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50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包括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土工布层、弹性垫层、弹性垫圈、基底层;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弹性垫层铺设于基底层的上方,土工布层铺设于弹性垫层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设置于土工布层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和基底层挤压土工布层和弹性垫层;自密实混凝土层包括定位凸起,定位凸起穿过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卡设于限位槽的内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浇注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升了道床的减振效果,避免了相邻两层之间的磨损,保证了道床的稳定性、延长了道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
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
技术介绍
道床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的重要一个环节,承受来自轨道交通列车的直接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均匀的传递给其下的轨道管片。道床的施工质量关重要,传统上整体道床全部采用现场浇筑形式,施工质量往往难以把控。预制轨道板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形式,能够有效的控制道床质量,单预制轨道板由于尺寸形式单一、宽度固定,不能适应适应盾构偏差较大情况。另外,现有的预制轨道板的结构中的各层之间常采用刚性接触,不具备减振效果,并且相邻两层之间磨损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道床不具备减振效果、易磨损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包括: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土工布层、弹性垫层、弹性垫圈、基底层;基底层设置于预制板式道床的底部,基底层的下表面用于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接触,基底层的下表面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的形状相匹配,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弹性垫层铺设于基底层的上方,土工布层铺设于弹性垫层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设置于土工布层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和基底层挤压土工布层和弹性垫层;自密实混凝土层包括定位凸起,弹性垫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孔,土工布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孔,定位凸起穿过第二开孔和第一开孔卡设于限位槽的内部,弹性垫圈包围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和限位槽挤压弹性垫圈;预制轨道板包括主体和门形钢筋,门形钢筋的两端埋设于主体的内部,门形钢筋的应力部凸起于主体的下方,主体设置于自密实混凝土层的上方,门形钢筋的应力部埋设于基底层的内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浇注孔。较佳地,主体的宽度为2100毫米。较佳地,弹性垫层为聚氨酯垫层或橡胶垫层或橡塑垫层。较佳地,浇注孔的数量为3个,3个浇注孔沿主体的中轴线均匀设置。较佳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钢轨扣件。较佳地,基底层的下表面为弧形。较佳地,主体的长度为4700毫米,高度为200毫米。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在道床中设置了弹性垫层,有效提升了道床的减振效果,并且避免了相邻两层之间的磨损,保证了道床的稳定性、延长了道床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基底层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基底层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基底层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自密实混凝土层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预制轨道板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预制轨道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预制轨道板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参照图1、图2,该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包括预制轨道板1、自密实混凝土层2、土工布层3、弹性垫层4、弹性垫圈5、基底层6。基底层6设置于预制板式道床的底部,参照图3、图4、图5,基底层6的下表面用于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接触,基底层6的下表面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的形状相匹配。参照图1、图2、图5,当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为弧形时,基底层6的下表面为弧形。基底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601。在图3和图5中,限位槽601以虚线表征。弹性垫层4铺设于基底层6的上方,土工布层3铺设于弹性垫层4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2设置于土工布层3的上方,自密实混凝土层2和基底层6挤压土工布层3和弹性垫层4。参照图6,自密实混凝土层2包括定位凸起201,弹性垫圈5包围定位凸起201的侧壁,由于定位凸起201被弹性垫圈5包围,图6中采用虚线表征定位凸起201。如图1所示,弹性垫层4上设置有第一开孔401,土工布层3上设置有第二开孔301,定位凸起201穿过第二开孔301和第一开孔401卡设于限位槽601的内部,定位凸起201和限位槽601挤压弹性垫圈5,弹性垫圈5起到缓冲的作用。如图7、图8、图9所示,预制轨道板1包括主体101和门形钢筋102,门形钢筋102的两端埋设于主体的内部,门形钢筋102的应力部凸起于主体的下方,主体设置于自密实混凝土层2的上方,门形钢筋102的应力部埋设于基底层6的内部。主体上设置有贯穿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浇注孔103。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钢轨扣件104。预制轨道板1的主体的长度L为4700毫米,宽度W为2100毫米,高度H为200毫米。现有技术中,预制轨道板1的宽度为2300毫米,在轨道交通盾构偏差较大的地段,该种宽度的预制轨道板1难以适应线路要求。而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预制轨道板1的宽度能够适应轨道交通盾构偏差较大的地段,尤其能够适用于5.9米内径,盾构偏差小于等于15厘米的地段,以及5.5米内径,盾构偏差小于等于10厘米的地段。在布设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过程中,先在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内设置基底层6,并在基底层6的上表面预留限位槽601。然后,将弹性垫圈5放置于限位槽601的内部,弹性垫圈5的形状、尺寸与限位槽601的内壁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在本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的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垫圈由4块弹性垫板组成,4块弹性垫板与限位槽的四个内壁的尺寸相匹配。在施工的过程中,将4块弹性垫板分别贴紧限位槽的四个内壁,以组成弹性垫圈。然后,在基底层6的上表面铺设弹性垫层4和土工布层3,弹性垫层4上的第一开孔401和土工布层3上的第二开孔301对准限位槽601。接下来,在基底层6的上表面设置一矩形钢模板框架,该矩形钢模板框架包围的空间的尺寸为长4700毫米,宽2100毫米,高200毫米,该空间用于形成自密实混凝土层2的主体。然后,将预制轨道板1设置于矩形钢模板框架的上方,矩形钢模板框架支撑预制轨道板1。然后,将自密实混凝土由浇注孔103注入矩形钢模板框架包围的空间。自密实混凝土充满矩形钢模板框架包围的空间和限位槽601中弹性垫圈5包围的区域。待自密实混凝土凝固成型,即形成自密实混凝土层2。浇注孔的数量为3个,3个浇注孔沿主体的中轴线均匀设置,以方便浇注,并利于浇注过程中,浇注空间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弹性垫层较佳为聚氨酯垫层或橡胶垫层或橡塑垫层,其减振效果较佳。该聚氨酯材料、橡胶材料、橡塑材料均为市售可得。本技术在道床中设置了弹性垫层,有效提升了道床的减振效果,并且避免了相邻两层之间的磨损,保证了道床的稳定性、延长了道床的使用寿命。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土工布层、弹性垫层、弹性垫圈、基底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预制板式道床的底部,所述基底层的下表面用于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接触,所述基底层的下表面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垫层铺设于所述基底层的上方,所述土工布层铺设于所述弹性垫层的上方,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和所述基底层挤压所述土工布层和所述弹性垫层;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弹性垫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土工布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定位凸起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卡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弹性垫圈包围所述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挤压所述弹性垫圈;所述预制轨道板包括主体和门形钢筋,所述门形钢筋的两端埋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门形钢筋的应力部凸起于所述主体的下方,所述主体设置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门形钢筋的应力部埋设于所述基底层的内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浇注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预制板式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土工布层、弹性垫层、弹性垫圈、基底层;所述基底层设置于所述预制板式道床的底部,所述基底层的下表面用于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接触,所述基底层的下表面与轨道交通的地下线的隧道的承载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垫层铺设于所述基底层的上方,所述土工布层铺设于所述弹性垫层的上方,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上方,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和所述基底层挤压所述土工布层和所述弹性垫层;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包括定位凸起,所述弹性垫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土工布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定位凸起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卡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弹性垫圈包围所述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限位槽挤压所述弹性垫圈;所述预制轨道板包括主体和门形钢筋,所述门形钢筋的两端埋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门形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宪刘加华郑玄东段桂平邢海灵单涛涛刘扬陆静沈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