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06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包括横梁本体,支架一和支架二,所述支架一包括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所述支架二包括左支架二和右支架二,所述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沿横梁本体中心对称设置于横梁本体两端,所述左支架二和右支架二沿横梁本体中心对称设置于横梁本体两侧;所述横梁本体两端通过支架一与汽车门槛梁连接;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方向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可以提高座椅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有效抵抗侧面碰撞力,减少B柱入侵量从而提高乘员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后排乘客的脚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是车身的重要构件,通常设置在汽车的前地板上,用于安装和支撑前排座椅。安装好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一方面,需要满足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要求,即国家标准GB14167-2013;另一方面,整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前地板座椅后横梁是很重要的横向传力路径,其结构设计和搭接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能。传统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设计在安全带固定点拉力试验中,安全带固定点常因强度不够而断裂,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对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解决方案;另外,检索到申请号为200820215364.1、申请号为201420502803.2和申请号为201720787818.1的中国专利申请均是采用横梁本体与独立的连接支架结合,再将连接支架焊接于汽车门槛梁上,实现汽车侧碰力的抵御和传递,但这种连接方式无法防止汽车B柱入侵伤害驾乘人员;因此,需要一种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可以增强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防止侧碰时B柱侵入伤害驾乘人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车辆,包括横梁本体,支架一和支架二,所述支架一包括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所述支架二包括左支架二和右支架二,所述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沿横梁本体中心对称设置于横梁本体两端,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左支架二设于前排左座椅右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右支架二设于前排右座椅左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横梁本体两端通过支架一与汽车门槛梁连接;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所述凹槽用于提高支架一和支架二的抗弯性能,以利于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提升。作为优选,为了降低开模成本和生产成本,获得更好的美观性,所述左支架一与右支架一的结构沿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对称面对称,所述左支架二与右支架二的结构沿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对称面对称。作为优选,为了降低所述横梁本体与门槛梁的连接难度、使所述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的通用性更强、连接工艺更简单方便,所述横梁本体、左支架一、左支架二、右支架一和右支架二上均设有翻边;所述左支架一、右支架一上的翻边与门槛梁、前地板、横梁本体焊接,所述左支架二、右支架二上的翻边与横梁本体焊接,所述横梁本体上的翻边与前地板焊接;焊接方式为点焊。作为优选,为了使所述左支架一、右支架一的翻边获得更高的焊接强度,所述左支架一、右支架一的翻边上均设有若干个两层焊点和若干个三层焊点。作为优选,为了有效地抵抗侧面碰撞力,减少B柱侵入量,提高乘员的安全性,所述横梁本体两端均开设有溃缩引导槽,所述溃缩引导槽长度方向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垂直。作为优选,为了使所述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有更高的抵抗承受力,横梁本体、左支架一、左支架二、右支架一和右支架二采用冲压工艺制成,所述冲压工艺为钣金冲压,所述横梁本体为高强度热轧钢板。作为优选,为了增加乘客脚步活动空间,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所述横梁本体上端面设有搁脚凹槽。本技术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及汽车,在所述横梁本体上设置支架一和支架二,将所述支架一与门槛梁连接,通过在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的上端面开设沿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凹槽来实现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增加;通过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设置溃缩引导槽来抵抗侧面碰撞力,减少B柱入侵,从而提高乘员的安全性;通过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搁脚凹槽,提高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的横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的左支架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的左支架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2-横梁本体,3-左支架一,4-左支架二,5-右支架二,6-右支架一,7-搁脚凹槽,8-搁脚凹槽,9-溃缩引导槽,10-溃缩引导槽,11-安装孔,12-凹槽,13-两层焊点,14-三层焊点,15-凹槽,16-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专利技术人考虑到,前地板座椅后横梁在安装后,需要经过安全带固定点拉力试验(即汽车安全带固定点是否能通过国标GB14167-2013的测试),而传统设计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在测试时,经常因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不够而断裂,最终无法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所以专利技术人想对传统的后横梁结构做一些改进,通过提高传统后横梁结构的受力韧性,来达到增强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的目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方向的定义是:以汽车行驶前进方向为前侧,以汽车后退方向为后侧,以车身左右方向为左侧、右侧,以靠近后横梁结构中心为内侧,以远离后横梁结构中心为外侧。参阅图1所示,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1,包括横梁本体2、支架一和支架二,支架一包括左支架一3和右支架一6,支架二包括左支架二4和右支架二5,左支架一3设置于横梁本体2的左侧端部上表面,右支架一6设置于横梁本体2的右侧端部上表面,左支架一3和右支架一6沿横梁本体2中心对称;左支架二4设置于横梁本体2的左侧上表面,右支架二5设置于横梁本体2的右侧上表面,左支架二4和右支架二5沿横梁本体2中心对称;横梁本体2的左侧端部通过左支架一3与汽车门槛梁连接,横梁本体2的右侧端部通过右支架一6与汽车门槛梁连接。左支架一3和右支架一6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凹槽12,左支架二4和右支架二5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的凹槽15;凹槽12用于提高左支架一3、右支架一6的抗弯性能、凹槽15用于提高左支架二4、右支架二5的抗弯性能。横梁本体2的左侧端部通过左支架一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支架一和支架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包括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所述支架二包括左支架二和右支架二;所述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沿横梁本体中心对称设置于横梁本体两端,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左支架二设于前排左座椅右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右支架二设于前排右座椅左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横梁本体两端通过支架一与汽车门槛梁连接;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包括横梁本体,支架一和支架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包括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所述支架二包括左支架二和右支架二;所述左支架一和右支架一沿横梁本体中心对称设置于横梁本体两端,在车身左右方向上,所述左支架二设于前排左座椅右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右支架二设于前排右座椅左侧安全带固定点正下方的横梁本体上;所述横梁本体两端通过支架一与汽车门槛梁连接;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长度方向垂直于横梁本体长度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一与右支架一的结构沿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对称面对称,所述左支架二与右支架二的结构沿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对称面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左支架一、左支架二、右支架一和右支架二的上均设有翻边,左支架一、右支架一上的翻边与门槛梁、前地板、横梁本体焊接,所述左支架二、右支架二上的翻边与横梁本体焊接,所述横梁本体上的翻边与前地板焊接,所述焊接方式为点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地板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一、右支架一的翻边上均设有若干个两层焊点和若干个三层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遵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