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ual clutch mechanism (10) for mounting between the engine and the transmission (400) of a motor vehicle. The dual clutch mechanism (10) comprises a first clutch (100), a second clutch (200), an o-axially extended sleeve with a rotating axis (O), which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input disk bracket at the connecting area, and an actuating system (300), including a housing (3). The housing contains a first cylindrical actuator (320) designed to engage or detach the first clutch (100) and a second cylindrical actuator (330) designed to engage or detach the second clutch (200) and a first force transfer member (105) designed to transfer the axial load to the first clutch (100) and the second force transfer member (205), which are designed to transfer the axial load to the second clutch. The surface of the clutch (200) and the second force transfer member (205) is designed to intersect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force transfer member (105).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dual clutch mechanism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紧凑的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机构的变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离合器机构,其设置在径向配置中并且例如用于汽车领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双离合机构的变速器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这样的双离合器机构,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第一和第二致动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允许产生负载以分别将第一和第二离合器配置在接合配置或脱离配置中。在每个致动器处产生的负载经由负载传递构件传递到对应的离合器。因此,致动器的运动被传递到对应的负载传递构件,该对应的负载传递构件又相对于对应的离合器的第二摩擦元件移动第一摩擦元件,以便将其配置在所述的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中。更具体地,已知已经允许减小其轴向尺寸的径向双离合器机构。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离合器(称为外部离合器)布置在大于第二离合器(称为内部离合器)的直径的直径上。因此,内部离合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外部离合器的中心部分中,并且与轴向双离合器机构相比可以减小轴向尺寸,代价是更大的径向尺寸。然而,径向双离合器机构的轴向尺寸可以减小的程度一方面受限于位于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内侧的某些机械元件的存在,诸如例如承受每个离合器的径向负载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离合器机构(10),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400)之间,所述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子组件,包括:带有旋转轴线(O)的第一离合器(100);径向位于第一离合器(100)内侧的第二离合器(200);轴向延伸的套筒(600),在连接区域(650)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入盘支架(109);包括壳体(307)的致动系统(300),所述壳体容纳:第一柱形致动器(320),其设计成轴向移动,以便使第一离合器(100)接合或脱离;第二柱形致动器(330),其设计成轴向移动,以便使第二离合器(200)接合或脱离;第一力传递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4 FR 16575821.一种双离合器机构(10),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和变速器(400)之间,所述双离合器机构(10)包括:子组件,包括:带有旋转轴线(O)的第一离合器(100);径向位于第一离合器(100)内侧的第二离合器(200);轴向延伸的套筒(600),在连接区域(650)处旋转地联接到第一离合器(100)和第二离合器(200)的输入盘支架(109);包括壳体(307)的致动系统(300),所述壳体容纳:第一柱形致动器(320),其设计成轴向移动,以便使第一离合器(100)接合或脱离;第二柱形致动器(330),其设计成轴向移动,以便使第二离合器(200)接合或脱离;第一力传递构件(105),其设计成将轴向负载传递到第一离合器(100)并由第一致动器(320)产生;第二力传递构件(205),其设计成将轴向负载传递到第二离合器(200)并由第二致动器(330)产生;其特征在于,在距离旋转轴线(O)的给定径向距离处,第二力传递构件(205)的面(2056)被设计成能够与属于第一力传递构件(105)的面对面(1056)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属于第一力传递构件(105)的面对面(1056)形成所述第一力传递构件(105)的内部径向延伸部分(1055)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离合器(100)配置在其接合配置中时,内部径向延伸部分(1055)至少部分地轴向插入第二力传递构件(205)的轴向定位为面对它的面(2056)中。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第二力传递构件(205)包括至少一个孔(280),以在第一致动器(320)轴向移动以接合第一离合器(100)时允许插入第一力传递构件(105)的内部径向延伸部分(10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第二力传递构件(205)的至少一部分孔(208)采用端部开口孔的形式。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离合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第二力传递构件(205)的至少一部分孔(280)采用所述第二力传递构件(205)的局部变薄部的形式,局部变薄部位于面对第一力传递构件(105)的面(2056)上。7.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里博特,D德尔普莱斯,L考马丁,G瓦罗奎奥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