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173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把手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间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筒,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二打磨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打磨块,所述转杆的右端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第三伸缩杆。该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打磨全面均匀,可以手动控制圆形端面的打磨程度和效果,有对管道内部的撑圆结构,对管道夹紧结构的高度和夹紧范围方便调节,有对废屑的集中收集装置。

An End Face Process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Pipeline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Easily Fix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d treatment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pipelin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fixing different sizes,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eft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rod,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telescopic rod is fix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right end of the handle is fixed with a first gear disc,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rotary rod, and the middle of the rotary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expansion rod is fixed with a motor,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grinding block is fixed with a second grinding block,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rotary rod is equiangularly connected with a third expansion rod. This device is easy to fix different sizes of construction pipeline end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polishing is comprehensive and uniform, can manually control the degree and effect of circular end surface polishing, has the support structure inside the pipeline, the height and clamping range of pipeline clamping structure are easy to adjust, and has a centralized collection device for waste c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用到送水、送油等问题,必然用到不同长度、内径和不同形状的管道,所以需要通过管道切割装置进行切割,而管道在切割之后,在切割的这个端面会留有毛刺,考虑到这些毛刺会影响管道与管道之间连接的封闭性,从而影响输送效率,长时间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多是工人直接手动去除毛刺,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现有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例如公告号为CN107627167A的一种建筑用管道端面高效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对管道端面的打磨范围有限,打磨不够全面均匀,无法手动控制圆形端面的打磨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环形端面的平整度;没有对管道内部的撑圆结构,管道在打磨时的稳定性不够,对管道夹紧结构的高度和夹紧范围均不方便调节,同时没有缓冲效果;没有对废屑的集中收集装置,容易导致废屑杂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管道端面的打磨范围有限,打磨不够全面均匀,无法手动控制圆形端面的打磨程度和效果,无法保证环形端面的平整度;没有对管道内部的撑圆结构,管道在打磨时的稳定性不够,对管道夹紧结构的高度和夹紧范围均不方便调节,同时没有缓冲效果;没有对废屑的集中收集装置,容易导致废屑杂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下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左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所述转杆的中间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筒,且活动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打磨块,所述第一打磨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打磨块,所述转杆的右端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第三伸缩杆,且第三伸缩杆远离转杆的一侧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伸缩杆远离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转杆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槽,且收集槽的右侧设置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板,且外支板的内表面等角度设置有第三弹簧,并且第三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板,所述外支板的前后两侧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在底板上为升降结构,且第一伸缩杆关于支撑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优选的,所述把手、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和转杆构成连动结构,且转杆在支撑板的内部为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转杆包括轴体、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轴体的中间外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轴体的右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优选的,所述活动筒在轴体的外表面为滑动结构,且活动筒通过第一安装孔与轴体相连接,并且电机在活动筒的外侧为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伸缩杆和滚轮均关于转杆的中心对设置有4组,且滚轮在转杆的外侧为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在转杆的右端为转动结构,且活动块通过第二安装孔与轴体相连接,活动块呈“T”字型结构,且活动块的上端部分呈“U”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收集槽的上表面呈倾斜结构,且收集槽的右边缘与第二打磨块的右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第一打磨块和第二打磨块构成“T”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四伸缩杆关于外支板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且外支板在底板上为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内支板和外支板构成伸缩结构,且外支板的中间和内支板均呈弧形结构,并且外支板和内支板在螺纹杆上均设置有2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对管道端面的打磨范围可调,打磨全面均匀,可以手动控制圆形端面的打磨程度和效果,保证环形端面打磨的平整度,有对管道内部的撑圆结构,管道在打磨时的稳定性较高,对管道夹紧结构的高度和夹紧范围方便调节,同时有缓冲效果,有对废屑的集中收集装置;1、通过设置有把手、转杆、活动筒和第二伸缩杆,可以手动转动把手,在齿盘啮合的作用下带动转杆和电机转动,可以对管道端面的一圈进行打磨,且可以控制每一处的打磨时长,使端面打磨更加平整,由于活动筒方便拆卸安装以及第二伸缩杆的伸缩作用,调节打磨块贴紧管道的内外表面,使打磨更加全面有效;2、通过设置有第三伸缩杆、第二弹簧和滚轮,通过第三伸缩杆的伸缩作用方便带动滚轮进行管道的内径撑起,且第二弹簧的缓冲效果增加管道稳定性,在滚轮的作用下保证第三伸缩杆能够更随转杆转动;3、通过设置有活动块、风扇和收集槽,通过在转杆的右端安装活动块和风扇,方便将废屑从管道的内部吹出,再通过收集槽进行收集;4、通过设置有外支板、第三弹簧、内支板和螺纹杆,通过螺纹杆的作用下方便随意调节2组外支板、内支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放置不同内径的管道,通过螺纹杆的作用将管道进行夹紧固定,同时通过多组第三弹簧进行缓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和支撑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支板、内支板、第四伸缩杆和螺纹杆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杆和活动筒安装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活动块与转杆安装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伸缩杆;3、第一弹簧;4、支撑板;5、把手;6、第一齿盘;7、转杆;701、轴体;702、第一安装孔;703、第二安装孔;8、第二齿盘;9、活动筒;10、第二伸缩杆;11、电机;12、第一打磨块;13、第二打磨块;14、第三伸缩杆;15、第二弹簧;16、滚轮;17、活动块;18、风扇;19、收集槽;20、第四伸缩杆;21、外支板;22、第三弹簧;23、内支板;24、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伸缩杆2、第一弹簧3、支撑板4、把手5、第一齿盘6、转杆7、第二齿盘8、活动筒9、第二伸缩杆10、电机11、第一打磨块12、第二打磨块13、第三伸缩杆14、第二弹簧15、滚轮16、活动块17、风扇18、收集槽19、第四伸缩杆20、外支板21、第三弹簧22、内支板23和螺纹杆24,底板1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伸缩杆2的上端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一弹簧3,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下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把手5,把手5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6,支撑板4的上端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7,且转杆7的左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8,转杆7的中间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伸缩杆(2)的上端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下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把手(5),所述把手(5)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6),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7),且转杆(7)的左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8),所述转杆(7)的中间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筒(9),且活动筒(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0),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打磨块(12),所述第一打磨块(1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打磨块(13),所述转杆(7)的右端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第三伸缩杆(14),且第三伸缩杆(14)远离转杆(7)的一侧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三伸缩杆(14)远离转杆(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6),所述转杆(7)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块(17),且活动块(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风扇(18),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槽(19),且收集槽(19)的右侧设置有第四伸缩杆(20),所述第四伸缩杆(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板(21),且外支板(21)的内表面等角度设置有第三弹簧(22),并且第三弹簧(22)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板(23),所述外支板(21)的前后两侧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左端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且第一伸缩杆(2)的上端外侧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下端内部贯穿设置有把手(5),所述把手(5)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盘(6),所述支撑板(4)的上端内部活动连接有转杆(7),且转杆(7)的左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齿盘(8),所述转杆(7)的中间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筒(9),且活动筒(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0),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打磨块(12),所述第一打磨块(1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打磨块(13),所述转杆(7)的右端外表面等角度连接有第三伸缩杆(14),且第三伸缩杆(14)远离转杆(7)的一侧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三伸缩杆(14)远离转杆(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滚轮(16),所述转杆(7)的右端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活动块(17),且活动块(1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风扇(18),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右侧设置有收集槽(19),且收集槽(19)的右侧设置有第四伸缩杆(20),所述第四伸缩杆(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板(21),且外支板(21)的内表面等角度设置有第三弹簧(22),并且第三弹簧(22)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板(23),所述外支板(21)的前后两侧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在底板(1)上为升降结构,且第一伸缩杆(2)关于支撑板(4)前后对称设置有2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不同尺寸的建筑施工管道端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第一齿盘(6)、第二齿盘(8)和转杆(7)构成连动结构,且转杆(7)在支撑板(4)的内部为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娜王娜韩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