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690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鞍骑型四轮车辆,其上安装有发动机,并在用于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中具有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其中燃料泵设置在相对于前轮旋转中心轴的后侧以及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具有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的鞍骑型四轮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上,在鞍骑型四轮车辆(例如,越野车或者“ATV”)中,采用树脂制车体盖来适当地覆盖车体和燃料箱等。为了提高维护时的可操作性,一些这种车辆构造成使燃料箱等可容易地拆卸而不需要移除车体盖。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198882中披露了这种构造。在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中采用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的情况下,如果简化了燃料箱和燃料泵等之间的管路,则便于拆卸和安装这些部件。特别地,在用于向节流阀体供给燃料的燃料泵中,必须综合地考虑布局,需要考虑到外力的影响(例如,由于与障碍物相接触而产生的外力)、冷却效果等。另外,在燃料箱和燃料泵中,在充分考虑车体在远离公路等地形上行驶时的情况后,期望这样一种结构和布局,其能够限制由于燃料水平面的变化而使得空气聚集或者收集(例如,吸入)到燃料供给系统部件中。另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鞍骑型四轮车辆,其使得包括有燃料泵的燃料供给系统部件有效地布局,并且能够抑制空气进入燃料供给系统部件中。还已知这样一种燃料供给系统,其中燃料泵设置在安装于车辆上的燃料箱中。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93974中披露了该系统。图2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燃料供给系统的剖视图。在图23中,燃料箱100具有一平面部分102,该平面部分102位于底板101后端(图中的右侧)附近,并且燃料泵组件103安装在平面部分102上。燃料泵104和滤清器106与燃料泵104的吸入口105相连并且设置在平面部分102上表面侧,即,燃料箱100的内表面侧。排出侧软管接合部107与燃料喷射阀(未示出)相连,并且返回侧软管接合部108设置在平面部分102的下表面上,即,在燃料箱100的外表面上。还已知一种燃料供给系统,其具有安装在燃料箱后部的底板上的燃料泵,在燃料箱中设置有用来阻止波动的前阶梯表面壁,从而在减速时、在下降斜坡上行驶或者其它相似的情况时,能够抑制少量剩余燃料向燃料箱前侧运动。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14274中披露了该系统。因此,容纳在燃料箱中燃料的上表面(即,燃料水平面)和燃料泵104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车体的倾斜度而发生变化。在图23中,线109表示车体向后倾斜时的燃料水平面,而线110表示车体向前倾斜时的燃料水平面。从这个示例可知,燃料泵104在车体向前时从燃料水平面暴露。即,当车体向前倾斜时,滤清器106位于相对于表示燃料水平面的线110的上侧。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214274中所披露的系统中,提供了用来阻止波动的前阶梯表面壁,这在考虑到车辆倾斜时是有利的,但是从而会使燃料箱内部的结构变得复杂。因此,在传统的燃料供给系统中,燃料吸取情况根据车体的倾斜度而不同。特别地,在ATV频繁地在倾斜情况和远离公路的地形下行驶时,希望提供这样的系统,其能稳定地供给燃料直到剩余燃料量尽可能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料供给系统,车辆倾斜方向对该系统产生几乎不产生影响,并且通过该系统能稳定地向发动机供给燃料。在摩托车中,还已知一种鞍骑型车辆,其中燃料箱和鞍骑型座设置在发动机的上侧的前部和后部,并且其中设置有用来净化排气的二次空气供给系统。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204939中披露了该车辆,其中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安装在下车架上,该下车架设置在向前倾斜的发动机的前侧上,并且该二次空气供给系统通过较短管路与发动机的排出口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中,期望通过缩短用于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的管路来减少由于通风阻力造成的损失。为了提高二次空气供给效率,重要的是将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布局成使得发动机热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最小化。特别地,在诸如ATV的、采用车体盖来覆盖发动机的外围的车辆类型中,难于实现这样一种布局,其中希望在例如摩托车中通过流动的气流来进行冷却。从改善车体的外观的角度来看,需要将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布置在这样的空间中,以使得该系统在视觉上暴露在外部的可能性最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TV,其上安装有发动机,并在用于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中具有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其中燃料泵设置在相对于前轮旋转中心轴的后侧以及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根据此实施例,燃料泵设置在这样的空间中,该空间被用于悬挂前轮的车体架前部的构件包围,从而即使在野地或其它类似情况下行驶障碍物与车体架接触时,外力也不会直接作用在燃料泵上。另外,通常位于车体前侧的燃料箱和燃料泵相互之间邻近设置,从而确保了两者之间的管路较短,因此简化了管路的布局。根据此实施例,即使在野地或其它类似情况下行驶,障碍物与车体架接触时,外力也不会直接作用在燃料泵上,从而不必特别提供用来保护燃料泵的保护装置等,并且可能实现车体重量和成本的减少。另外,由于燃料箱和燃料泵之间的管路设置得较短,导致管路的布局简化,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和拆卸燃料箱和燃料泵的工作,这样可减少部件的成本。也可减少燃料泵的泵送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TV,其上安装有发动机,并具有在用于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中的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其中燃料泵设置在相对于发动机的前侧,而节流阀体设置在发动机气缸盖的后侧。根据此实施例,燃料泵和节流阀体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前侧和后侧,从而可有效地利用空间来布置车体中的部件。此外,由于燃料泵被流动的气流适当地冷却,因此在燃料泵中难以产生燃料蒸气(所谓的渗透)。此外,当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时,在气缸盖后侧上的节流阀体的布局能够防止节流阀体被流动的气流过度地冷却。根据此实施例,可有效地利用空间来布置车体中的部件,因此,可减小车体的尺寸。另外,由于在燃料泵中难于发生渗透,因此可更加精确地向发动机喷射燃料,并且可提高车辆自身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当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时,由于可防止节流阀体被流动的气流过度地冷却,因此不必对节流阀体采用防冰措施,并且这可实现车体重量和成本的减少。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发动机吹送空气的冷却风扇,并且燃料泵设置在该冷却风扇和发动机之间。根据此实施例,即使在低速高负荷的情况下频繁地行驶的鞍骑型四轮车辆中,燃料泵装置也确实被冷却风扇冷却。因此,有利地抑制了燃料泵中的渗透,从而实现精确的燃料喷射,并提高车辆自身的经济价值。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燃料箱的底板从车体侧视时大致为V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燃料箱的底板从车体前视图中大致为V形。根据此实施例,与其中燃料箱底板与车体水平面大致平行设置并且底板设有燃料出口的情况相比,从车体侧视或者车体前视时燃料箱的底板布置成大致V形,这使得更容易取出燃料。基于此,可容易地吸取燃料,并因此,能够抑制空气进入燃料系统部件中。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从车体侧视时,燃料泵布置在相对于具有大约30°前后倾斜角的两个燃料水平面的延长线下侧的范围内,该范围中包括燃料箱的燃料出口。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车体前视图中,燃料泵布置在相对于具有大约15°左右倾斜角的两个燃料水平面的延长线下侧的范围内,该范围中包括燃料箱的燃料出口。因此,在车体倾斜的情况下,燃料出口难于暴露在空气中,并且燃料泵难以位于相对于燃料水平面的上侧,从而可稳定地向燃料泵供给燃料。因此,在车体倾斜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骑型四轮车辆,其上安装有发动机,并在用于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中具有电控型燃料喷射系统,其中:    燃料泵设置在相对于前轮旋转中心轴的后侧以及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正隆鹤田雄一郎堀田万仁伊藤淳浦野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