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巧红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88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斜顶装置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的下方,分流道设置在斜顶装置的顶部外侧面上,斜顶装置上的分流道的出料口与型腔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连通,斜顶装置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相向运动,从而带动进胶口远离型腔,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分流道的出料口设置在型腔下方的中心线上,使得产品的中心对产品两端的压力是一致的,进胶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较大,进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斜顶装置相向运动远离进胶口,并将产品顶住,实现了产品的全自动生产。

A die that can be glued at the bottom of the produ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uld capable of glu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product, which includes a main channel, a shunt channel and at least two sets of inclined top devices.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is evenly spaced under the mould cavity, and the shunt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op of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The outlet of the shunt channel on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corresponds to the central line under the mould cavity, and the shunt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hannel.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is set in opposite direction, and the ejection rod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drives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to move in opposite direction, thus driving the rubber inlet away from the cavity and ejecting the finished product.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the outlet of the shunt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central line below the die cavity, so that the pressure of the product center on both ends of the product is uniform, the glue feeding is uniform, the phenomenon of large local pressure and uneven distribution of glue feeding is avoided,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die are guaranteed, and the product is moved away from the glue feeding through the inclined top device in opposite direction, and the glue feeding The product withstands and realizes the full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
本技术及注塑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
技术介绍
产品注塑完成后,产品的正面极四周边缘都是高亮面的外观面,不允许存在任何进料口的痕迹,产品注塑完成后,长度较长,内部设置有多个卡勾,通过传统的进料方式只能在产品的正面或产品的四周边缘进行进料,若从侧面进行进料,则会导致靠近进料口一侧的压力大于外观面的一侧而产生毛边的现象,且导致远离进料口的一侧产生缩水的现象,若从产品的正面进行进料,则会影响产品的外观的完美度,无法实现大批量地进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将分流道的出料口设置在型腔下方的中心线上,注塑时,产品的中心对产品两端的压力是一致的,生产中进胶均匀,有效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较大,进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保证产品的外观面的完美、无进料口的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前模仁、后模仁、主流道、分流道和至少一组成型装置,所述前模板与后模板可开合式连接,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置于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动作而动作,所述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所述成型装置设置在型腔的下方,所述分流道设置在成型装置上,并与型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主流道与分流道相连通。作为优选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顶针板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所述斜顶装置装设在顶针板的同一侧上,所述每组斜顶装置分别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的下方,所述分流道设置在斜顶装置的顶部外侧面上,所述斜顶装置上的分流道的出料口与型腔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所述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连通,所述斜顶装置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相向运动远离进胶口,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作为优选的,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块和斜顶座,所述斜顶座装设在顶针板上,所述斜顶块的底端与斜顶座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分流道装设在斜顶块的顶部外侧面,并设置在型腔下方的中心线上。作为优选的,所述斜顶座的顶端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斜顶块的底端卡接在滑槽内部,并可相对滑槽发生滑动,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座发生运动,从而带动两个斜顶块之间的相向运动。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若干组顶起装置,所述若干组顶起装置装设在顶针板上,并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的下方,所述顶起装置与型腔的底面相接触。作为优选的,所述顶起装置包括顶块和顶块座,所述顶块座均匀间隔装设在顶针板上,所述顶块的底端与顶块座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顶块的顶端与型腔底面相接触,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顶块在顶块座上的滑动,从而将注塑完成的产品顶出。作为优选的,所述分流道包括纵向流道、横向流道和至少两个弧形流道,所述纵向流道装设在横向流道的中部,所述弧形流道分别装设在横向流道同一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纵向流道、横向流道与弧形流道一体成型,并相互流通,所述纵向流道的进料口与主流道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流道的出料口装设在斜顶装置的顶端外侧面上,并与型腔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包括前模板、后模板、前模仁、后模仁、主流道、分流道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前模板与后模板可开合式连接,前模仁和后模仁置于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和后模板的动作而动作,前模仁与后模仁之间形成型腔,斜顶装置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的下方,分流道设置在斜顶装置的顶部外侧面上,斜顶装置上的分流道的出料口与型腔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连通,斜顶装置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相向运动,从而带动进胶口远离型腔,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通过分流道的出料口设置在型腔下方的中心线上,使得注塑时,产品的中心对产品两端的压力是一致的,生产中进胶均匀,有效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较大,进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斜顶装置相向运动远离进胶口,并将产品顶住,实现了产品的全自动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的剖面A-A的剖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的剖面B-B的剖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前模仁3、后模仁4、主流道5、分流道6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10,前模板1与后模板2可开合式连接,前模仁3和后模仁4置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动作而动作,前模仁3与后模仁4之间形成型腔8,斜顶装置10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8的下方,分流道6设置在斜顶装置10的顶部外侧面上,斜顶装置10上的分流道6的出料口与型腔8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分流道6与主流道5相连通,斜顶装置10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10相向运动,从而带动进胶口远离型腔8,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前模仁3、后模仁4、主流道5、分流道6和至少一组成型装置7,前模板1与后模板2可开合式连接,前模仁3和后模仁4置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动作而动作,前模仁3与后模仁4之间形成型腔,成型装置7设置在型腔8的下方,分流道6设置在成型装置7上,并与型腔8的内部相连通,主流道5与分流道6相连通,注塑时,从主流道5进行进胶,流通至分料道6,并流通至型腔8内进行注塑,以此实现在产品底部进行注塑,有效避免产品四周极表面出现毛边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其中,较佳的,成型装置7包括顶针板9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10,斜顶装置10装设在顶针板9的同一侧上,每组斜顶装置10分别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8的下方,分流道6设置在斜顶装置10的顶部外侧面上,斜顶装置10上的分流道6的出料口与型腔8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分流道6与主流道5相连通,斜顶装置10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10相向运动远离进胶口,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通过分流道6的出料口设置在型腔8下方的中心线上,使得注塑时,产品的中心对产品两端的压力是一致的,生产中进胶均匀,有效避免出现局部压力较大,进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斜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前模仁(3)、后模仁(4)、主流道(5)、分流道(6)和至少一组成型装置(7),所述前模板(1)与后模板(2)可开合式连接,所述前模仁(3)和后模仁(4)置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动作而动作,所述前模仁(3)与后模仁(4)之间形成型腔(8),所述成型装置(7)设置在型腔(8)的下方,所述分流道(6)设置在成型装置(7)上,并与型腔(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主流道(5)与分流道(6)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前模仁(3)、后模仁(4)、主流道(5)、分流道(6)和至少一组成型装置(7),所述前模板(1)与后模板(2)可开合式连接,所述前模仁(3)和后模仁(4)置于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内部,并随着前模板(1)和后模板(2)的动作而动作,所述前模仁(3)与后模仁(4)之间形成型腔(8),所述成型装置(7)设置在型腔(8)的下方,所述分流道(6)设置在成型装置(7)上,并与型腔(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主流道(5)与分流道(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7)包括顶针板(9)和至少两组斜顶装置(10),所述斜顶装置(10)装设在顶针板(9)的同一侧上,所述每组斜顶装置(10)分别均匀间隔装设在型腔(8)的下方,所述分流道(6)设置在斜顶装置(10)的顶部外侧面上,所述斜顶装置(10)上的分流道(6)的出料口与型腔(8)下方的中心线相对应,所述分流道(6)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斜顶装置(10)相向设置,注塑机顶棍顶出驱动斜顶装置(10)相向运动远离进胶口,并顶出注塑完成的产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装置(10)包括斜顶块(11)和斜顶座(12),所述斜顶座(12)装设在顶针板(9)上,所述斜顶块(11)的底端与斜顶座(12)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分流道(6)装设在斜顶块(11)的顶部外侧面,并设置在型腔(8)下方的中心线上。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巧红
申请(专利权)人:吴巧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