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1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2
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包括:传送带和转向装置;所述传送带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转向装置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位置的传送带单元至少共用一个传送带,若干个所述传送带单元组成传送区;所述转向装置用于为各所述传送带提供相应的转向。本设计能够进行循环的物流输送,而所有多边形组成的蜂巢状能够让各个多边形单元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更灵活快捷的输送。

A Mobile Assembly Line Supporting High Frequency Production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生产线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随着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手机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大,微薄的利润空间、产线空置带来的巨大耗费使得手机企业不得不接受小规模订单,作为手机生产的末端——装配线的换产频次显著增加。高频换产的制造特征对手机装配线的换产与重构能力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产线频繁的转换产品,增加了设备的等待时间,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减少了手机单元产出量和总的产出量,在“机器换人”行业背景下,手机行业逐步开展转型升级改造,支持人机双模灵活切换的模块化手机装配线应运而生。手机装配作业包括了多个工序、多个工位、上百个零件,主板贴片、焊马达/听筒/扬声器、装天线、电池检测等,零件精细,装配动作复杂,所以离不开手工作业,换产换产也就特别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该生产线带有由传送带和转向装置组合成的多边形结构。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包括:传送带和转向装置;所述传送带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转向装置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位置的传送带单元至少共用一个传送带,若干个所述传送带单元组成传送区;所述转向装置用于为各所述传送带提供相应的转向。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若干个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内置共享设备;所述内置共享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内置共享设备都位于所述传送区的内部。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人机双模设备;所述人机双模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区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单元内,并位于所述传送带单元靠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内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外置加工设备;所述外置加工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区的最外侧,并位于所述传送带单元外。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若干个单元中心管控装置;所述单元中心管控装置分别设置于各所述传送带单元的内圈,所述单元中心管控装置用于控制传送带的运动以及传送带单元之间的转运。更进一步说明,多个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转向装置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该多边形的形状为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和九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更进一步说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有传送夹具,所述传送夹具用于将工件夹离于所述传送带。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板和若干组转向轮组件;若干组所述转向轮组件排列设置于所述转向板;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向轮件和若干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向轮件的转动,所述辊面用于承接所需转运的工件,所述驱动件由单元中心管控装置控制,各个所述转向轮件之间相互独立转动,所述单元中心管控装置通过控制同一转向板上不同转向轮件的转动实现工件在相邻传送带或传送带单元之间的转运。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转向板设有若干个安装口;所述转向轮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且所述转向轮件的辊面外露于所述安装口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结构能够进行循环的物流输送,而所有多边形组成的蜂巢状能够让各个多边形单元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更灵活快捷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是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生产线安装内置共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生产线安装外置加工设备和人机双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转向装置的转向示意图;图7是转向轮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传送带1、转向装置2、传送带单元33;传送区6;内置共享设备41、外置加工设备42、人机双模设备43、单元中心管控装置44;转向板31、转向轮组件32;转向轮件321;安装口3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包括:传送带1和转向装置2;所述传送带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1通过所述转向装置2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3;所述传送带单元3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位置的传送带单元3至少共用一个传送带1;所述转向装置2用于为各所述传送带1提供相应的转向。更进一步说明,生产线重构包括物理重构与逻辑重构,物理重构主要考虑设备布局,而逻辑重构主要包括路径上的重构。为了应对手机装配线高频换产的特征,以及重构过程考虑的更低的换线成本、能耗,本专利技术能够响应其需求。首先,针对手机装配线中即插即用的通用机台、设备及可调间歇式缓冲带等,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且发挥其即插即用模块化的构件设计,提升手机装配线的可重构能力;特殊的蜂窝状结构与换向衔接装置可达到循环输送的功能,这不仅能够降低构形变更成本,在调度与路径调整上的灵活性也大大优于普通装配线的布局形式;在手机装配行业中,高频换产往往会导致设备遗留,而对于遗留设备的存放与再度使用的处理,则可利用本专利技术路径规划的灵活性,以循环输送、重调度的方式迅速调整,继续生产加工,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搬运成本和整线停机风险,减少等待时间,提高产能;以PC或工控装置控制独立单元,单元分布式的组成结构,使得多边形式手机装配线能够实现单元自治,同时又有着特殊的衔接装置可构建各个单元之间的部分联系,这就能够实现去中心化机制。产线相对闭合,设备的摆放可外置也可内放,即传送带1两端共享,提高场地利用率,外置设备普通的设备拖运手段即可适用,内放设备则可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布局。本结构中两直线传送带1之间的转向装置2,不仅可以用来进行物流衔接,还能够当作物料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这使得整个多边形式设计外围有多个物料进出口,实际生产中就可以根据具体运行区域灵活选择物料出入口,则可以减少物流迂回。目前手机装配线的布局形式可分为直线型、L型、U型、S型等。直线型流水线是最简单的生产线类型,一条直线;通常用于长度较短的生产线或者自动线,但是该布局作业位置固定,人员之间协作困难;直线型生产弹性较差,设备发生故障时整个生产线中断的几率较大,将会造成时间损失,而且如果长度较长,物流迂回,也将导致步行浪费、搬运时间过长,管理直线型的成本就越高。L型单元产线大多是由于工厂的可用空间不足而被迫采用的,但该布局与直线型有着基本一致的缺点,对于手机装配线高频换产的特殊情况存在不少弊端。U型布局,一般以U字形或者C字形进行布局,这种形状使得流程的起始点靠近,减少从出口到入口的走动浪费,工序分配灵活,生产平衡率较高;但是不便于大批量生产,人员技能要求非常高、培养周期长,要有良好的物料支撑及物料配送体系。S型生产线具有U型的部分特征,也能适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但同样有着U型线的缺陷与不足。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内置共享设备41;所述内置共享设备41设置于所述传送带1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内置共享设备41都位于所述传送区6的内部。更进一步说明,内置共享设备41设置于传送带1的两侧,能在传送区6内实现生产机械需求共享的作用,即可以由传送带1两侧的内置共享设备41分别或同时加工或装配某个部件,或单独针对某个部件进行加工或装配,使本设计更具灵活性。如图中S1区域中所包含的是内置共享设备41可设置的地方。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人机双模设备43;所述人机双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和转向装置;所述传送带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转向装置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位置的传送带单元至少共用一个传送带,若干个所述传送带单元组成传送区;所述转向装置用于为各所述传送带提供相应的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和转向装置;所述传送带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转向装置头尾相连接成多边形的传送带单元;所述传送带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位置的传送带单元至少共用一个传送带,若干个所述传送带单元组成传送区;所述转向装置用于为各所述传送带提供相应的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内置共享设备;所述内置共享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内置共享设备都位于所述传送区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人机双模设备;所述人机双模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区的最外侧的所述传送带单元内,并位于所述传送带单元靠外侧的所述传送带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外置加工设备;所述外置加工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区的最外侧,并位于所述传送带单元外。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支持高频换产的手机装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单元中心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陈勇坤刘强肖万余曾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