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58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副车架、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车架两侧壁的通过横臂铰接座铰接有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空气减震器包括气动缸、气动缸安装座和气动伸缩杆,电磁减震器包括电磁液压缸、电磁液压杆和底板连接座,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后副车架两侧分别铰接有一对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能够增强各个轮胎对路面的附着能力,使车轮在水洼路面不易打滑,便于通过,通过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的配合升降,可提高汽车底板的升降量,便于汽车通过水较深的涉水路面。

A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with Increased Wading Depth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capable of increasing wading depth, comprising a sub-frame, an air shock absorber and an electromagnetic shock absorber. The rear main arm and a rear sub-arm are articulated through the hinged seat of the cross arm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The air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a pneumatic cylinder, a pneumatic cylinder mounting seat and a pneumatic telescopic rod. The electromagnetic shock absorber includes an electromagnetic hydraulic cylinder and an electric shock absorber. Beneficial effect: The invention has a pair of rear main arm and rear auxiliary arm articul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and subsidiary frame respectively, which makes the invention a double-arm rea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can enhance the adhesion ability of each tire to the road surface, make the wheel not easy to slip on the watery road surface, easy to pass through, and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air shock absorber and electromagnetic shock absorber. The lifting amount of the automobile bottom plate is convenient for the automobile to pass through the wading pavement with deeper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具体为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技术介绍
悬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可升降的悬挂在车辆在通过坑洼不平的路面或者是水洼路面时,有助于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在涉水路面的水洼可能分布不均匀,常见的结构较为简单的非独立悬架的汽车相比独立悬架的汽车来说,对路面的附着能力较低,容易使车轮在水洼路面打滑不易通过;2.在独立悬架中,常见的单横臂式独立悬架相比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来说,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均较为低下;3.常见的可升降的后轮悬挂通常为空气式可调悬架或者电磁感应悬架,其控制车身的升降组只设置有一组,汽车的底盘升降高度较为有限,面对较深的涉水路面通过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后副车架、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所述后副车架呈“凹”支撑架状,后副车架两侧外壁的上下端处均焊接有横臂铰接座,后副车架两侧下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处均铰接有后主横臂,后副车架两侧上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处均铰接有后副横臂,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的尖端处焊接有轮轴座铰接头端,设置在同侧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所焊接的轮轴座铰接头端分别与轮轴座一侧的上下端处相铰接,所述后副车架两侧板上表面的前侧边缘焊接有线上垂直的空气减震器连接座,所述横臂铰接座尖端处的前侧方焊接有空气减震器铰接柱,空气减震器铰接柱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之间连接有空气减震器,所述后副横臂的尖端处上表面焊接有电磁减震器座,电磁减震器座连接有电磁减震器。优选的,所述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均呈“A”型支架,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的两支脚与横臂铰接座相铰接。优选的,所述轮轴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轮轴,轮轴的外侧端焊接有刹车碟盘,刹车碟盘上开设有螺栓孔,轮轴的内端设置在后副车架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空气减震器连接座的上端焊接有铰接轴,且空气减震器连接座与空气减震器铰接柱上端所焊接的铰接轴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空气减震器包括气动缸、气动缸安装座和气动伸缩杆,气动缸的上端焊接有气动缸安装座,气动缸安装座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上端所焊接的铰接轴相铰接,气动缸的下端设有气动伸缩杆,气动伸缩杆的下端与空气减震器铰接柱相铰接。优选的,所述电磁减震器包括电磁液压缸、电磁液压杆和底板连接座,电磁液压缸的下端设有电磁液压杆,电磁液压杆的下端通过螺栓与电磁减震器座固定连接,电磁液压缸的上端焊接有底板连接座。优选的,所述电磁液压杆的中部与后副横臂中部所焊接的加强肋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加强连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后副车架两侧分别铰接有一对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使得本专利技术为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能够增强各个轮胎对路面的附着能力,使车轮在水洼路面不易打滑,便于通过;2.本专利技术的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3.本专利技术通过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的配合升降,可提高汽车底板的升降量,便于汽车通过水较深的涉水路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后副车架1、横臂铰接座2、后主横臂3、后副横臂4、轮轴座铰接头端5、轮轴座6、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空气减震器9、气动缸10、气动缸安装座11、气动伸缩杆12、电磁减震器座13、电磁减震器14、电磁液压缸15、电磁液压杆16、底板连接座17、加强连杆18、轮轴19、刹车碟盘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后副车架1、空气减震器9和电磁减震器14,结合图1和图3所示,后副车架1呈“凹”支撑架状,后副车架1两侧外壁的上下端处均焊接有横臂铰接座2,后副车架1两侧下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主横臂3,后副车架1两侧上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副横臂4,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均呈“A”型支架,各个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的两支脚分别与相对应的横臂铰接座2相铰接,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焊接有轮轴座铰接头端5,设置在同侧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所焊接的轮轴座铰接头端5分别与轮轴座6一侧的上下端处相铰接,轮轴座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轮轴19,轮轴19的外侧端焊接有刹车碟盘20,刹车碟盘20上开设有螺栓孔,用于与汽车轮胎的轮毂进行安装,轮轴19的内端设置在后副车架1的中部,与汽车的差速器进行连接传动,交代了本专利技术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后副车架1两侧板上表面的前侧边缘焊接有线上垂直的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的上端焊接有铰接轴,横臂铰接座2尖端处的前侧方焊接有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上端所焊接的铰接轴相互平行,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上端所焊接有的铰接轴之间连接有空气减震器9,空气减震器9包括气动缸10、气动缸安装座11和气动伸缩杆12,气动缸10的上端焊接有气动缸安装座11,气动缸安装座11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上端所焊接的铰接轴相铰接,气动缸10的下端设有气动伸缩杆12,气动伸缩杆12的下端与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相铰接,气动缸10连接空气泵用于调节气动伸缩杆12的伸长量。结合图2和图3所示,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上表面焊接有电磁减震器座13,电磁减震器座13连接有电磁减震器14,电磁减震器14包括电磁液压缸15、电磁液压杆16和底板连接座17,电磁液压缸15的下端设有电磁液压杆16,电磁液压杆16的下端通过螺栓与电磁减震器座13固定连接,电磁液压缸15的上端焊接有底板连接座17,底板连接座17用于安装连接汽车底盘,电磁液压杆16的中部焊接连接座,后副横臂4中部所焊接的加强肋上焊接有连接座,且电磁液压杆16的中部焊接连接座与后副横臂4中部加强肋中部焊接有连接座通过螺栓固定有加强连杆18,用于加强电磁减震器14安装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在后副车架1两侧分别铰接有一对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使得本专利技术为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能够增强各个轮胎对路面的附着能力,使车轮在水洼路面不易打滑,便于通过;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能力;当本专利技术需要进行升降调节时,通过控制与气动缸10连接的空气泵,使得气动伸缩杆12伸长,结合图3所示,当空气减震器9中的气动伸缩杆12伸长时,后副车架1可整体向上升起,通过控制电磁减震器14中的电磁液压杆16伸长,使得底板连接座17所连接安装的汽车底盘向上升起,通过空气减震器9和电磁减震器14的配合升降,可提高汽车底板的升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后副车架(1)、空气减震器(9)和电磁减震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1)呈“凹”支撑架状,后副车架(1)两侧外壁的上下端处均焊接有横臂铰接座(2),后副车架(1)两侧下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主横臂(3),后副车架(1)两侧上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副横臂(4),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焊接有轮轴座铰接头端(5),设置在同侧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所焊接的轮轴座铰接头端(5)分别与轮轴座(6)一侧的上下端处相铰接,所述后副车架(1)两侧板上表面的前侧边缘焊接有线上垂直的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所述横臂铰接座(2)尖端处的前侧方焊接有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之间连接有空气减震器(9),所述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上表面焊接有电磁减震器座(13),电磁减震器座(13)连接有电磁减震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后副车架(1)、空气减震器(9)和电磁减震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1)呈“凹”支撑架状,后副车架(1)两侧外壁的上下端处均焊接有横臂铰接座(2),后副车架(1)两侧下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主横臂(3),后副车架(1)两侧上方所焊接的横臂铰接座(2)处均铰接有后副横臂(4),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焊接有轮轴座铰接头端(5),设置在同侧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所焊接的轮轴座铰接头端(5)分别与轮轴座(6)一侧的上下端处相铰接,所述后副车架(1)两侧板上表面的前侧边缘焊接有线上垂直的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所述横臂铰接座(2)尖端处的前侧方焊接有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空气减震器铰接柱(8)与空气减震器连接座(7)之间连接有空气减震器(9),所述后副横臂(4)的尖端处上表面焊接有电磁减震器座(13),电磁减震器座(13)连接有电磁减震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均呈“A”型支架,后主横臂(3)和后副横臂(4)的两支脚与横臂铰接座(2)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座(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轮轴(19),轮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海东秦秋滢刘蕾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