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069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溢流管道、第一回抽管道、第二回抽管道、抽吸装置和架体;第一储存罐安装在架体的上部;第二储存罐安装在架体的下部;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导热介质接头;第一储存罐的上部与第二储存罐之间通过溢流管道相连通;第一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抽吸装置的吸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罐相连通;第二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抽吸装置的排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储存罐相连通;第二储存罐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成功解决了系统泄油及自动补油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的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架体为一个整体模块,不需另做地基和找平,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Recovery of Heat Conducting Medium of Solar Energy Coll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recovering heat conducting medium of a solar collecto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torage tank, a second storage tank, an overflow pipeline, a first extraction pipeline, a second extraction pipeline, a suction device and a frame body; the first storage tank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ame body; the second storage tank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rame body; the first storag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ng medium join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pumping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torage tank through an overflow pipeline; one end of the first pumping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ction port of the suction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torage tank; one end of the second pumping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outlet of the suction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torage tank;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storag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port.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oil leakage and automatic oil replenishment of the system, but also integrates the first storage tank, the second storage tank and the fra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nto an integral module, which does not require additional foundation and leveling, and is convenient for transportation and field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集热器设备领域,因为导热介质不纯再加上温度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导热介质膨胀溢流的现象,这不仅会造成导热介质的浪费,也会造成在温度降低时导热介质无法及时补回到导热回路中,从而造成导热回路压力不稳。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溢流管道、第一回抽管道、第二回抽管道、抽吸装置和架体;所述第一储存罐通过第一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储存罐通过第二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能与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通的导热介质接头;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吸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排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大气相连通的排气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底部支撑体和防转动固定部;所述底部支撑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或所述第二储存罐外壁形状相吻合且能将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或第二储存罐水平托起的凹槽;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或所述第二储存罐下部卡放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防转动固定部包括固定耳板、固定拉紧杆和至少两个螺母;所述固定耳板固设在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或第二储存罐上部,且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拉紧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架体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悬臂伸出,所述固定拉紧杆的悬臂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悬臂末端穿过所述固定耳板上的通孔后伸出,两个螺母分别旋拧在所述固定耳板两侧的所述外螺纹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拉紧杆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架体的支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抽管道的端部自下而上伸入所述第二储存罐内5-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抽管道伸入所述第二储存罐内的端口处安装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架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横撑,相邻所述横撑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如上所述,本技术在安装时将第一储存罐的导热介质接头与位置较低的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接,可以在太阳能集热器导热回路内的导热介质溢出时将多余的导热介质储存,同时也可以在导热介质缺乏回流自动补给,另外本技术中还设置有第二储存罐,能够将第一储存罐内溢出的导热介质收集和保存,并在必要时通过抽吸装置抽回到第一储存罐内,不仅成功解决了系统泄油及自动补油的问题,也避免了导热介质的浪费,同时本技术内的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架体为一个整体模块,现场不需另做地基和单独找平,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Ⅰ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储存罐2、第二储存罐3、溢流管道4、第一回抽管道5、第二回抽管道6、抽吸装置7、架体8、导热介质接头9、排气口10、排液口70、安装部710、底部支撑体720、防转动固定部721、固定耳板722、固定拉紧杆723/724、螺母73、横撑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包括第一储存罐1、第二储存罐2、溢流管道3、第一回抽管道4、第二回抽管道5、抽吸装置6和架体7;第一储存罐1通过第一安装部安装在架体7的上部;第二储存罐2通过第二安装部安装在架体7的下部;第一储存罐1上设置有能与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通的导热介质接头8;溢流管道3的一端与第一储存罐1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罐2相连通;第一回抽管道4的一端与抽吸装置6的吸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储存罐2的下部相连通;第二回抽管道5的一端与抽吸装置6的排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储存罐1的上部相连通;第二储存罐2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大气相连通的排气口9。本技术在安装时将第一储存罐1的导热介质接头8与位置较低的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接,当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内的导热介质热涨时,导热介质顺着管道爬升至位置较高的第一储存罐1内,从而将多余的导热介质储存,当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缩时,由于第一储存罐1位置较高,第一储存罐1内导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补给,同时本技术中还设置有第二储存罐2,能够将第一储存罐1内储存不下的导热介质收集和保存,并在必要时通过抽吸装置6抽回到第一储存罐1内,不仅成功解决了系统泄油及自动补油的问题,而且本技术内的第一储存罐1、第二储存罐2、架体7为一个整体模块,现场不需另做地基和单独找平,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本技术中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如焊接或螺栓固定等方式,但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包括底部支撑体71和防转动固定部72;底部支撑体71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储存罐1和/或第二储存罐2外壁形状相吻合且能将第一储存罐1和/或第二储存罐2水平托起的凹槽;第一储存罐1和/或第二储存罐2下部卡放在凹槽内;防转动固定部72包括固定耳板721、固定拉紧杆722和至少两个螺母;固定耳板721固设在第一储存罐1和/或第二储存罐2上部,且其上设置有通孔;固定拉紧杆的一端安装在架体7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悬臂伸出,固定拉紧杆722的悬臂末端设置有外螺纹,悬臂末端穿过固定耳板721上的通孔后伸出,螺母723和螺母724分别旋拧在固定耳板721两侧的外螺纹上。这种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可直接将第一储存罐1和第二储存罐2放置在凹槽上,然后通过上部设置的防转动固定部72固定可以减小安装量,同时也避免了在狭小的空间内工作,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考虑到吊装和调整的不便,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拉紧杆可拆卸的固定在架体7的支腿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回抽管道4的端部自下而上伸入第二储存罐2内5-10mm,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储存罐2内沉淀的杂质进入抽吸装置6内。为了提供更为有效的过滤,本实施例中第一回抽管道4伸入第二储存罐2内的端口处安装有过滤网。本实施例中架体7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横撑73,相邻横撑73之间的距离为350-500mm。这样横撑73既可以起辅助支撑作用也可以用做爬梯,在需要时工人可以直接攀爬,不需另做爬梯,灵活方便,节约了成本。为了便于定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溢流管道、第一回抽管道、第二回抽管道、抽吸装置和架体;所述第一储存罐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储存罐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能与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通的导热介质接头;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吸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排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大气相连通的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存罐、第二储存罐、溢流管道、第一回抽管道、第二回抽管道、抽吸装置和架体;所述第一储存罐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储存罐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部;所述第一储存罐上设置有能与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路相连通的导热介质接头;所述溢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吸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抽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的排油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储存罐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大气相连通的排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导热介质回收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或所述第二储存罐通过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安装部包括底部支撑体和防转动固定部;所述底部支撑体的上部设置有与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的储存罐外壁形状相吻合且能将所述储存罐水平托起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刘牧詹廷生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