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87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磨机构,包括:送料传送带,所述送料传送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送料传送带将工件传送到加工位置,所述夹紧机构对工件进行夹紧,所述打磨机构对工件毛边进行打磨作业。将工件按一定的方向排列进入送料传送带,传送带将工件传送到加工位置后,夹紧机构将工件夹紧,通过打磨机构对工件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继续通过送料传送带将打磨后工件输送至收料箱,循环进行上述作业,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工时成本、减轻了操作工劳动体力、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安全的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3‑4倍,完全实现了自动打磨的功能,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体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约人力工时成本。

An automatic grin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grind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conveyor belt with a grinding mechanism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The feeding conveyor belt conveys the workpiece to the processing positio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lamps the workpiece, and the grinding mechanism grinds the rough edge of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is arranged in a certain direction into the feeding conveyor belt. After the conveyor belt conveys the workpiece to the processing positio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lamps the workpiece. After grinding, the workpiece is grinded by the grinding mechanism. After grinding, the grinded workpiece is conveyed to the feeding box through the feeding conveyor belt, and the above-mentioned work is carried out circularly. The whole process is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working hours are saved. Cost, reduce manual labor of operators, ensur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unsafe factor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by 3 4 times, fully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grinding, reduce manual labor of operators,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save labor and labor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打磨机构
:本技术涉及工件打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打磨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件空调管夹冲压生产过程中,由于冲压上下模具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冲压出来的零件就有飞边,必须把飞边打磨掉才是合格产品。每个工件都需要工人使用角磨机将工件上的飞边打磨掉。打磨工人左手拿着工件、右手拿着角磨机对工件上的飞边进行打磨。每天打磨近万个工件,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劳动成本高,还存在很多加工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加适用的自动打磨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的毛边自动进行打磨的自动打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用于对工件的毛边进行打磨,所述工件包括M形曲面部,所述M形曲面部两侧分别朝向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平直部和第二平直部,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的送料传送带,所述工件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所述送料传送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上套装有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套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一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打磨片和第二打磨片,所述第一打磨片与所述第一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打磨片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二平直部,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M形曲面部接触,对所述工件进行夹紧。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方,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送料传送带,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工件的M形曲面部相接触,夹紧所述工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接有支撑板,所述连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工件的一侧,且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调整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弹性装置包括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定位通孔中,所述定位销端部旋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通孔的之间,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定位销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还分别套设有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在所述送料传送带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轴套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轴套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以辅助支撑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皮带安装于环形滑槽中,所述环形滑槽上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环形滑槽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送料传送带。所述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送料传送带端部下方还设置有收料箱。本技术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的有益效果:将工件按一定的方向排列进入送料传送带,传送带将工件传送到加工位置后,夹紧机构将工件夹紧,通过打磨机构对工件进行打磨,打磨结束后,继续通过送料传送带将打磨后工件输送至收料箱,循环进行上述作业,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工时成本、减轻了操作工劳动体力、保证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安全的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3-4倍,完全实现了自动打磨的功能,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体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节约人力工时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件,2-M形曲面部,3-第一平直部,4-第二平直部,5-送料传送带,6-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8-皮带,9-主动轮,10-第一从动轮,11-第二从动轮,12-电机,13-第一打磨片,14-第二打磨片,15-第一轴套,16-第二轴套,17-气缸,18-连接板,19-支撑板,20-定位通孔,21-定位销,22-螺栓,2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用于对工件1的毛边进行打磨,所述工件1包括M形曲面部2,所述M形曲面部2两侧分别朝向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平直部3和第二平直部4,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的送料传送带5,所述工件1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5上,所述送料传送带5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所述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分别位于所述送料传送带5的两侧,所述送料传送带5上方设置有皮带8,所述皮带8上套装有主动轮9和第一从动轮10及第二从动轮11,所述主动轮9套装于电机1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10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6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11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7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靠近所述送料传送带5的一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打磨片13和第二打磨片14,所述第一打磨片13与所述第一平直部3接触,打磨所述第一平直部3,所述第二打磨片14与所述第二平直部4接触,打磨所述第二平直部4,在所述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上分别套设有第一轴套15和第二轴套16,在所述送料传送带5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轴套15固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二轴套16固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以辅助支撑所述第一转动轴6和第二转动轴7,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M形曲面部2接触,对所述工件1进行夹紧,在所述送料传送带5端部下方还设置有收料箱,以接收打磨后的工件1。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气缸17,所述气缸17设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5上方,且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送料传送带5,在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与所述工件1的M形曲面部2相接触,夹紧所述工件1,还可以在所述气缸17的活塞杆端部固接有支撑板19,并将所述连接板18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9靠近所述工件1的一侧,且在所述连接板18和所述支撑板19之间安装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调整所述连接板18和所述支撑板19之间的距离,在打磨作业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连接板18和支撑板19之间的距离,对工件1做出让位,辅助打磨机构对工件进行打磨作业,使得打磨精度更高。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是在所述支撑板19上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用于对工件的毛边进行打磨,所述工件包括M形曲面部,所述M形曲面部两侧分别朝向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平直部和第二平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的送料传送带,所述工件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所述送料传送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上套装有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套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一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打磨片和第二打磨片,所述第一打磨片与所述第一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打磨片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二平直部,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M形曲面部接触,对所述工件进行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打磨机构,用于对工件的毛边进行打磨,所述工件包括M形曲面部,所述M形曲面部两侧分别朝向外部延伸形成第一平直部和第二平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的送料传送带,所述工件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所述送料传送带上设置有打磨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两侧,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方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上套装有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套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所述第二从动轮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靠近所述送料传送带的一端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打磨片和第二打磨片,所述第一打磨片与所述第一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打磨片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接触,打磨所述第二平直部,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M形曲面部接触,对所述工件进行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方,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指向所述送料传送带,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工件的M形曲面部相接触,夹紧所述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打磨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鹏白纯南朱久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聚和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