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88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热咀和隔热套,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包括第一热道和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且内径小于所述第一热道内径的第二流道;所述热咀包括咀身和咀芯,所述咀身从所述第一流道穿设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咀芯的一端穿设连接于所述咀身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并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隔热套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所述咀身和所述咀芯外,且所述隔热套的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使得热流道的径向尺寸可以设计比较小,进而使得热流道占用模具的空间较小,适用于小型模具。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which comprises a die body, a hot nozzle and a heat insulating sleeve, and the di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ot runner; the hot runner comprises a first hot runner and a second runner with an inner diameter small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hot runner; the hot nozzle comprises a nozzle body and a nozzle core, and the nozzle body extends from the first runner through the said second runner. One end of the nozzle core is connected inside the nozzle body,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side the nozzle body and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runner; the heat insulation slee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econd runner and outside the nozzle body and the nozzle cor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heat insulation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runner. The mou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radial dimension of the hot runner to be designed relatively small, thereby making the hot runner occupy less space of the mould, and is suitable for small-sized d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在通过模具制作小型产品,如酱油瓶盖时,开模尺寸很小,这就需要容置热咀的热流道很小,然而,现有的热咀尺寸不适用于放置于小型热流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热流道尺寸较大,不适用于小型模具。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热咀和隔热套,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且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径的第二流道;所述热咀包括咀身和咀芯,所述咀身从所述第一流道穿设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咀芯的一端穿设连接于所述咀身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并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隔热套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所述咀身和所述咀芯外,且所述隔热套的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咀身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导孔,所述咀芯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导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所述咀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导孔连通的第二导孔和倾斜连通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阀针,所述热流道还包括第二料口,所述第二料口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之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端部,所述阀针依次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孔、所述第二导孔、所述第二料口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口以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导孔之中轴线的趋势自所述第一导孔向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料口分别倾斜设置于所述阀针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咀身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包括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主体杆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杆部端部的连接杆部,所述主体杆部的外经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且大于所述连接杆部的外经,且所述主体杆部靠近所述第二料口,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连接杆部上,且所述隔热套的外径与所述主体杆部的外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之内侧面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隔热套朝向所述第二料口的一侧具有一与所述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自远离所述第二料口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二料口的一侧逐渐向所述第二流道的中轴线靠近。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的直径范围为16~17mm;且/或,所述第三流道的直径范围为9.5~10mm;且/或,所述第二料口的口径范围为0.6~1.4mm。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咀身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配合的第二台阶面。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套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台阶面,所述咀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面配合的第四台阶面。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咀芯嵌设于咀身内,将隔热套穿设于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咀身和咀芯外,使得热咀和隔热套的径向尺寸相应减小,从而使得热流道的径向尺寸可以设计比较小,进而使得热流道占用模具的空间较小,适用于小型模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热流道100、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一限位面130、咀身1、第一段11、第二段12、主体杆部121、连接杆部122、第三段13、第一导孔10、第二台阶面110、咀芯2、第二导孔201、第一料口202、第四台阶面220、隔热套3、第一台阶面310、第二台阶面320、第二限位面330、阀针4、第二料口1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用于注热熔材料的热咀和隔热套3,模具本体内设有热流道100,热流道100包括第一流道101和设于第一流道一端且内径小于第一流道101内径的第二流道,热咀包括咀身1和咀芯2,咀身1从第一流道穿设延伸至第二流道内,咀芯2的一端穿设连接于咀身1内、另一端伸出咀身1外并穿设于第二流道内,隔热套3穿设于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咀身1和咀芯2外,且隔热套3的外壁抵接于第二流道的内壁。咀芯2部分嵌设于咀身1内,使得咀芯2的径向尺寸更小,使得第二流道的尺寸变小,适用于在小型模具上开热流道100。咀身1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导孔10,咀芯2一端嵌设于第一导孔10内,另一端伸出咀身1外,咀芯2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导孔10连通的第二导孔201和倾斜连通第二导孔201与第二流道的第一料口202,以供热熔材料流出。优选地,模具还包括阀针4,热流道100还包括第二料口103,第二料口103设于第二流道之远离第一流道的端部,阀针4依次活动穿设于第一导孔10、第二导孔201、第二料口103内。需要注熔融材料时,阀针4从第二料口103内退出,第二料口103打开,熔融材料依次经过第一导孔10、第二导孔201、第一料口202、第二料口103从第二料口103流出,进入模具型腔。优选地,第一料口202以逐渐远离第一导孔10之中轴线的趋势自第一导孔10向第二流道102延伸,相比从第二导孔201流至第二料口103,第一料口202有利于熔融材料更快地从第二导孔201内流出。优选地,第一料口20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料口202分别倾斜设置于阀针4的两侧,进一步地增加第二导孔201的导流功能,更优选地,两个第一料口202关于第二流道102的中轴线对称。优选地,隔热套3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一台阶面310,咀身1上设有与第一台阶面310配合的第二台阶面320。使得隔热套3与咀身1之间的配合更紧密,密封性也更高。优选地,隔热套3的内侧面上还设有第三台阶面,咀芯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面配合的第四台阶面220,使得隔热套3与咀芯2之间的配合更紧密,密封性也更高。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310与所述第三台阶面连接。优选地,咀身1包括第一段11、与第一段11连接的第二段12,第二段12包括与第一段11连接的主体杆部121和连接于主体杆部121端部的连接杆部,主体杆部121的外径小于第一段11的外径且大于连接杆部122的外径,且主体杆部121靠近第二料口103,隔热套3套设于连接杆部上,隔热套3的外径与主体杆部121的外径相同。使得支撑件3的径向尺寸更小,更有利于在模具内开尺寸更小的容置腔。优选地,以及连接第一段11和第二段12的第三段13,第三段13的外侧面自第一段11的外边缘向第二段12的外边缘倾斜延伸,优选地,第二流道之内侧面具有第一限位面130,隔热套3朝向第二料口103的一侧具有与第一限位面130配合的第二限位面330,第一限位面130自远离第二料口103的一侧至靠近第二料口103的一侧以逐渐向第二流道102腔的中心轴靠近。优选地,第一流道101的直径范围为16~17mm。优选地,第二流道102的直径范围为9.5~10mm。优选地,第二料口103的口径范围为0.6~1.4mm。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且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径的第二流道;热咀,所述热咀包括咀身和咀芯,所述咀身从所述第一流道穿设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咀芯的一端穿设连接于所述咀身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并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所述咀身和所述咀芯外,且所述隔热套的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设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设于所述第一流道一端且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径的第二流道;热咀,所述热咀包括咀身和咀芯,所述咀身从所述第一流道穿设延伸至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咀芯的一端穿设连接于所述咀身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并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穿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并套设于所述咀身和所述咀芯外,且所述隔热套的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咀身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第一导孔,所述咀芯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导孔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咀身外,所述咀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导孔连通的第二导孔和倾斜连通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料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阀针,所述热流道还包括第二料口,所述第二料口设于所述第二流道之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端部,所述阀针依次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孔、所述第二导孔、所述第二料口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口以逐渐远离所述第一导孔之中轴线的趋势自所述第一导孔向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口设有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