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车及运输提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8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车及运输提手,运输提手包括:第一支撑座、对位机构、第一转动件、手柄与传动组件。上述牵引车及运输提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对位机构与拖车上的拖钩进行对位,然后,操作所述手柄带动第一转动件在第一支撑座上转动,同时,传动组件会跟随第一转动件进行移动。此时,位于传动组件端部的限位件与对位机构相互分隔,使得拖车上的拖钩能够伸入对位机构。最后,再次操作所述手柄使得传动组件进行移动,此时,位于传动组件端部的限位件与对位机构相互抵触,且与所述拖钩相互配合。因此,无需在牵引车的尾部对牵引车上的钩体与拖车的拖钩进行分离操作,就能够实现所述钩体与所述拖钩的分离,提高了行李的搬运效率。

Tractor and transport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ctor and a transport hand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seat, a counterpoint mechanism, a first rotating member, a handle and a transmission component. When the tractor and the transport handle are in use, the alignment mechanism is first aligned with the tow hook of the trailer, and then the first rotating member is driven to rotate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seat by the operation of the hand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moves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member. At this time, the limit part at th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assembly is separated from the counterpart mechanism, so that the tow hook on the trailer can extend into the counterpart mechanism. Finally, the handle is operated again to move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t which time the limit member at th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conflicts with the counterpart mechanism and cooperates with the towing hook. Therefore, without separating the hook body of the tractor from the tow hook of the trailer at the rear of the tract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hook body and the tow hook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baggage handling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牵引车及运输提手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牵引车及运输提手。
技术介绍
飞机在机场降落后所托运的行李会首先搬运至拖车,然后通过牵引车与拖车相连,从而带动拖车的移动。但是,当拖车与牵引车分离时,需要在牵引车尾部对牵引车上的钩体与拖车的拖钩进行手动分离操作,从而导致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拆卸时间较长,影响行李的搬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牵引车及运输提手,能够提高行李的搬运效率。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运输提手,包括:第一支撑座与对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设置在牵引车箱体上,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对位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的底部,所述对位机构用于与拖车上的拖钩对;手柄与传动组件,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组件均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所述手柄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进行移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对位机构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限位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拖钩相配合。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转动件为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连,所述手柄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运输提手还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一间隔,且所述传动组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间隔。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转动件、连接杆、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传动杆与吊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连,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传动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吊杆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杆与所述吊杆呈夹角设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吊杆活动连接。运输提手还包括第一伸缩板与第二伸缩板,所述第一伸缩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一伸缩板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板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对位机构包括第一对位板与第二对位板,所述第一对位板与所述第二对位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的底部,所述拖车上的拖钩能插入所述第一对位板与所述第二对位板之间,所述第一对位板上开设有所述开口,所述限位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拖钩相配合。一种牵引车,包括运输提手与箱体,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对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牵引车还包括撑高座,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撑高座上设有与所述滑轨对应的滑扣,所述撑高座的端部与所述手柄相互抵触。所述箱体的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箱体相互抵触。上述牵引车及运输提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对位机构与拖车上的拖钩进行对位,然后,操作所述手柄带动第一转动件在第一支撑座上转动,同时,传动组件会跟随第一转动件进行移动。此时,位于传动组件端部的限位件与对位机构相互分隔,使得拖车上的拖钩能够伸入对位机构。最后,再次操作所述手柄使得传动组件进行移动,此时,位于传动组件端部的限位件与对位机构相互抵触,且与所述拖钩相互配合。因此,无需在牵引车的尾部对牵引车上的钩体与拖车的拖钩进行分离操作,就能够实现所述钩体与所述拖钩的分离,提高了行李的搬运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运输提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另一视角所示的运输提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支撑座,110、第一转动件,120、第一支架,130、第二支架,200、对位机构,210、开口,220、第一对位板,230、第二对位板,300、手柄、400、传动组件,410、第二支撑座,411、第一伸缩板,412、第二伸缩板,420、第二转动件,430、连接杆,440、第一传动杆,450、第二传动杆,460、第三传动杆,470、吊杆,471、限位件,500、箱体,510、撑高座,520、滑轨,530、凹槽,550、驾驶箱,560、牵引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运输提手,包括:第一支撑座100、对位机构200、手柄300与传动组件400。所述第一支撑座100设置在牵引车箱体500上,所述对位机构200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500的底部,所述对位机构200用于与拖车上的拖钩对位。所述第一支撑座100包括第一转动件110,所述第一转动件110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00上。所述手柄300与所述传动组件400均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10相连,所述手柄300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110带动所述传动组件400进行移动,所述传动组件400的一端设有限位件471,所述对位机构200上开设有开口210,所述限位件471能够穿过所述开口210与所述拖钩相配合。所述第一转动件110为转筒或转轴。所述限位件471为杆体或挂钩。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牵引车上限位件471与对位机构200分离时所需的尺寸,以此确定第一转动件110的转动半径,从而避免第一转动件110的转动半径过大,导致牵引车的限位件471与对位机构200脱离。以及避免第一转动件110的转动半径过小,导致拖车的拖钩不能够伸入对位机构200。如图1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110为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00相连,所述手柄300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所述传动组件400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具体地,考虑到牵引车内部的结构较为复杂,所以运输提手在牵引车的箱体500上进行安装时,需要克服箱体500上其他零件在位置上对于运输提手的安装限制,因此难以保证手柄300、第一支撑座100与传动组件400均能够实现相互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与对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设置在牵引车箱体上,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对位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的底部,所述对位机构用于与拖车上的拖钩对;手柄与传动组件,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组件均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所述手柄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进行移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对位机构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限位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拖钩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与对位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设置在牵引车箱体上,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地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对位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的底部,所述对位机构用于与拖车上的拖钩对;手柄与传动组件,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组件均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所述手柄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进行移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对位机构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限位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拖钩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为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连,所述手柄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转筒的侧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提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之间留有第一间隔,且所述传动组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第二转动件、连接杆、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箱体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且所述第一传动杆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间隔,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相连,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资新能源动力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