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698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所述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包括:防撞梁,其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及防撞梁下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防撞梁上板包括第一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底面连接的凸折面;所述防撞梁下板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底面贴合的第二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底面垂直连接且在组合时连接所述凸折面的侧面;所述防撞梁在安装时设于车辆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凸折面朝向车头;至少两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车辆的前围板横梁相连接,以在所述防撞梁受到冲撞时将冲撞力传递至所述前围板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为车辆电池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有效保护。

Protective Device for Vehic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s Applying th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battery pack protection device and a vehicle applying the device. The vehicle battery pack protective device comprises a collision-proof bea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long strip structure, an upper plate of the collision-proof beam and a lower plate of the collision-proof beam;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ollision-proof beam includes a first bottom surface and a convex folded surfac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ottom surface; and the lower plate of the collision-proof beam includes a second bottom surface used to fit the first bottom surface and a vert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second bottom surface. In combination, the side of the convex folded surface is connected; the anti-collision beam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vehicle battery pack at installation and the convex folded surface faces the vehicle head; at least two connectors; one end of each conne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ottom surfac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panel cross beam of the vehicle to transmit the impact force to the front panel when the anti-collision beam is impacted.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easy realization, and provides saf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vehicle battery p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防护
,特别是涉及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提升了一步,像汽车这种重要的代步工具在中国销售也很火爆。然而,汽车在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来了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节能和环保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过去的十年间,由于国家的政策的鼓励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几十倍。从技术发展成熟程度和中国国情来看,纯电动汽车应是大力推广的发展方向,而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关键。但另一方面,电池安全的重要性必须引起注意。车辆在动态进行中受到外力撞击,会导致电池组受挤压或者变形,进而导致电池起火爆炸,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可见,保护电池包不受损害便成为电动汽车设计研发过程中需首要考虑的一点因素。为了保护电池包不受到外部石块等坚硬物体撞击而受损,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需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对电池包进行防护。其中一种做法是:由于电池包的位置比较靠车头,所以在电池包前面增加防护横梁,从而达到减轻碰撞冲击、减小电池包受损的效果。由此,防护横梁的高耐撞性成为设计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从而提高用来保护车辆电池包的防护横梁的耐撞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及防撞梁下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防撞梁上板包括第一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底面连接的凸折面;所述防撞梁下板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底面贴合的第二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底面垂直连接且在组合时连接所述凸折面的侧面;所述防撞梁在安装时设于车辆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凸折面朝向车头;至少两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车辆的前围板横梁相连接,以在所述防撞梁受到冲撞时将冲撞力传递至所述前围板横梁。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侧面的顶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凸部;所述凸折面用以连接所述侧面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凹凸部匹配的第二凹凸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面上设有多个第三凹凸部;所述第二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三凹凸部匹配的第四凹凸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呈倒角结构设置。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所述车辆的左门槛结构和右门槛结构。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撞梁采用热成型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呈Z字型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包括:防撞梁,其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及防撞梁下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防撞梁上板包括第一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底面连接的凸折面;所述防撞梁下板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底面贴合的第二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底面垂直连接且在组合时连接所述凸折面的侧面;所述防撞梁在安装时设于车辆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凸折面朝向车头;至少两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车辆的前围板横梁相连接,以在所述防撞梁受到冲撞时将冲撞力传递至所述前围板横梁。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为车辆电池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有效保护。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的爆炸图。图3显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1所示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5显示为图4中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图5所示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元件标号说明1防撞梁11防撞梁上板111第一底面112凸折面1121倒角面1122倒角面边缘113第一底面连接孔114第二凹凸部12防撞梁下板121第二底面122侧面1221侧面边缘123第二底面连接孔124第二底面连接孔2连接件21连接件连接孔21连接件连接孔4车辆电池包5门槛6前围板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其由防撞梁1和至少两个连接件2组成。较佳的,防撞梁1采用热成型材料制成,连接件2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热成型刚度高、延展性好、抗弯性强,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抗碰撞能力和安全性,在车辆受到碰撞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车辆电池包。另外,热成型零件成型性相对较好、尺寸精度高、不易反弹,有效提高了零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本实施例采用热成型防撞梁结构,在车辆受到前部撞击时不容易从中部折弯,从而减少侵入量。以下将分别对防撞梁1和连接件2的结构做出介绍。参阅图2,防撞梁1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11及防撞梁下板12组合而成。防撞梁上板11包括第一底面111,以及与第一底面111连接的向外凸起的凸折面112。防撞梁下板12包括第二底面121,以及与第二底面121垂直连接的侧面122。防撞梁上板11及防撞梁下板12在组合时,防撞梁上板11放入防撞梁12的L型结构中,第一底面111与第二底面121贴合,并通过第一底面111上的连接孔113与第二底面121上的连接孔123实现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来实现连接,其中,各连接孔113各连接孔123的位置相对应,并且,防撞梁下板12的侧面122的顶部与防撞梁上板11的凸折面112的顶部相连接,从而围成封闭空间。进一步地,防撞梁下板12的侧面122的顶部,以及防撞梁上板11的凸折面112的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凹凸部125和第二凹凸部114。凹凸部的设置,有利于提升局部刚度模态,还有利于防撞梁上板11和防撞梁下板12的准确卡和。如图2所示,与上述第一凹凸部125和第二凹凸部114原理相似的,第一底面111和第二底面121上也设有相互匹配的凹凸部,以起到提升局部刚度、利于准确卡和的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中虚线所示,防撞梁1的两端呈倒角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在车辆侧面时会看到凸起部分,影响车辆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辆过一些马路牙子时侧面的通过性。详细而言,请再参阅图2,防撞梁上板11的凸折面13的两端各包括一倒角面1121,防撞梁下板12的侧面122的两端分别呈倒角状。当防撞梁上板11与防撞梁下板12组合时,倒角面1121的边缘1122及侧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及防撞梁下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防撞梁上板包括第一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底面连接的凸折面;所述防撞梁下板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底面贴合的第二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底面垂直连接且在组合时连接所述凸折面的侧面;所述防撞梁在安装时设于车辆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凸折面朝向车头;至少两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车辆的前围板横梁相连接,以在所述防撞梁受到冲撞时将冲撞力传递至所述前围板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整体呈长条结构,由防撞梁上板及防撞梁下板组合而成;其中,所述防撞梁上板包括第一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底面连接的凸折面;所述防撞梁下板包括用以与所述第一底面贴合的第二底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底面垂直连接且在组合时连接所述凸折面的侧面;所述防撞梁在安装时设于车辆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凸折面朝向车头;至少两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面相连接,另一端用以与车辆的前围板横梁相连接,以在所述防撞梁受到冲撞时将冲撞力传递至所述前围板横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的顶部包括多个第一凹凸部;所述凸折面用以连接所述侧面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凹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波程小山安康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