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88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车辆碰撞时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乘员的体格以及碰撞能量等各种条件,可调节气囊缓冲垫内部压力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充气器(110);能够从座椅(102)的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的缓冲垫(104);被安装在缓冲垫(104)的规定位置并排放气体的排气孔(116);覆盖排气孔(116)并能够从缓冲垫(104)的内侧打开的贴片(122);与贴片(122)和座椅(102)的侧面的规定位置(束带切刀128)相连结,在缓冲垫(104)膨胀展开时将贴片(122)向车辆后方拉动,以打开排气孔(116)的束带(126);以及根据有关车辆状态的信息,可切断束带(126)的束带切刀(1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气囊装置,该侧气囊装置包括用于供给气体的充气器以及安装在车辆的座椅的侧面并且在气体的作用下从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的气囊缓冲垫。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车辆上,基本上都标准具备气囊装置。气囊装置是一种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工作的安全装置。在气压的作用下,使气囊缓冲垫膨胀展开,由此来承托乘员并进行保护。根据设置位置和用途的不同,气囊装置有各种类型。例如,为使得驾驶员免受来自前后方向的碰撞,而在转向盘的中央处设置有前气囊装置。此外,还有为使得乘员免受来自侧面碰撞等所导致的来自车宽方向的冲击,而在侧车窗上方的顶棚附近设置有帘式气囊装置。在座椅的侧部上设有侧气囊装置。气囊缓冲垫的形状是考虑到与乘员以及周边结构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而设定的。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气囊具备副驾驶席用的容量较大的气囊主体。专利文献1中,考虑到与乘员头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气囊主体内侧设有膨胀限制用束带。膨胀限制用束带从内侧来拉动气囊主体的基布,由此来抑制其膨胀以及对乘员所施加的负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422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使在侧气囊装置的气囊缓冲垫中,也要求采取措施抑制约束乘员时施加于乘员的负荷。例如,由气囊缓冲垫可施加到乘员的负荷会与车辆碰撞时的碰撞速度成正比地增大。尽管气囊缓冲垫的内部压力因作为气体供应源的充气器的输出而不同,但将充气器的输出本身根据碰撞速度来加以改变的话,结构就会变得复杂且费用较大,从这两方面来看并不是有效的方法。有鉴于这种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车辆碰撞时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乘员的体格以及碰撞能量等各种条件,可调节气囊缓冲垫内部压力的侧气囊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侧气囊装置所具有的代表性的结构特点在于具备:供应气体的充气器;气囊缓冲垫,其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侧面,并且能够在气体的作用下从车辆的侧面向前方膨胀;排气孔,其设置在气囊缓冲垫的规定位置处,用于排出气体;贴片,其覆盖排气孔并能够从气囊缓冲垫内侧打开该排气孔;束带,其与贴片和座椅侧面的规定位置相连接,并在气囊缓冲垫膨胀展开时向车辆后方拉动贴片以打开排气孔;传感器,其从车辆获取信息;束带切刀,其能够根据有关车辆状态的信息切断束带。根据上述结构,可根据有关车辆状态的信息对气囊缓冲垫的刚性进行调节。例如,在使用侧面碰撞用传感器和内置在座椅中的乘员的重量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获取有关于横向上的碰撞速度和乘员的体格的信息,并符合规定条件时可切断束带。例如,在横向的碰撞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乘员在横向的移动速度也变慢,因此即使是以高内压坚硬地膨胀的气囊缓冲垫,对于乘员的伤害值也不会变得那么高。此外,当乘员的体格为规定值以上时,例如,满足成年男性的值以上时,也可预测对碰撞能量的抵抗力高。因此,在横向的碰撞速度小于规定值或是乘员的体格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束带切刀则切断束带,封闭排气孔,以防止气体的排出,并保持气囊缓冲垫的高压状态。从而,可充分地约束乘员。另一方面,当横向的碰撞速度较快时,乘员的横向上的移动速度也增加,并且气囊缓冲垫对乘员的伤害值也容易变高。而且,当乘员的体格小于规定值时,例如,小于相当于成年男性的值时,也可预测到对碰撞能量的抵抗力低。因此,当碰撞速度在规定值以上或是乘员的体格小于规定值时,束带切刀则不移动,贴片被束带拉动以打开排气孔,气体从排气孔排出并抑制气囊缓冲垫的内部压力。因此,可以在对移动速度快的乘客或体格小的乘客进行约束时抑制乘员的伤害值。该侧气囊装置还可包括缝制部,其通过缝合将气囊缓冲垫中至少夹持排气孔的两侧的部分和贴片进行连接。该缝制部以平行的线性形状设置在夹持排气孔的两侧的部分。通过这些结构,贴片可以适当地连接到气囊缓冲垫上。上述排气孔可设置在气囊缓冲垫的车辆前侧边缘处。此外,排气孔还可设置在气囊缓冲垫的车宽方向的侧面中靠车辆前方的一侧。通过这些结构的排气孔也可以适当地排出气体。上述束带的长边方向中途部分与贴片相连接,并且束带的前端被连接到比排气孔更靠车辆前方的气囊缓冲垫的内侧。通过这种结构,也可以用束带拉动贴片以适当地打开排气孔。上述束带可以在排气孔中央与贴片相连接。通过这种结构的束带,也可以适当地拉动贴片。上述气囊缓冲垫的边缘凭借将基布缝合而成的外周缝制部而进行缝制,并且贴片的一端和束带的一端可以一起缝合到外周缝制部上。通过这种结构,贴片和束带可以简洁地连接到气囊缓冲垫上。另外,利用束带限制缓冲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膨胀,并且还可以通过在车宽方向上使缓冲垫更厚的膨胀来增加对乘员的约束力。上述贴片也可以具有在与束带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狭缝。通过狭缝打开,也可以适当地排出气体。此外,束带可以穿过狭缝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贯穿贴片。利用这种结构,可以适当地打开狭缝。上述充气器设置在气囊缓冲垫内部的车辆后方侧,并且该侧气囊装置还包括内囊和内部排气孔,其中,内囊被设置为,在气囊缓冲垫内部使用基布包围充气器,而内部排气孔设置在内囊的车辆前方侧并且气体可以通过该内部排气孔,束带可以穿过内部排气孔连接到贴片和座椅侧面上的规定部分。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内囊首先接收从充气器供给的气体,所以可以避免与乘员接触的部分的刚性突然升高。所述内部排气孔也可设置在通过直线连接贴片和座椅侧面上的规定部分的路径上。利用这种结构,束带能够以最短距离进行架设。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侧气囊装置,其能够根据车辆碰撞时的碰撞速度调节气囊缓冲垫的内部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所涉及的侧气囊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将图1的各气囊缓冲垫从各个方向观察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所涉及的侧气囊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所涉及的侧气囊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2(b)等的缝制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符号说明L1…束带长度L2…从排气孔到束带切刀的距离L3…实施方式2的束带的长度L4…从缓冲垫的前端到束带切刀的距离L5…实施方式3的束带的长度100…实施方式1的侧气囊装置102…座椅104…缓冲垫105…外周缝制部106…主面板106a…车宽方向左侧的主面板106b…车宽方向右侧的主面板108…座椅靠背110…充气器112…柱螺栓116…排气孔118…内囊120a…上方的内部排气孔120b…下方的内部排气孔122…贴片122a…贴片左侧边缘122b…贴片右侧边缘122c…贴片上侧边缘122b…贴片下侧边缘124a…左侧缝制部124b…右侧缝制部126…束带128…束带切刀130…连接件132…传感器134…控制部200…实施方式2的侧气囊装置202…排气孔204…贴片206…束带208…束带的前端300…实施方式3的侧气囊装置302…贴片302a…贴片的上侧边缘302b…贴片的下侧边缘304…狭缝306…束带308…束带的前端400a…变形例的上侧缝制部400b…变形例的下侧缝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尺寸、材料以及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解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除非特别说明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的限定。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充气器,其提供气体;气囊缓冲垫,其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侧面,并且能够在所述气体的作用下从该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排气孔,其设置在所述气囊缓冲垫的规定位置处,用于排出所述气体;贴片,其覆盖所述排气孔,并能够从所述气囊缓冲垫内侧开放;束带,其与所述贴片和所述座椅侧面的规定位置相连接,并在所述气囊缓冲垫膨胀展开时向车辆后方拉动所述贴片以开放所述排气孔;束带切刀,其能够根据有关车辆状态的信息切断所述束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20 JP 2016-1016141.一种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充气器,其提供气体;气囊缓冲垫,其安装在车辆座椅的侧面,并且能够在所述气体的作用下从该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排气孔,其设置在所述气囊缓冲垫的规定位置处,用于排出所述气体;贴片,其覆盖所述排气孔,并能够从所述气囊缓冲垫内侧开放;束带,其与所述贴片和所述座椅侧面的规定位置相连接,并在所述气囊缓冲垫膨胀展开时向车辆后方拉动所述贴片以开放所述排气孔;束带切刀,其能够根据有关车辆状态的信息切断所述束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气囊装置还具备缝制部,其通过缝合将所述气囊缓冲垫中至少夹持所述排气孔的两侧的部分和所述贴片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制部以平行的线性形状设置在夹持所述排气孔的两侧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被设置在所述气囊缓冲垫的车辆前方侧的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被设置在所述气囊缓冲垫的车宽方向的侧面中靠车辆前方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田口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