远小于卡车的载重量,车辆的运费单程不变,其载重量却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对于部品厂家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装配式构件运输的运输装置,其能够增加一次运输量,从而能够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其能够增加一次运输量,从而能够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放置第一层装配式构件,其特点是,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层装配式构件,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固定柱均位于所述第二平台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边缘,所述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所述第二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竖向转动。较佳地,所述第一平台包括若干第一横梁、两根第一纵梁、若干承重纵梁和第一平台板,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横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第一纵梁,若干所述承重纵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承重纵梁的上端位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平台板铺设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承重纵梁形成的第一支撑框架上,所述的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所述的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更佳地,所述第一横梁的数目为4根,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4根所述第一横梁与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4根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柱。更佳地,所述承重纵梁的数目为2根,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2根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柱。较佳地,所述第二平台包括若干第二横梁、两根第二纵梁、若干中间纵梁和第二平台板,若干所述第二横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和若干所述中间纵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若干所述中间纵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二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连接所述中间纵梁,所述第二平台板铺设在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和所述中间纵梁形成的第二支撑框架上,所述第二横梁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位置竖向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柱的上端,所述第二横梁与远离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中间纵梁的连接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固定柱的上端。更佳地,所述第二横梁的数目为4根,4根所述第二横梁与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二纵梁的连接位置均竖向可转动连接有所述支撑柱,4根所述第二横梁与远离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中间纵梁的连接位置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固定柱。更佳地,所述中间纵梁的数目为2根,所述第二横梁与远离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二纵梁的所述中间纵梁的连接位置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固定柱。较佳地,所述的第二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扣接所述的固定柱的上端。更佳地,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还包括锁扣,所述的第二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通过所述锁扣扣接所述的固定柱的上端。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油泵、油箱和电源,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竖向转动,所述油泵、所述油箱和所述电源均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并均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油箱通过所述油泵管路连接所述油缸,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油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本技术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第一平台设置在车体上用于放置第一层装配式构件,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的上方,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层装配式构件,支撑柱和固定柱均位于第二平台和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边缘,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在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第二平台的在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固定柱的上端,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并连接第二平台用于驱动第二平台竖向转动,使用时,可以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装卸装配式构件,在第一平台上装卸装配式构件时,可以将第二平台向上竖向转动从而可以在第一平台上装卸装配式构件,因此,其能够增加一次运输量,从而能够减少运输次数,降低运输费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第一平台设置在车体上用于放置第一层装配式构件,第二平台位于第一平台的上方,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层装配式构件,支撑柱和固定柱均位于第二平台和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边缘,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支撑柱的上端,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第一平台的在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第二平台的在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固定柱的上端,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平台上并连接第二平台用于驱动第二平台竖向转动,使用时,可以在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装卸装配式构件,在第一平台上装卸装配式构件时,可以将第二平台向上竖向转动从而可以在第一平台上装卸装配式构件,因此,其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放置第一层装配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层装配式构件,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固定柱均位于所述第二平台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边缘,所述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所述第二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竖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包括车体和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放置第一层装配式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还包括第二平台、支撑柱、固定柱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层装配式构件,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固定柱均位于所述第二平台和所述第一平台之间且均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边缘,所述第二平台的边缘竖向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所述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一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所述第二平台的在所述的第二平台的边缘以外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连接所述第二平台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竖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包括若干第一横梁、两根第一纵梁、若干承重纵梁和第一平台板,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一横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第一纵梁,若干所述承重纵梁相互水平平行设置并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承重纵梁的上端位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平台板铺设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承重纵梁形成的第一支撑框架上,所述的支撑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所述的固定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的数目为4根,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4根所述第一横梁与该其中一根所述第一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4根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柱。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装配式构件运输的双层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纵梁的数目为2根,所述第一平台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2根所述承重纵梁的连接位置上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赵亚军刘雯彦吴绍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