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14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包括固定板,连杆,转轴,擦拭垫,移动旋转座结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缓冲板结构,支杆,滑杆,滑块,锁紧螺钉,支撑杆,放置板,握把和防滑套,所述的连杆通过转轴连接在固定板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擦拭垫胶接在连杆后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安装在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设置在放置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置座,滚子轴承,插杆,底板,移动轮,固定片和安装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对机器人进行移动并旋转;连接板,连接杆,固定轴,安装螺栓,锁紧片和防护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对机器人进行固定。

A Mobile Rotating Base for Robo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bile rotating base for a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a connecting rod, a rotating shaft, a wiping pad, a mobile rotating seat structure, a robot fixing frame structure, a buffer plate structure, a support rod, a slider, a locking screw, a support rod, a placement plate, a grip and a slide sleeve.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positive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pad is glued to the middle positi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ea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mobile rotary seat structure is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fixing plate; and the robot fixing frame structur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xing plate. The setting of the placement seat, roller bearing, insertion rod, bottom plate, moving wheel, fixing piece and installation screw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the movement and rotation of the robot; the setting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ing rod, fixed shaft, installation bolt, locking plate and protection screw is advantageous to the fixing of th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产品接踵而至,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从低人力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渡,由于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的使用成本也大大增加,而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考虑削减人力成本,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成为了必然趋势。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10032U,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部与工业机器人连接的轴承座以及连接底座和轴承座的转轴;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部的滑座、与滑座连接的连杆以及顶部的平板;所述平板两侧均设置有通孔,通孔内部由上到下依次减小且通孔内部均布有多个滚珠;所述轴承座上表面设置有与转轴同轴的圆形导轨,所述滑座卡入导轨中且可沿导轨移动。但是现有的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还存在着不方便移动旋转,不方便对机器人进行固定和不具备减震缓冲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不方便移动旋转,不方便对机器人进行固定和不具备减震缓冲的问题。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包括固定板,连杆,转轴,擦拭垫,移动旋转座结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缓冲板结构,支杆,滑杆,滑块,锁紧螺钉,支撑杆,放置板,握把和防滑套,所述的连杆通过转轴连接在固定板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擦拭垫胶接在连杆后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安装在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设置在放置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板结构分别安装在移动旋转座结构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杆分别焊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杆螺钉连接在支杆的上部;所述的滑块分别套接在滑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钉螺纹连接在滑杆和滑块的连接处;所述的支撑杆焊接在滑块的上部;所述的放置板焊接在支撑杆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握把焊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套接在握把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包括放置座,滚子轴承,插杆,底板,移动轮,固定片和安装螺钉,所述的滚子轴承镶嵌在放置座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杆插接在滚子轴承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底板焊接在插杆的下部;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连接在底板底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片轴接在放置座正表面左侧的下部;所述的安装螺钉螺纹连接在底板和固定片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的擦拭垫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擦拭垫具体采用尼龙布垫;所述的擦拭垫的内部填充有厚度为一毫米至三毫米的海绵层。优选的,所述的防滑套具体采用硅胶套;所述的防滑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所述的防滑套的厚度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优选的,所述的插杆和滚子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设置。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万向橡胶轮。优选的,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杆,固定轴,安装螺栓,锁紧片和防护螺钉,所述的连接杆通过固定轴分别连接在连接板正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安装螺栓螺纹连接在连接板和固定轴的连接处;所述的锁紧片焊接在连接杆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防护螺钉螺纹连接在锁紧片上表面内侧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厚度为一毫米至三毫米的放置垫;所述的放置垫具体采用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的安装螺栓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套;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PVC塑料套。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板结构包括防护管,调节杆,阻挡快,缓冲簧,夹块和防护垫,所述的调节杆插接在防护管的内部右侧;所述的阻挡快焊接在调节杆的左侧;所述的缓冲簧一端焊接在防护管的内部左侧,另一端焊接在夹块的左侧;所述的夹块焊接在调节杆的右侧;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夹块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簧的直径设置有四毫米至六毫米;所述的缓冲簧的长度设置为四厘米至六厘米;所述的缓冲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垫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防护垫的右侧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的放置座焊接在固定板的下部;所述的连接板分别螺栓连接在放置板的上部;所述的防护管分别焊接在放置座的左右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放置座,滚子轴承,插杆,底板,移动轮,固定片和安装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对机器人进行移动并旋转。2.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板,连接杆,固定轴,安装螺栓,锁紧片和防护螺钉的设置,有利于对机器人进行固定。3.本技术中,所述的防护管,调节杆,阻挡快,缓冲簧,夹块和防护垫的设置,有利于起到对机器人减震缓冲的作用。4.本技术中,所述的擦拭垫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擦拭垫具体采用尼龙布垫;所述的擦拭垫的内部填充有厚度为一毫米至三毫米的海绵层,有利于对机器人上的灰尘进行擦拭。5.本技术中,所述的防滑套具体采用硅胶套;所述的防滑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所述的防滑套的厚度设置为一毫米至三毫米,有利于增大防滑套和操作人员手部的摩擦力。6.本技术中,所述的插杆和滚子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设置,有利于便于插杆带动机器人转动。7.本技术中,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万向橡胶轮,有利于对机器人进行移动。8.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厚度为一毫米至三毫米的放置垫;所述的放置垫具体采用橡胶垫,有利于防止连接板上的机器人滑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移动旋转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缓冲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连杆;3、转轴;4、擦拭垫;5、移动旋转座结构;51、放置座;52、滚子轴承;53、插杆;54、底板;55、移动轮;56、固定片;57、安装螺钉;6、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1、连接板;62、连接杆;63、固定轴;64、安装螺栓;65、锁紧片;66、防护螺钉;7、缓冲板结构;71、防护管;72、调节杆;73、阻挡快;74、缓冲簧;75、夹块;76、防护垫;8、支杆;9、滑杆;10、滑块;11、锁紧螺钉;12、支撑杆;13、放置板;14、握把;15、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包括固定板1,连杆2,转轴3,擦拭垫4,移动旋转座结构5,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缓冲板结构7,支杆8,滑杆9,滑块10,锁紧螺钉11,支撑杆12,放置板13,握把14和防滑套15,所述的连杆2通过转轴3连接在固定板1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擦拭垫4胶接在连杆2后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5安装在固定板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设置在放置板1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板结构7分别安装在移动旋转座结构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杆8分别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杆9螺钉连接在支杆8的上部;所述的滑块10分别套接在滑杆9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钉11螺纹连接在滑杆9和滑块10的连接处;所述的支撑杆12焊接在滑块10的上部;所述的放置板13焊接在支撑杆1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握把14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包括固定板(1),连杆(2),转轴(3),擦拭垫(4),移动旋转座结构(5),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缓冲板结构(7),支杆(8),滑杆(9),滑块(10),锁紧螺钉(11),支撑杆(12),放置板(13),握把(14)和防滑套(15),所述的连杆(2)通过转轴(3)连接在固定板(1)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擦拭垫(4)胶接在连杆(2)后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5)安装在固定板(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设置在放置板(1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板结构(7)分别安装在移动旋转座结构(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杆(8)分别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杆(9)螺钉连接在支杆(8)的上部;所述的滑块(10)分别套接在滑杆(9)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钉(11)螺纹连接在滑杆(9)和滑块(10)的连接处;所述的支撑杆(12)焊接在滑块(10)的上部;所述的放置板(13)焊接在支撑杆(1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握把(14)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15)套接在握把(14)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5)包括放置座(51),滚子轴承(52),插杆(53),底板(54),移动轮(55),固定片(56)和安装螺钉(57),所述的滚子轴承(52)镶嵌在放置座(51)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杆(53)插接在滚子轴承(5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底板(54)焊接在插杆(53)的下部;所述的移动轮(55)分别螺栓连接在底板(54)底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片(56)轴接在放置座(51)正表面左侧的下部;所述的安装螺钉(57)螺纹连接在底板(54)和固定片(56)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包括固定板(1),连杆(2),转轴(3),擦拭垫(4),移动旋转座结构(5),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缓冲板结构(7),支杆(8),滑杆(9),滑块(10),锁紧螺钉(11),支撑杆(12),放置板(13),握把(14)和防滑套(15),所述的连杆(2)通过转轴(3)连接在固定板(1)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擦拭垫(4)胶接在连杆(2)后表面右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5)安装在固定板(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机器人固定架结构(6)设置在放置板(13)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板结构(7)分别安装在移动旋转座结构(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杆(8)分别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滑杆(9)螺钉连接在支杆(8)的上部;所述的滑块(10)分别套接在滑杆(9)外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锁紧螺钉(11)螺纹连接在滑杆(9)和滑块(10)的连接处;所述的支撑杆(12)焊接在滑块(10)的上部;所述的放置板(13)焊接在支撑杆(1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握把(14)焊接在固定板(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15)套接在握把(14)外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旋转座结构(5)包括放置座(51),滚子轴承(52),插杆(53),底板(54),移动轮(55),固定片(56)和安装螺钉(57),所述的滚子轴承(52)镶嵌在放置座(51)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插杆(53)插接在滚子轴承(52)的内侧下部;所述的底板(54)焊接在插杆(53)的下部;所述的移动轮(55)分别螺栓连接在底板(54)底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的固定片(56)轴接在放置座(51)正表面左侧的下部;所述的安装螺钉(57)螺纹连接在底板(54)和固定片(56)的连接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移动旋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擦拭垫(4)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擦拭垫(4)具体采用尼龙布垫;所述的擦拭垫(4)的内部填充有厚度为一毫米至三毫米的海绵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英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锦荣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