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助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9696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助力方法,在人体每个骨骼肌两个端点对应的皮肤处设置结点对,结点对之间通过拉力线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机驱动器、电机和电源,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器连接电机,发送控制命令给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器驱动电机工作,电源为控制系统供电;拉力线缠绕在电机输出端的绕线轮上,对结点对进行拉力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柔性外骨骼技术,基于仿生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将人体运动的骨骼、肌肉模型化,基于人体自身骨骼结构,利用拉力线模拟骨骼肌、柔性绑带模拟肌腱,从而使装置结构具有人体相似的运动构型,驱动方式符合人体驱动原理,使佩戴者运动符合人体正常模式,同时结构轻便,可日常穿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助力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戴式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及其助力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军事领域,士兵在重负载或长期保持姿势时经常出现肌肉疲劳等状况;正常人,也经常因为生活或者工作中因重复动作造成肌肉疲劳;而对于肌肉力量不足的残疾人或老年人来说,无法实现抬臂、抓取等日常基本动作。现有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结构多采用为刚性部件,干扰关节运动,从而使佩戴者偏离自然运动模式,同时,刚性构件的大惯量和笨重的调整机制,增加了佩戴者代谢与穿着的系统成本,损害佩戴者运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采用仿生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将人体运动的骨骼、肌肉模型化,基于人体自身骨骼结构,利用拉力线模拟骨骼肌、柔性绑带模拟肌腱,避免传统刚性构件外骨骼机器人对关节运动的干扰,解决了现有传统刚性构件外骨骼机器人存在的扰关节运动、大惯量及笨重等问题,使佩戴者运动符合人体正常模式。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包括顺序连接的控制系统、拉力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控制系统、拉力线和结点;结点,设于人体骨骼肌端点对应的皮肤处;拉力线,用于模拟人体骨骼肌,实现控制系统与结点间的连接;控制系统,用于带动拉力线,实现模拟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控制系统、拉力线和结点;结点,设于人体骨骼肌端点对应的皮肤处;拉力线,用于模拟人体骨骼肌,实现控制系统与结点间的连接;控制系统,用于带动拉力线,实现模拟骨骼肌收缩产生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机驱动器、电机;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器连接电机;控制器,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给电机驱动器,通过电机驱动器驱动电机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结点构成结点对;结点A、结点B的位置分别对应人体某骨骼肌的两个端点;结点对中,距离肢体连接处近的结点为结点A,距离肢体连接处远的结点为结点B;结点A、结点B处分别设有固定于人体上的连接挡块、结构件;控制系统中电机输出端的绕线轮缠绕的拉力线经连接挡块与结构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线在电机输出端的绕线轮与连接挡块之间的部分套有套索;所述套索为中空管,使拉力线通过其中空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上肢仿生柔性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庆李宁杨铁常俊玲赵亮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