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602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所述压料板底板内置一组对向设置的侧向伸缩机构;所述侧向伸缩机构包括由伸缩架和横杆构成的矩形框架,设置于横杆上的握把,以及可推动矩形框架向压料板底板外侧移动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横杆设置于压料板底板近中部,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开设与两侧握把对应的握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可用于压制物流小车内装载的物品防止物品倾倒,并可避免小车倒挂行走时物料压迫盖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
本技术涉及轨道物流小车
,特别涉及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机构逐步向集急诊、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转型,不免遇到检验样本、病理样本、各种药品、血液制品、手术包和文件单据等因空间、人员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的传递的问题。现有部分医院开始建立使用自动化物流系统,医院物流系统的发展已成为制约医疗进步的瓶颈。医院物流系统是利用专用的智能化轨道运输车将药品、样本和器械、单据等物品通过轨道输送到需要的病房、手术室以及各需要的地点,改变了过去由人用小车装载物品推到各科室发放的传统方式。采用智能化自动传输的物流轨道小车可及时传送各类药品、器械及耗材等医疗物资,可有效降低治疗成本,提高就诊、确诊率。运输轨道根据医院地形及各科室位置进行合理化设计,物流轨道小车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会面临换向转轨和倒挂行走等状态。当小车倾斜运行或倒挂行走时,放置于车内的物料会倾倒并压迫小车上盖,可能对物料和上盖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可用于压制物流小车内装载的物品防止物品倾倒,并可避免小车倒挂行走时物料压迫盖子。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所述压料板底板内置一组对向设置的侧向伸缩机构;所述侧向伸缩机构包括由伸缩架和横杆构成的矩形框架,设置于横杆上的握把,以及可推动矩形框架向压料板底板外侧移动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横杆设置于压料板底板近中部,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开设与两侧握把对应的握孔;所述伸缩架的顶边位于压料板底板外侧,压料板底板开设供伸缩架两侧边通过的通孔。在上述方案中,两侧向伸缩机构相向装配于压料板底板内,侧向伸缩机构弹性复位机构可在弹性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向两侧移动,伸缩架的顶边与物流小车内壁上的齿条卡合固定,可实现对板下物料的盖压。通过握孔使得两侧的握把,使两侧的向伸缩机构克服弹性复位机构的弹力向中部移动,可实现伸缩架的顶边与齿条分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伸缩架侧边的弹簧定位销,以及套设于伸缩架侧边提供弹簧定位销向外推力的压缩弹簧;所述压料板底板内设具有一定长度的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两端用作压缩弹簧两端的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凹槽的侧壁开设可供伸缩架侧边通过的导向孔。伸缩架通过导向孔可保证弹性复位机构工作的稳定性,减少伸缩架位移过程中的晃动。进一步的,所述握孔的孔壁设置限制握把向外最大位移量的限位挡壁,限位挡壁可与限位凹槽共同作用避免侧向伸缩机构脱离工作区域。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侧向伸缩机构设置于压料板盖板和压料板底板构成的腔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盖板外铺设缓冲棉层。本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技术于板体内设置两个可相对运动的侧向伸缩机构,弹性复位机构提供两侧向伸缩机构反向位移的动力,操作者施加给握把的抓握力提供两侧向伸缩机构相向位移的动力。侧向伸缩机构向外侧位移,伸缩架的顶边与物流小车内壁上的齿条卡合固定,可实现压料板对下部物料的盖压。侧向伸缩机构向内侧位移,可实现压料板与物料小车的分离。2、弹性复位机构持续施加侧向伸缩机构向两侧的压力,可提高压料板与物流小车内壁的连接稳定性,有效避免小车内倾倒和倒挂行走时物料压迫盖子。3、压料板安装取放操作简洁,压料位置可根据小车内壁上的齿条高度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压料板与物流小车的连接示意图。图号标识:1、压料板盖板,2、压料板底板,21、握孔,22、限位凹槽,23、限位挡壁,3、侧向伸缩机构,31、伸缩架,32、横杆,33、握把,34、弹簧定位销,35、压缩弹簧,4、缓冲棉层,5、物流小车,51、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如附图1、2所示,主体包括压料板盖板1、压料板底板2、侧向伸缩机构3、缓冲棉层4。其中,压料板盖板1与压料板底板2上下盖合,通过螺钉紧固件连接。侧向伸缩机构3设置于压料板底板2内侧,在侧向伸缩机构3的控制下可相对压料板底板2向两侧往复运动,缓冲棉层4铺设固定于压料板盖板1外侧。如附图2、3所示,压料板底板2内置两对向设置的侧向伸缩机构3,侧向伸缩机构由伸缩架31、横杆32、握把33、弹簧定位销34、压缩弹簧35构成。其中横杆32设置于压料板底板2近中部,握把33装配于横杆32。压料板盖板1和压料板底板2开设与两侧握把33对应的握孔21,可供操作者对握把33进行操作。伸缩架31为门型结构,其顶边位于压料板底板2外侧,压料板底板2开设供伸缩架31两侧边通过的通孔,伸缩架31两侧穿过通孔端部与横杆32固接构成矩形框架结构。如附图2、3所示,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伸缩架31侧边的弹簧定位销34,以及套设于伸缩架31侧边提供弹簧定位销34向外推力的压缩弹簧35。为提供压缩弹簧35相对弹簧定位销34一侧的支撑力,以及限制弹性复位机构的工作长度,压料板底板2内设具有一定长度的限位凹槽22,限位凹槽22两端侧壁开设可供伸缩架31侧边通过的导向孔,弹簧定位销34、压缩弹簧35位于限位凹槽22内。握孔21的孔壁设置限制握把33向外最大位移量的限位挡壁23,限位挡壁23可与限位凹槽22共同作用避免侧向伸缩机构3脱离工作区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1、当于小车内装配压料板时,如附图4所示,弹性复位机构提供两侧向伸缩机构3反向位移的动力,侧向伸缩机构3向外侧位移,伸缩架31的顶边与物流小车5内壁上的齿条51卡合固定,完成压料板与物流小车5的装配。通过压料板可防止小车内物料倾倒和晃动,可有效保护小车上盖。2、当需要拆卸下压料板时,操作者施加给握把33的抓握力提供两侧向伸缩机构3相向位移的动力。侧向伸缩机构3向内侧位移,伸缩架31的顶边脱离物流小车5内壁上的齿条51,可实现压料板与物料小车的分离。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压料板盖板(1)和压料板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底板(2)内置一组对向设置的侧向伸缩机构(3);所述侧向伸缩机构(3)包括由伸缩架(31)和横杆(32)构成的矩形框架,设置于横杆(32)上的握把(33),以及可推动矩形框架向压料板底板(2)外侧移动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横杆(32)设置于压料板底板(2)近中部,压料板盖板(1)和压料板底板(2)开设与两侧握把(33)对应的握孔(21);所述伸缩架(31)的顶边位于压料板底板(2)外侧,压料板底板(2)开设供伸缩架(31)两侧边通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包括上下配合的压料板盖板(1)和压料板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底板(2)内置一组对向设置的侧向伸缩机构(3);所述侧向伸缩机构(3)包括由伸缩架(31)和横杆(32)构成的矩形框架,设置于横杆(32)上的握把(33),以及可推动矩形框架向压料板底板(2)外侧移动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横杆(32)设置于压料板底板(2)近中部,压料板盖板(1)和压料板底板(2)开设与两侧握把(33)对应的握孔(21);所述伸缩架(31)的顶边位于压料板底板(2)外侧,压料板底板(2)开设供伸缩架(31)两侧边通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轨道物流小车压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伸缩架(31)侧边的弹簧定位销(34),以及套设于伸缩架(31)侧边提供弹簧定位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科董明福黎勤高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曼彻彼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