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油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49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导向装置,包括:    具有多个气缸(4)的气缸体(3),    布置在气缸(4)下的曲轴(8),和    与气缸体(3)一起支撑曲轴(8)的轴承盖组件(14),    其特征在于,轴承盖组件(14)包括:    与气缸体(3)一起可转动地支撑曲轴(8)的轴承盖(15),    从轴承盖(15)的两侧延伸的支架(16),和    沿曲轴(8)的轴线方向延伸并把支架(16)连接在一起的一对横梁(17),    气缸体(3)具有垂直延伸并在下端具有出油口(22a)的流油孔(22),以及    支架(16)具有夹在出口(22a)正下面的一个区域并沿支架(16)的上表面形成的垂直壁(26)。(*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润滑油的发动机,特别涉及它的润滑油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往复式发动机(下文简称为“发动机”)中,曲轴的轴颈可转动地支撑在气缸体的底部从而把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在这种直列式气缸的发动机中,在垂直于气缸排列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壁形成在气缸体底部相邻的气缸之间从而支撑轴颈。半圆形轴承形成在壁的下表面上。轴承盖附着在轴承下面。曲轴轴颈可转动地支撑在这些轴承和轴承盖之间。这种发动机具有一个油泵以向需要润滑的部分供油,例如滑动部分和液压装置。借助油泵,油被供给到要润滑的部分和液压装置。用在需要润滑的部分和液压装置的油被返回到放置在气缸体的底部的收油盘。通常,多个流油孔形成在气缸体内。流油孔的下端在气缸体壁的下表面开口,从而通过流油孔的油经过流油孔的出口流入收油盘。要求发动机在不增加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刚度。从而,如同4所示,通过借助横梁D把轴承盖B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发动机的刚度增加。横梁D沿气缸C排列的方向(曲轴A1的轴线方向)延伸。壁F形成在相邻的气缸C之间。在壁F的下表面形成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轴颈A的上半部分的轴承E。支架G从每个轴承盖B的两端沿壁F延伸。支架G由横梁D连接在一起。横梁D布置在远离平衡重H的轴承盖B的底部。如图4所示,轴颈A形成在一对相邻的平衡重H之间。因此,平衡重H在支架G附近、横梁D的内部转动。因为平衡重H在由支架G和横梁D形成的狭窄空间内转动,在支架G的附近周期性地产生负压。由于负压,流经流油孔J的出口的油I被周期性地吸入横梁D的内部并然后被散开。当油I被散开时,油滴与平衡重H相碰撞,从而导致发动机的摩擦的增加。而且,当油I被散开时,容易通过接触空气而使油质变坏。进一步地,油的散开也导致空气被混入油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发动机的润滑油导向装置,其中流经气缸体的流油孔的油有效地流进收油盘。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发动机润滑油导向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多个气缸的气缸体,一个布置在气缸下面的曲轴,以及一个与气缸体一起支撑曲轴的轴承盖组件,其中轴承盖组件包括与气缸体一起可转动地支撑曲轴的轴承盖,从轴承盖的两侧延伸的支架,以及一对沿曲轴轴线方向延伸并把支架连接在一起的横梁,气缸体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并在下端具有出口的流油孔,并且支架具有垂直壁,该垂直壁夹在出口正下方的区域并沿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根据这种结构,流经流油孔的出口的油下落到支架上,并且由垂直壁引导,然后流入横梁附近的收油盘。因此,抑制了由平衡重的转动所导致的负压对向下流经出口的油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从曲轴的轴线方向看,垂直壁从曲轴的转动通道的内部延伸到外部。根据这种结构,沿支架流动的油通过从曲轴的转动通道的内部到外部的垂直壁被引导。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壁延伸到横梁。根据这种结构,沿支架流动的油通过垂直壁被引导到横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壁从横梁的侧面的顶部连续地延伸到底部。根据这种结构,沿支架流动的油在没有在横梁上散开的情况下被引导到横梁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具有连续到相应的轴承盖的一端和远离轴承盖的另一端并从一端向另一端向下倾斜,并且垂直壁的上部位于靠近气缸体壁的下表面的一个位置,其中流油孔的出口在此形成从而消除了壁的下表面和在下表面正下方的支架之间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壁的上部向着气缸体壁的下表面延伸,流油孔的出口在该下表面形成。根据这种结构,气缸体壁的下表面和支架之间的空间被封闭,从而阻止了油在流油孔的出口散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壁仅在形成在每个轴承盖的一对支架的其中之一而形成。根据这种结构,当窜缸混合气的流动孔形成在另一个支架的上方时,垂直壁不干涉气体的流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覆盖轴承盖组件的收油盘连在气缸体的底部,并且放置收油盘内的隔板连在轴承盖组件的底部。根据这种结构,可以通过隔板阻止油在收油盘散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隔板具有通孔,用于引导油沿支架的上表面向下流入在支架的下端附近的收油盘。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沿支架的上表面流动的油经过通孔从垂直壁流入收油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从下列描述中阐明,并部分从描述中是显而易见的,或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知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借助以下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而了解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上面所给的总的描述和下面所给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为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润滑油导向装置的发动机的前视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发动机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3为图1所示发动机一部分的放大斜视图。图4为现有发动机一部分的斜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表示作为内燃机的一个例子的往复式发动机。图2表示该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1。发动机主体1包括一个气缸体3、一个气缸盖20和一个收油盘25。气缸体3的一个实例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宽度(左一右)方向上较窄而在前后方向上大于宽度方向。气缸盖20安装在气缸体3的顶部。收油盘25放置在气缸体3的底部。在气缸体3的内部形成多个中空的气缸4。这些气缸4沿发动机主体1的纵向依次呈直线排列。每个气缸4沿垂直方向形成并穿过气缸体3。如图1所示,活塞5放置在每个气缸4中。活塞5与连杆5a一起沿气缸4的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在气缸体3的前端和后端形成端盖4a。这些端盖4的下端延伸到气缸体3以下。在气缸体3的左侧和右侧上形成一个向下延伸的裙部4b。在气缸体3的下面,限定了由端盖4a和裙部4b所包围的曲轴箱6。在气缸体3的下部,壁7形成在相邻的气缸4之间。所有的壁7沿垂直于气缸4直列的方向突出。这些壁7的下表面7a位于曲轴箱6的垂直方向的中间附近。曲轴8可转动地放置在曲轴箱6中。在曲轴8上,曲轴销(未示)和轴颈10对应每个气缸4依次安置。平衡重9布置在曲轴8上的轴颈10附近。每个曲轴销位于相应气缸4的正下面。在端盖4a的下表面上形成半圆形轴承12(如图2所示)。同样,在壁7的下表面形成半圆形轴承13。一对轴颈10中,其中一个轴颈10的上半部配合在端盖4a的轴承12中,并且另一个轴颈10的上半部配合在壁7的轴承13中。每个轴颈10的下半部都由轴承盖组件14覆盖。如图2所示,轴承盖组件14包括轴承盖15、支架16和一对横梁17。每个轴承盖15有一个半圆形凹面部分来从下面覆盖轴颈10的下半部。一对支架16从每个轴承盖15的两侧沿壁7的下表面7a延伸。横梁17每个都沿气缸4排列的方向(例如,曲轴8的轴线方向)延伸。横梁17中图1中位于右侧的一个与在右侧的支架16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同时位于图1中左侧的横梁17与在左侧的支架16的末端连接在一起。每个支架16都有延伸到相应的轴承盖15的一端和远离轴承盖15的另一端并从一端到另一端向下倾斜。因此,当支架16面对壁7的下表面7a的上表面远离曲轴8时,它也远离壁7的下表面7a。如图1所示,每个轴承盖15通过螺栓部件18固定在端盖4a或壁7。如图1所示,一对横梁17远离平衡重9的转动通道P放置。更明确地,这些横梁17布置在转动通道P下的两侧。通过轴承盖15和横梁17,曲轴8的轴颈10被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贵史村田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