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61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06
提供能够减少安装面积并且对电感获取效率的影响小的电感部件。该电感部件具备:螺旋布线,其卷绕在平面上;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它们位于在相对于卷绕有螺旋布线的平面而言的法线方向上从两侧夹着螺旋布线的位置;垂直布线,其从螺旋布线向法线方向延伸,并贯通第一磁性层的内部;以及外部端子,其设置于第一磁性层的表面,并与垂直布线的端面连接,第一磁性层的透磁率比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低。

Inductance components

Provides inductance components that reduce installation area and have little impact on inductance acquisition efficiency. The inductance component has: spiral wiring, which is wound on the plane; the first magnetic layer and the second magnetic layer, 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position where the spiral wiring is clamped from both sides in the normal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plane where the spiral wiring is wound; the vertical wiring, which extends from the spiral wiring to the normal direction and runs through the interior of the first magnetic layer; and the external terminal,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magnetic layer.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irst layer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部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数字TV等近年电子设备的小型、轻薄化得到发展。伴随于此,搭载于这些电子设备的电感部件也谋求是能够缩小安装面积的表面安装型并且小型、薄型的部件。专利文献1记载有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埋入有内部线圈部的磁性体主体的阶段、和在磁性体主体的上部以及下部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形成包含金属磁性板的罩部的阶段。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部件在绝缘基板的一个面形成有平面线圈状的第一内部线圈部,在与绝缘基板的一个面对置的另一个面形成有平面线圈状的第二内部线圈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283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部件通过在上下部形成包含金属磁性板在内的罩部从而提高电感获取效率,但具有以下结构,即,为了避开罩部而将内部线圈部向芯片的侧表面引出,在该芯片侧表面形成有外部电极,因此在侧表面方向上需要内部线圈部中的在平面上卷绕的螺旋布线以外的区域,安装面积的减少较为困难。另外,为了减少安装面积,从上述螺旋布线在上下表面方向上将布线引出,并贯通罩部的情况下,金属磁性板的体积中以与布线所贯通的区域对应的量成为牺牲品,从而导致电感获取效率的提高效果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安装面积,并且对电感获取效率的影响小的电感部件。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螺旋布线,其卷绕在平面上;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它们位于在相对于卷绕有螺旋布线的平面而言的法线方向上从两侧夹着螺旋布线的位置;垂直布线,其从螺旋布线向法线方向延伸,并贯通第一磁性层的内部;以及外部端子,其设置于第一磁性层的表面,并与垂直布线的端面连接,第一磁性层的透磁率比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低。根据本公开,通过具备:从螺旋布线向法线方向延伸的垂直布线;和设置于第一磁性层的表面并与垂直布线的端面连接的外部端子,从而能够减少安装面积。并且,根据本公开,通过垂直布线贯通的第一磁性层的透磁率比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低,从而能够相对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对电感获取效率的影响小。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包含金属磁性体填料和结合树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第一磁性层的加工性高且不会导致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降低地、容易地使垂直布线贯通。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金属磁性体填料的切面在第一磁性层的外侧主面上暴露。在上述中“暴露”是指在第一磁性层的外部暴露,在第一磁性层的外部暴露但被其他部件覆盖的情况也包含于“暴露”。金属磁性体填料的切面在第一磁性层的外侧主面上暴露意味着在第一磁性层的外侧主面实施磨削等加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第一磁性层进行磨削等,因此能够使电感部件轻薄化。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层的外侧主面被有机树脂覆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磁性体从第二磁性层的脱粒,能够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此外,有机树脂可以是第二磁性层的结合树脂,也可以是与第二磁性层的结合树脂不同的有机树脂。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层的外侧主面的整个面被结合树脂覆盖,金属磁性体填料的切面未暴露。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磁性体从第二磁性层的脱粒,能够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而且,不需要第二磁性层的磨削工序,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层的金属磁性体填料为大致球形状,在第二磁性层的金属磁性体填料中存在扁平形状的填料。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与第一磁性层相比,能够提高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扁平形状的金属磁性体填料配置为:金属磁性体填料的长径方向与卷绕有螺旋布线的平面大致平行。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俯视时,第二磁性层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边、与扁平形状的金属磁性体填料的长径方向大致平行。在第二磁性层为长方形的情况下,在第二磁性层中,磁通流动的距离在第二磁性层的长边上最长。因此,在俯视时,第二磁性层所含的扁平形状的金属磁性体填料的长径方向与第二磁性层的长边大致平行,由此能够减少磁阻,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感的获取效率。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层包含金属磁性体压粉、金属磁性体板以及金属磁性体箔中的至少一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二磁性层中的金属磁性体压粉、金属磁性体板以及金属磁性体箔的合计含量为90体积%以上。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此外,上述的“合计含量”是金属磁性体压粉、金属磁性体板以及金属磁性体箔的体积的合计相对于包含金属磁性体压粉、金属磁性体板、金属磁性体箔等的第二磁性层整体的体积之占比。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之间,存在与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相比,磁性体填料的存在量少的区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性体填料的存在量少的区域作为伪非磁性部发挥功能。因此,通过具有该区域,从而能够提高磁饱和特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着该区域的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间的最大间隔优选为0.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若最大间隔为0.5μm以上,则磁饱和特性可进一步提高。若最大间隔为30μm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的实施方式中,电感部件具备有机树脂层,该有机树脂层被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直接夹着,不包含磁性体填料。此外,在上述中“直接夹着”不包括在夹持侧与被夹持侧之间隔着其他物体夹着的状态,而是指在夹持侧与被夹持侧之间相互直接接触的状态下夹着的状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之间的紧贴性。另外,有机树脂层不存在金属磁性体填料,因此也作为非磁性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磁饱和特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有机树脂层的最大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30μm以下。若有机树脂层的最大厚度为0.5μm以上,则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之间的紧贴性可进一步提高,并且磁饱和特性可进一步提高。若有机树脂层的最大厚度为30μm以下,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磁性层的金属磁性体填料、与第二磁性层的和该金属磁性体填料相邻的金属磁性体填料间的距离中,存在比第一磁性层内和第二磁性层内的相邻的金属磁性体填料间的距离大的距离。该情况下,优选在第一磁性层的金属磁性体填料、与和该金属磁性体填料相邻的第二磁性层的金属磁性体填料间的距离中,存在0.5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距离。若该距离中存在0.5μm以上的距离,则磁饱和特性可进一步提高。若该距离中存在3μm以下的距离,则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感部件的有效透磁率的降低。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的实施方式中,电感部件还具备被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直接夹着的空隙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具有被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直接夹着的空隙部,在使热冲击等负荷施加于电感部件的情况下,能够缓和因不同材料间的线膨胀系数之差而产生的应力。另外,空隙部也作为非磁性部发挥功能。因此,通过具有空隙部,能够提高磁饱和特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空隙部的最大厚度为0.5μm以上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螺旋布线,其卷绕在平面上;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它们位于在相对于卷绕有所述螺旋布线的平面而言的法线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所述螺旋布线的位置;垂直布线,其从所述螺旋布线向所述法线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磁性层的内部;以及外部端子,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层的表面,并与所述垂直布线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层的透磁率比所述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低。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7 JP 2017-201232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螺旋布线,其卷绕在平面上;第一磁性层和第二磁性层,它们位于在相对于卷绕有所述螺旋布线的平面而言的法线方向上从两侧夹着所述螺旋布线的位置;垂直布线,其从所述螺旋布线向所述法线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一磁性层的内部;以及外部端子,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层的表面,并与所述垂直布线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层的透磁率比所述第二磁性层的透磁率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层和所述第二磁性层包含金属磁性体填料和结合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磁性体填料的切面在所述第一磁性层的外侧主面上暴露。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层的外侧主面被有机树脂覆盖。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层的外侧主面的整个面被所述结合树脂覆盖,所述金属磁性体填料的切面未暴露。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层的所述金属磁性体填料大致为球形状,在所述第二磁性层的所述金属磁性体填料中存在扁平形状的填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形状的金属磁性体填料配置为:该金属磁性体填料的长径方向与卷绕有所述螺旋布线的平面大致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时,所述第二磁性层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边与所述扁平形状的金属磁性体填料的长径方向大致平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层包含金属磁性体压粉、金属磁性体板以及金属磁性体箔中的至少一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层中的所述金属磁性体压粉、所述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由雅国森敬介滨田显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