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加工,能够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使得锻件的机械性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轴类锻件的锻造常常需要使用模具,模具一般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在锻造时,金属材料被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锻压机械施加的压力,使得上模与下模之间不断发生闭合,最终形成锻件。为了得到锻造效果较好的锻件,在施压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足够多次的锻造,即锻压机械需要在每次向模具施压之后迅速抬起并进行下一次施压;此外,对于大型轴类锻件来说,由于锻造需要较大的压力,上模和下模在较大压力的冲击下容易发生闭合偏差,导致锻件的成形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对轴类锻件的锻造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对轴类锻件的锻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胎模和与所述上胎模对应设置的下胎模,所述上胎模用于与所述下胎模闭合连接,以形成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型腔;其中,所述上胎模设有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下胎模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弹簧;所述下胎模上设置有弹簧导柱,所述弹簧导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槽内并穿设于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在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闭合连接形成所述型腔时压紧于所述固定槽以及所述弹簧导柱之间;或者所述弹簧用于在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分离时提供所述上胎模回复至其初始位置的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胎模和与所述上胎模对应设置的下胎模,所述上胎模用于与所述下胎模闭合连接,以形成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型腔;其中,所述上胎模设有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下胎模设置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弹簧;所述下胎模上设置有弹簧导柱,所述弹簧导柱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槽内并穿设于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在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闭合连接形成所述型腔时压紧于所述固定槽以及所述弹簧导柱之间;或者所述弹簧用于在所述上胎模与所述下胎模分离时提供所述上胎模回复至其初始位置的回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导柱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弹簧的一端端面至所述固定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导柱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导柱为阶梯柱,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下胎模上,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且所述第二部分伸入所述固定槽内并穿设于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锻造轴类锻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为两个,分别成对角线对称设置在所述上胎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恩,欧治国,王全先,侯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锻造一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