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轨道的设计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374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及安装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包括: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对任意一列行车轨道进行布设并校核,将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布设的长度,对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布设并校核,直至完成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有利于行车的安全运行,而且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Traffic Tra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installing a traveling track, which arranges the traveling track on the traveling beam, including: determining the total number of guideways needed for the traveling track, arranging and checking any traveling track, taking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remaining guideway as the length of the next traveling track, arranging and checking the next traveling track, and straightening it. To complete the layout of all train tracks. The invention is not only advantageous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vehicle, but also improves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车轨道的设计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厂房行车轨道安装布置
,尤其是指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工程领域,施工厂房越来越大,一般较长的厂房内设置有伸缩缝以及生产、检修使用的多台行车,尤其是大型混凝土框架结构类车间厂房施工通常按照施工流水作业,先施工出一段厂房优先确保吊装行车,在行车安装调试行车期间,后续厂房逐步逐段。在轨道使用时,往往容易产生多余的接头数量,因此耗费人力、工期;而且,接头无规划,导致部分剩余接头太短而不能使用,导致增加材料耗损,而且存在材料不够用需要再次提报材料的可能;另外,轨道接头设置不合理,导致行车运行不畅,且接头设置不合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焊缝容易产生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焊缝容易产生裂纹,且耗费材料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避免焊缝产生裂纹,且有效减小耗材的行车轨道的设计及安装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任意一列行车轨道,将第一根导轨、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一列行车轨道上,且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3;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的校核合格为止;继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下一列行车轨道,且布设时,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布设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排设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4;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上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校核合格为止;以所述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再下一列行车轨道的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完成对该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及校核,直至完成对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和校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的方法为:利用车间的使用量计算材料总量,再将材料总量除以导轨的长度,若余数为零,则所述材料总量除以导轨长度的商就是整根导轨的数量,若余数不为零,则需再多加一根导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车间的使用量计算材料总量的方法为:将所述车间的使用量减去伸缩缝的数量、伸缩缝长度以及焊缝间隙长度,从而得到材料总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缝的数量、伸缩缝长度是根据厂房每段的长度进行计算得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设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时,还需要考虑每道焊接接头间隙及伸缩缝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接头间隙根据焊接工艺及所述导轨的规格确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的方法为:行车在运行过程中,检测任意两个车轮是否同时在轨道接缝处,若在,则认为不合格,若不在,则认为合格。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时,结合考虑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以及轨道两侧端头同车档之间的间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行车轨道的安装方法,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确定出排版图,根据所述排版图对行车轨道进行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排版图对行车轨道进行安装前,对所述排版图上需要机加工的导轨提前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行车轨道的设计及安装方法,由于每列行车轨道的剩余导轨都被安装在了下一列行车轨道上,因此仅仅只剩下最后一段剩余导轨,不仅合理、快速、准确的对行车轨道进行布置,减少了工作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保证了准确用料,而且大幅度节约了成本;另外,对每列行车轨道布设完成后都要进行校核,不但有利于行车的安全运行,而且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步骤S2: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任意一列行车轨道,将第一根导轨、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一列行车轨道上,且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3;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的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3:继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下一列行车轨道,且布设时,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布设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排设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4;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上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4:以所述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再下一列行车轨道的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完成对该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及校核,直至完成对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和校核。本实施例所述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所述步骤S1中,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从而有利于后续对每列行车轨道的布设;所述步骤S2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任意一列行车轨道,将第一根导轨、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一列行车轨道上,且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3;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的校核合格为止,从而可以保证所述列行车轨道的施工质量以及行车的稳定运行;所述步骤S3中,继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下一列行车轨道,且布设时,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第一根导轨的长度,由于利用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因此有利于节约材料,降低成本,顺序布设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排设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4;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上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校核合格为止,从而可以保证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的施工质量以及行车的稳定运行;所述步骤S4中,以所述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再下一列行车轨道的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完成对该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及校核,直至完成对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和校核,此时,由于每列行车轨道的剩余导轨都被安装在了下一列行车轨道上,因此仅仅只剩下最后一段剩余导轨,不仅保证了准确用料,而且大幅度节约了成本,另外,对每列行车轨道布设完成后都要进行校核,不但有利于行车的安全运行,而且提高了安装效率。确定所述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步骤S2: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任意一列行车轨道,将第一根导轨、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一列行车轨道上,且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3;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的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3:继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下一列行车轨道,且布设时,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布设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排设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4;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上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4:以所述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再下一列行车轨道的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完成对该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及校核,直至完成对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和校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将所述行车轨道布置在行车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步骤S2: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任意一列行车轨道,将第一根导轨、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按顺序排列在所述一列行车轨道上,且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3;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一列行车轨道的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3:继续布设所述行车梁上的下一列行车轨道,且布设时,将所述第一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布设第二根导轨直至第N根导轨,排设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若校核合格,进入步骤S4;若校核不合格,调整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上第一根导轨的长度后,继续按序排设导轨,排设出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并对调整后的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进行校核,直至对所述下一列行车轨道校核合格为止;步骤S4:以所述第二剩余导轨的长度作为再下一列行车轨道的第一根导轨的长度,顺序完成对该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及校核,直至完成对所有列行车轨道的布设和校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轨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行车轨道需要使用的导轨总数N的方法为:利用车间的使用量计算材料总量,再将材料总量除以导轨的长度,若余数为零,则所述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勤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