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态消声器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5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5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其包括消声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消声筒内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进气管、中间管和出气管,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消声筒由前向后分隔为第一消声腔、第二消声腔和第三消声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一孔阵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二消声腔,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二孔阵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所述中间管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中间管。本申请提供的双模态消声器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情况开启或关闭控制阀门,适时的调整消声器结构和背压,从而提高消声性能,减小发动机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态消声器和汽车
本申请涉及汽车消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和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消声器是汽车常用的组成部件,主要用于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产生的噪声,一方面需要满足消声性能(提高消声效果),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发动机动力性能要求(减小发动机功率损失),但这两方面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为达到更好的消声性能,需要增大背压,但背压增大时,会增大发动机功率损失。发动机在怠速、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时的噪声频率组成不同,背压也不相同。现有的消声器在发动机怠速、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下的结构相同,无法根据噪声频率组成调整消声器结构,且无法根据发动机转速情况调整背压大小,导致发动机在中高转速时功率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和汽车,以根据发动机转速情况适时调整消声器结构(通过开启或关闭控制阀门)和背压,从而提高消声性能,减小发动机功率损失。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其包括:消声筒,具有密封的前端和后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将所述消声筒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消声腔、第二消声腔和第三消声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一孔阵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二消声腔;进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前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二孔阵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中间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中间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所述中间管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中间管;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出气端穿过所述后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可选地,所述控制阀门位于所述中间管的出气端。可选地,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翻转阀瓣,所述翻转阀瓣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中间管,所述铰链的一端设有复位装置。可选地,所述翻转阀瓣的中部向所述中间管的进气端方向突出形成导流凸起。可选地,所述铰链偏离所述翻转阀瓣的中央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孔阵的区域的表面为凹凸形。可选地,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三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三孔阵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可选地,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还设有第四孔阵,所述第四孔阵靠近所述前端,且所述第四孔阵的外侧设有第一环形空腔,所述第一环形空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可选地,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五孔阵,所述第五孔阵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且所述第五孔阵的外侧设有第二环形空腔,所述第二环形空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双模态消声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双模态消声器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情况,适时调整消声器结构和背压,从而提高消声性能,减小发动机功率损失。一方面,通过开启或关闭中间管上的控制阀门,可以形成两种结构不同的消声通道,从而使消声器结构与噪声频率组成相适应,提高消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开启或关闭中间管上的控制阀门,可以改变通气量,从而调整背压,减小发动机功率损失。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模态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控制阀门连通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控制阀门阻断中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双模态消声器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双模态消声器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消声筒;10-前端;12-后端;14-第一消声腔;16-第二消声腔;18-第三消声腔;2-第一隔板;20-第一孔阵;3-第二隔板;4-进气管;40-第二孔阵;42-第三孔阵;44-第四孔阵;46-第一环形空腔;5-中间管;50-控制阀门;500-翻转阀瓣;502-铰链;504-复位装置;506-导流凸起;6-出气管;60-第五孔阵;62-第二环形空腔。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其包括消声筒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进气管4、中间管5和出气管6。消声筒1具有密封的前端10和后端12,可以理解地,前端10和后端12可以与消声筒1的主体部分一体成型,也可以设置成单独的部件并密封连接于消声筒1的两端;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消声筒1内,并将消声筒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消声腔14、第二消声腔16和第三消声腔18;进气管4、中间管5和出气管6设置于消声桶内,分别穿过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使进气管4、第三消声腔18、中间管5、第一消声腔14和出气管6依次连通,形成高频消声通道。具体地,进气管4的进气端穿过前端10连通消声筒1的外部,进气管4的出气端位于第三消声腔18内;中间管5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位于第三消声腔18和第一消声腔14内;出气管6的进气端位于第一消声腔14内,出气管6的出气端穿过后端12连通消声筒1的外部。通过改变进气管4、中间管5和出气管6的端部在对应的消声腔(第一消声腔14、第二消声腔16或第三消声腔18)延伸的长度,可以调整双模消声器消除的噪声频率,以适应不同的发动机功率或发动机转速。其中,进气管4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孔阵40,并通过第二孔阵40连通第二消声腔16;第一隔板2上设有第一孔阵20,通过第一孔阵20连通第二消声腔16和第一消声腔14;从而使进气管4、第二孔阵40、第二消声腔16、第一孔阵20、第一消声腔14和出气管6依次连通,形成第一低频消声通道。进一步地,中间管5设有控制阀门50,通过控制阀门50连通或阻断中间管5,从而开启或关闭高频消声通道(第一低频消声通道处于常开状态)。具体地,控制阀门50根据发动机转速连通或阻断中间管5。也就是说,当发动机处于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筒,具有密封的前端和后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将所述消声筒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消声腔、第二消声腔和第三消声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一孔阵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二消声腔;进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前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二孔阵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中间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中间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所述中间管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中间管;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出气端穿过所述后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态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筒,具有密封的前端和后端;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将所述消声筒的内腔分隔为第一消声腔、第二消声腔和第三消声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一孔阵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二消声腔;进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穿过所述前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孔阵,并通过所述第二孔阵连通所述第二消声腔;中间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中间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三消声腔内,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所述中间管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中间管;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消声筒内,并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出气管的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内,出气端穿过所述后端连通所述消声筒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位于所述中间管的出气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