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装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01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货物装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在所述平台本体上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梁组件、第二承载梁组件、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均可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均为斜面,相对的两个所述斜面构成装载货物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货物装载平台,满足不同的运载要求,并有效减少冲击力,防止圆柱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货物转运过程的稳定性。

Cargo Load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go loading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platform body and a first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 secon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 thir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nd a fourth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rranged in parallel on the platform body in turn; the secon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nd the thir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can all mov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latform body; the first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nd the fourth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can mov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latform body. The fourth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is fixed on the platform body; the first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the secon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the third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nd the fourth load-bearing beam assembly are inclined side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platform body, and the two opposite inclined surfaces constitute grooves for loading goods. Through the cargo load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meets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impact force, prevents the displacement of cylindrical cargo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argo transshipmen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货物装载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货物装载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铁路平车装载运输圆柱形货物时,对平车装载运输圆柱形货物的捆绑加固,都是采用多股铁线或绳索捆绑,绞棒绞绕绷紧的加固方法。这种加固方法单股受力不均、操作复杂、浪费严重、运输成本高、装卸现场杂乱无章,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惯性作用而产生位移,极易产生捆绑松动而又无法紧固,存在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的隐患,且难以满足不同的装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物装载平台,以在满足不同的装载要求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惯性作用而产生位移,存在交通运输安全事故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物装载平台,所述货物装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在所述平台本体上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梁组件、第二承载梁组件、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均可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均为斜面,相对的两个所述斜面构成装载货物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货物装载平台还包括: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五承载梁组件和第六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五承载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一侧;所述第五承载梁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相对的一侧为斜面;所述第六承载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一侧,所述第六承载梁组件与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相对的一侧为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承载梁单元,每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包括承载梁底座、第一腹板和两个第一支撑板;所述承载梁底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腹板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承载梁底座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腹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的数量为多组,各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沿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各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对应的各所述第一腹板均通过第一加强板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承载梁单元,每组所述第二承载梁单元包括第二腹板、第一顶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腹板沿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腹板的顶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梁单元为多组,各组所述第二承载梁单元沿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各组所述第二承载梁单元对应的各所述第二腹板均通过第二加强板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本体上还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端设有端梁,所述端梁固定在所述平台本体的顶角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六承载梁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承载梁单元,每组所述第三承载梁单元包括第三腹板、第二顶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腹板沿平行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板相连;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上,底面与所述第三腹板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向远离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三腹板斜上;且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顶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相连。进一步地,各所述端梁的两端均设有角件,所述端梁顶部设置的所述角件中设置有扭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沿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的方向依次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之间的间距与待装货物的直径相匹配;多个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沿远离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的方向依次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之间的间距与待装货物的直径相匹配。(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物装载平台,通过在在平台本体上设置依次平行的第一承载梁组件、第二承载梁组件、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将第二承载梁组件和第三承载梁组件活动设置在平台本体上,并将第一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固定在平台本体上,使得在第二承载梁组件和第三承载梁组件相互靠近至第一预设距离时,第一承载梁组件和第二承载梁组件之间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之间也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在第二承载梁组件和第三承载梁组件相互远离至第二预设距离时,第二承载梁组件和第三承载梁组件之间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以使其能够在不同的装载货物的凹槽内放置圆柱形货物,满足不同的运载要求,同时通过该货物装载平台运输货物,能够有效减少冲击力,防止圆柱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货物转运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示意图;图5是图4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五优选实施例中提供的货物装载平台的实际装载货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货物装载平台,该货物装载平台可用于装载诸如卷钢等柱状货物,并且该货物装载平台可以被放入诸如集装箱中,或者与其他的底架相连接。如图1所示,该货物装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1和在平台本体1上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梁组件11、第二承载梁组件12、第三承载梁组件13和第四承载梁组件14。其中,第二承载梁组件12和第三承载梁组件13为活动组件,均可沿平台本体1的长度方向活动,以使第二承载梁组件12和第三承载梁组件13可沿靠近或远离第三承载梁组件13或第二承载梁组件12的方向移动。第一承载梁组件11和第四承载梁组件14为固定组件,固定在平台本体1上。第一承载梁组件11、第二承载梁组件12、第三承载梁组件13和第四承载梁组件14位于平台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侧面均为斜面,相对的两个斜面构成装载货物的凹槽。具体地,在第二承载梁组件12和第三承载梁组件13相互靠近至第一预设距离时,第一承载梁组件11和第二承载梁组件12之间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例如V型槽,第三承载梁组件13和第四承载梁组件14之间也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在第二承载梁组件12和第三承载梁组件13相互远离至第二预设距离时,第二承载梁组件12和第三承载梁组件13之间形成装载货物的凹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装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在所述平台本体上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梁组件、第二承载梁组件、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均可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均为斜面,相对的两个所述斜面构成装载货物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装载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在所述平台本体上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承载梁组件、第二承载梁组件、第三承载梁组件和第四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均可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侧面均为斜面,相对的两个所述斜面构成装载货物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装载平台还包括: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五承载梁组件和第六承载梁组件;所述第五承载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一侧;所述第五承载梁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相对的一侧为斜面;所述第六承载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远离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一侧,所述第六承载梁组件与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相对的一侧为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承载梁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承载梁单元,每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包括承载梁底座、第一腹板和两个第一支撑板;所述承载梁底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一腹板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竖直设置在所述承载梁底座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所述平台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腹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的数量为多组,各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沿所述平台本体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各组所述第一承载梁单元对应的各所述第一腹板均通过第一加强板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装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梁组件和所述第四承载梁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祝孙勇生董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睿力恒一物流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