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506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该技术方案以一倒置的圆筒同下端的底座构成腔体,拉杆竖直的贯穿于圆筒中并与圆筒密封固定,拉杆在竖直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圆筒随之运动。基于这种构造,在拉杆的运动过程中,腔体始终仅通过硅胶套与圆筒之间的缝隙与外界连通,由于硅胶套具有弹性且下端外径大于其上端外径,因而这种缝隙极小,再加之缝隙方向朝下,因此飘入粉尘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通气管和外部的气泵在内腔中构建正压环境,从而利用气压进一步降低粉尘进入的概率。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拉杆持续运动的过程中保证内腔良好的密封性。

Tie rod sealing structure with anti-damage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ie rod sealing structure with anti-damage func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consists of an inverted cylinder and a base at the lower end. The tie rod runs vertically through the cylinder and is sealed and fixed with the cylinder. The tie rod can drive the cylinder to move along with it in the process of vertical movement.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the cavity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only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silica gel sleeve and the cylinder du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tie rod. Because the silica gel sleeve is elastic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lower end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upper end, the gap is very small,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gap is downward, so the possibility of floating into the dust is effectively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constructs a positive pressure environment in the inner cavity by utilizing the ventilation pipe and the external air pump, thereby further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dust entering by utilizing the air pressu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good sealing of the inner cavity during the continuous movement of the pull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磨煤机拉杆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广泛应用于电站系统的火力发电、建材水泥的生产线、冶金炼铁的高炉喷粉、化工煤化工、煤油化等制粉系统。磨煤机主要由基础部、架体、架体密封装置、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磨盘底座、喷嘴环部、磨辊装置、压力框架装置、拉杆机构、液压油缸、刮板装置、分离器、检修平台、密封风管路、润滑油系统管路等部分构成。磨煤机中的拉杆机构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拉杆与架体联接处装有一组特殊设计的上、下部密封装置。能适应磨煤机在工作运行时拉杆的上下运动和水平摆动。架体此处还设有密封风腔,用以隔绝磨内含尘热风排除磨外。由于拉杆所处环境中粉尘、细煤粒浓度很大,因此对其密封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技术中,由于拉杆在轴向上存在位移,因此缝隙很难避免粉尘进入;而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伴随着震颤和机械碰撞,因此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端口容易变形,从而影响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拉杆密封结构其密封性能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包括基台,架体,螺栓,第一通孔,底座,环隙,第二通孔,环形腔体,硅胶套,圆筒,内腔,第三通孔,拉杆,硅胶圈,通气管,弹簧,其中架体通过螺栓丝接在基台上,架体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底座的底面呈弧形,底座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的外周具有环隙,所述环隙处套接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圆筒开口向下,在圆筒的内部具有内腔,在圆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拉杆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内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拉杆与第三通孔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中设置有硅胶圈,在圆筒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外部,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相连通,弹簧位于内腔中,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的内壁与硅胶套的外壁相互贴合。作为优选,通气管的两端端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泵相连接。作为优选,当弹簧完全收缩时圆筒的下端仍不与架体或螺栓相接触。作为优选,在所述凹槽与底座的底面之间具有密封胶。作为优选,硅胶套的外径大于底座的外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密封原理的基础上,对其配合模式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以一倒置的圆筒同下端的底座构成腔体,拉杆竖直的贯穿于圆筒中并与圆筒密封固定,拉杆在竖直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圆筒随之运动。基于这种构造,在拉杆的运动过程中,腔体始终仅通过硅胶套与圆筒之间的缝隙与外界连通,由于硅胶套具有弹性且下端外径大于其上端外径,因而这种缝隙极小,再加之缝隙方向朝下,因此飘入粉尘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降低。此外,本技术利用通气管和外部的气泵在内腔中构建正压环境,从而利用气压进一步降低粉尘进入的概率。另外,本技术在内腔中设置了弹簧,可对拉杆的运动范围起到限定作用,避免其运动幅度过大,造成密封失效。应用本技术,可在拉杆持续运动的过程中保证内腔良好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架体局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底座局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台2、架体3、螺栓4、第一通孔5、底座6、环隙7、第二通孔8、环形腔体9、硅胶套10、圆筒11、内腔12、第三通孔13、拉杆14、硅胶圈15、通气管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杆13与第三通孔12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8中设置有硅胶圈14,在圆筒10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15,所述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10外部,所述通气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11相连通,弹簧16位于内腔11中,所述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10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10的内壁与硅胶套9的外壁相互贴合。实施例2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杆13与第三通孔12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8中设置有硅胶圈14,在圆筒10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15,所述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10外部,所述通气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11相连通,弹簧16位于内腔11中,所述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10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10的内壁与硅胶套9的外壁相互贴合。其中,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气泵相连接。当弹簧16完全收缩时圆筒10的下端仍不与架体2或螺栓3相接触。在所述凹槽与底座5的底面之间具有密封胶。硅胶套9的外径大于底座5的外径。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杆(13)与第三通孔(12)的内壁焊接固定并保持密封,在环形腔体(8)中设置有硅胶圈(14),在圆筒(10)的上端面中内置有通气管(15),所述通气管(15)的两端端口均位于圆筒(10)外部,所述通气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内腔(11)相连通,弹簧(16)位于内腔(11)中,所述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圆筒(10)的内壁顶面以及底座(5)的顶面固定连接,圆筒(10)的内壁与硅胶套(9)的外壁相互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具备防损伤功能的拉杆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架体(2),螺栓(3),第一通孔(4),底座(5),环隙(6),第二通孔(7),环形腔体(8),硅胶套(9),圆筒(10),内腔(11),第三通孔(12),拉杆(13),硅胶圈(14),通气管(15),弹簧(16),其中架体(2)通过螺栓(3)丝接在基台(1)上,架体(2)的上端具有一弧形的凹槽,在架体(2)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一通孔(4),底座(5)的底面呈弧形,底座(5)的底面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契合,底座(5)连接在所述凹槽中,底座(5)的外周具有环隙(6),所述环隙(6)处套接有硅胶套(9),所述硅胶套(9)下端的外径大于其上端的外径,底座(5)的中部具有竖直的第二通孔(7),在所述第二通孔(7)的外周开设有若干环形腔体(8),圆筒(10)开口向下,在圆筒(10)的内部具有内腔(11),在圆筒(10)的上端开设有第三通孔(12),拉杆(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第三通孔(12)、内腔(11)、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4),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永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