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0888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包括在注塑模上设置的用于形成轮眉注塑腔的轮眉型腔,所述轮眉型腔包括由内侧腔壁、外侧腔壁、正面腔壁、背面腔壁所构成,在靠近所述内侧腔壁的部位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数量的浇注通道,所述浇注通道包括进浇口、分流道,所述分流道按照塑胶的进入顺序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所述第二拐弯段从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塑胶入口向着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方向延伸并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前端连接所述进浇口,所述进浇口对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并与所述轮眉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轮眉成品的质量。

A Casting Structure of Plastic Mould for Automobile Wheel Eyebrow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ulds, and discloses a pouring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wheel eyebrow plastic mould, including a wheel eyebrow cavity arranged on the injection mould for forming the injection cavity of the wheel eyebrow. The wheel eyebrow cavity comprises an inner cavity wall, an outer cavity wall, a front cavity wall and a back cavity wall, and a number of pouring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near the inner cavity wall. The pouring passage includes an inlet gate and a shunt passage. The shunt passage includes the first and second turning sections connected in turn according to the plastic entry sequence. The second turning section extends from the plastic entry of the second turning section to the back cavity wall of the eyebrow cavity and turns to the back cavity wall close to the eyebrow cavity, and the front of the second turning section.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te, which butts the back cavity wall of the eyebrow cavity and connects with the eyebrow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products of wheel eyebrow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的汽车轮眉为注塑件,其包括轮眉内侧(轮眉内圆弧)、轮眉外侧(轮眉外圆弧)、轮眉正面和轮眉背面。采用注塑模浇注轮眉时,需要在模具上设置连通模具型腔的进浇口。浇注时,塑料流体通过注塑模的主流道(成型机入口)进入分流道,并通过分流道前端的进浇口,流至模具型腔,成型后开模即制得轮眉产品。现有技术中制造汽车轮眉的注塑模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在浇口的的设计等方面并不完善,从而直接影响到成型品的质量。因此,现有汽车轮眉的注塑模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旨在通过对轮眉塑胶模具浇注结构的改进,提高轮眉成品的质量。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包括注塑模,所述注塑模上设有用于形成轮眉注塑腔的轮眉型腔,所述轮眉型腔包括由所述注塑模上用于形成轮眉内侧的内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外侧的外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正面的正面腔壁、用于形成轮眉背面的背面腔壁所构成,在靠近所述内侧腔壁的部位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数量的浇注通道,所述浇注通道包括进浇口、连通所述进浇口的分流道,所述进浇口连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分流道按照塑胶的进入顺序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所述第一拐弯段从所述第一拐弯段的塑胶入口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内侧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从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塑胶入口向着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方向延伸并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前端连接所述进浇口,所述进浇口对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并与所述轮眉型腔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注塑模的浇注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使得进浇口能够连接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这样可以避免轮眉正面、轮眉内侧和轮眉外侧部位出现浇注口痕迹而影响到其外观,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轮眉的整体外观质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浇注通道的数量为四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进浇口的前端截面为矩形扁口,所述矩形扁口的其中一对对角设有圆弧倒角。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三,所述矩形扁口的长度尺寸为14~16mm、宽度尺寸为1.1~1.3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四,所述圆弧倒角中,其靠近所述内侧腔壁的一端的圆弧倒角大小为R0.4~R0.6mm,其远离所述内侧腔壁的一端的圆弧倒角大小为R0.8~R1.2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五,所述分流道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结构,且所述倒梯形位于其下底边两侧的顶角上设有过渡倒角,所述倒角为圆角。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六,所述倒梯形的上边长度为10~14mm,所述倒梯形的高度为5~7mm。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七,所述倒梯形的两腰相对于所述倒梯形的上边的夹角为77~7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八,所述圆角的大小为R2.5~R3.5mm。上述流道截面的倒梯形的两腰相对于所述倒梯形的上边的夹角及底部圆角的设置,使得流道截面的倒梯形的两腰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其一方面可以改善浇注时塑料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浇注后的脱模更顺利,有利于保护脱模时浇口不会撕裂,以保护轮眉在靠近浇口处的质量。本技术中,所述分流道连接所述注塑模的主流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在注塑模的浇注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使得进浇口能够连接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这样可以避免轮眉正面、轮眉内侧和轮眉外侧部位出现浇注口痕迹而影响到其外观,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轮眉的整体外观质量。第二,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流道截面的倒梯形的两腰相对于所述倒梯形的上边的夹角及底部圆角的设置,使得流道截面的倒梯形的两腰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其一方面可以改善浇注时塑料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浇注后的脱模更顺利,有利于保护脱模时浇口不会撕裂,以保护轮眉在靠近浇口处的质量。第三,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通过优化进浇口和分流道的布局、结构设计和尺寸设计,改善了浇注时塑料的流动性,其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收缩下陷、融合线等外观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浇口周边的残留应力,减少产品变形,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三维视图;图3是图1中的浇注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分流道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图5是矩形扁口的对角设置圆弧倒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眉型腔,2、内侧腔壁,3、外侧腔壁,4、正面腔壁,5、背面腔壁,6、浇注通道,7、进浇口,8、分流道,9、第一拐弯段,10、第二拐弯段,11、矩形扁口。图中:L为倒梯形的上边长度,H为倒梯形的高度,R为倒梯形的下底边两侧的顶角上设置的圆角,θ为倒梯形的两腰相对于倒梯形的上边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注塑模,所述注塑模上设有用于形成轮眉注塑腔的轮眉型腔1,所述轮眉型腔1包括由所述注塑模上用于形成轮眉内侧的内侧腔壁2、用于形成轮眉外侧的外侧腔壁3、用于形成轮眉正面的正面腔壁4、用于形成轮眉背面的背面腔壁5所构成,在靠近所述内侧腔壁2的部位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数量的浇注通道6,所述浇注通道6包括进浇口7、连通所述进浇口7的分流道8,所述进浇口7连接所述轮眉型腔1的背面腔壁5,所述分流道8按照塑胶的进入顺序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拐弯段9、第二拐弯段10,所述第一拐弯段9从所述第一拐弯段9的塑胶入口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1的内侧腔壁2,所述第二拐弯段10从所述第二拐弯段10的塑胶入口向着所述轮眉型腔1的背面腔壁5方向延伸并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1的背面腔壁5,所述第二拐弯段10的前端连接所述进浇口7,所述进浇口7对接所述轮眉型腔1的背面腔壁5并与所述轮眉型腔1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注塑模的浇注通道6上设置有第一拐弯段9、第二拐弯段10,使得进浇口7能够连接到轮眉型腔1的背面腔壁,这样可以避免轮眉正面、轮眉内侧和轮眉外侧部位出现浇注口痕迹而影响到其外观,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轮眉的整体外观质量。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浇注通道6的数量为四个。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进浇口7的前端截面为矩形扁口11,所述矩形扁口11的其中一对对角设有圆弧倒角。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三,所述矩形扁口11的长度尺寸为14~16mm、宽度尺寸为1.1~1.3mm。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四,所述圆弧倒角中,其靠近所述内侧腔壁2的一端的圆弧倒角大小为R0.4~R0.6mm,其远离所述内侧腔壁2的一端的圆弧倒角大小为R0.8~R1.2mm。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五,所述分流道8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结构,且所述倒梯形位于其下底边两侧的顶角上设有过渡倒角,所述倒角为圆角。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六,所述倒梯形的上边长度L为10~14mm,所述倒梯形的高度H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模,所述注塑模上设有用于形成轮眉注塑腔的轮眉型腔,所述轮眉型腔包括由所述注塑模上用于形成轮眉内侧的内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外侧的外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正面的正面腔壁、用于形成轮眉背面的背面腔壁所构成,在靠近所述内侧腔壁的部位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数量的浇注通道,所述浇注通道包括进浇口、连通所述进浇口的分流道,所述进浇口连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分流道按照塑胶的进入顺序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所述第一拐弯段从所述第一拐弯段的塑胶入口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内侧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从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塑胶入口向着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方向延伸并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前端连接所述进浇口,所述进浇口对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并与所述轮眉型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模,所述注塑模上设有用于形成轮眉注塑腔的轮眉型腔,所述轮眉型腔包括由所述注塑模上用于形成轮眉内侧的内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外侧的外侧腔壁、用于形成轮眉正面的正面腔壁、用于形成轮眉背面的背面腔壁所构成,在靠近所述内侧腔壁的部位沿周向分布有若干数量的浇注通道,所述浇注通道包括进浇口、连通所述进浇口的分流道,所述进浇口连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分流道按照塑胶的进入顺序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拐弯段、第二拐弯段,所述第一拐弯段从所述第一拐弯段的塑胶入口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内侧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从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塑胶入口向着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方向延伸并拐弯至接近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所述第二拐弯段的前端连接所述进浇口,所述进浇口对接所述轮眉型腔的背面腔壁并与所述轮眉型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通道的数量为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眉塑胶模具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浇口的前端截面为矩形扁口,所述矩形扁口的其中一对对角设有圆弧倒角。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精力模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