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358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涉及液压技术领域,该上轨系统包括车体和轨道;所述车体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共线时,所述车体上轨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不共线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调整至共线,所述车体上轨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公铁车上轨不容易对齐等技术问题。

Upper rail system and rail equipment on buses and railway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pper rail system and a rail equipment on buses and railway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ydraulic technology. The upper rail system comprises a car body and a rail; the car body comprises a articulated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an induction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nd the induction device can detect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When the device detects tha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collinear along the track direction, the upper track of the car body is detected; when the induction device detects tha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not collinear along the track directio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adjusted to the collinear line, and the upper track of the car body is adjusted to alleviate technical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 alignment of the rails on buses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涉及一种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
技术介绍
公铁两用牵引车是一种既可以在轨道上进行牵引调车,又能够在公路上行驶的专用设备。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铁两用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现有的公铁两用牵引车,一类是以载货汽车底盘改装为主,另一类是专用的铁路公路两用牵引车:以载货汽车底盘改装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缺少相应的铁轨行驶导向装置,加上动力性能差,轮机附着力小,易脱轨,同时,由于牵引车的轮距与轨距不同,导致整车重量没有充分利用,降低了牵引能力,造成能量的浪费;场内专用的公铁两用牵引车由于轮距较小,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稳定性不够,同时,作为场内专用牵引车,底盘不设置悬架,不具备公路行驶转场能力,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快,而且,自重较轻,牵引力小,主要适合于小型货场、厂矿企业、专用仓库、铁路车辆厂、铁路车辆段、地铁轻轨车辆段等场所用于调车作业。目前不管哪种类型的公铁两用牵引车都需要在专门的场内上轨,需要较宽的路面(专用的平交道口)用来倒车,上轨,使导向轮对准轨道踏面,对场地要求高,而且整体式车底盘的车体在上轨时由于车体与导轨的角度不容易对正。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上轨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轨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轨系统,包括车体和轨道;所述车体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共线时,所述车体上轨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不共线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调整至共线后所述车体上轨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板和角度传感器;所述感应板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或者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铰接点上;所述感应板转动时,所述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与所述感应板之间的夹角,即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夹角。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靠近所述轨道设置的显示装置;所述感应板与所述显示装置电性连接,以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所述显示装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上并与所述车体内部第二显示装置电性连接,以将图像信息传递至车体内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均采用显示屏,所述摄像装置采用摄像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架枢接于所述第二车架上且二者之间通过销轴相连。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架包括第一车架主体和与所述第一车架主体固接的至少一组第一连接组件,相应的,所述第二车架包括第二车架主体和与所述第二车架主体固接的至少一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车架主体和第二车架主体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包括两组第一连接组件和两组第二连接组件;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车架主体的铰接面上,相应的,两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二车架主体的铰接面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沿竖直方向对齐,且所述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铁车上轨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铁车上轨设备,包括上述的上轨系统,且所述车体采用公铁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轨系统,包括车体和轨道;所述车体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共线时,所述车体上轨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不共线时,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调整至共线后所述车体上轨道。本专利技术的上轨装置,通过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安装感应装置,且感应装置能够检测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转动角度,若二者沿轨道方向共线,则可证明车体对正,可以直接上轨道,若二者沿轨道方向不共线,则继续调整车体直至对正后方可上轨道,与现有技术中的车体上轨道后发现前后车架没有对正需要下轨道重新调整以及整体式车体整体倾斜需要下轨道重新调整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体式且铰接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并在二者上安装感应装置,一方面,可以在上轨道之前就观测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是否调直对齐,无需上轨道后再下来调整,节省了调整时间,另一方面,无需倒车,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铁车上轨设备,包括上述的上轨系统,且上述车体采用公铁车,因此该公铁车上轨设备具有上轨系统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轨系统的主视图;图2为基于图1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轨系统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系统的轨下转向的当方向盘向右转动时液压油的流向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系统的轨下转向的当方向盘向左转动时液压油的流向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系统的上轨时的当解锁阀位于左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系统的上轨时的当方向盘向右转动时液压油的流向图。图标:1-车体;11-第一车架;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一连接孔;12-第二车架;121-第二连接板;122-第二连接孔;123-销轴;124-双列圆锥滚子轴承;125-压盖;13-感应装置;131-感应板;132-角度传感器;141-前车钩;142-后车钩;151-前主导向轮;152-前轮;153-前辅导向轮;154-后辅导向轮;155-后轮;156-后主导向轮;2-轨道;3-第一显示装置;41-液压源;42-转向机;43-左转向缸;44-右转向缸;45-解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轨道;所述车体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共线时,所述车体上轨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不共线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调整至共线后所述车体上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轨道;所述车体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上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共线时,所述车体上轨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沿轨道方向不共线时,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调整至共线后所述车体上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板和角度传感器;所述感应板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或者所述第二车架上,所述角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铰接点上;所述感应板转动时,所述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与所述感应板之间的夹角,以获知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轨道设置的第一显示装置;所述感应板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电性连接,以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显示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上并与所述车体内部第二显示装置电性连接,以将图像信息传递至所述车体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鲁强王国峰刘宝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院机械厂山东交通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