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减振器以及用于连接减振管和附接单元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75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1),特别用于车辆的底盘,减振器包括减振管(2)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减振管(2)至少部分地填充有减振液,活塞杆(3)能够在减振管中往复运动,其中,工作活塞(4)能随活塞杆(3)往复运动,减振管(2)的内部空间通过工作活塞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空间(5)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空间(6),其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与减振管(2)通过至少一个通流件(8,8’)流体密封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通流件(8,8’)沿与减振管(2)的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减振管(2)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的减振器以及用于连接减振管和附接单元的连接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减振器和一种用于连接减振管和附接单元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由大量的实施方式已知。轴向平行于减振器的减振管的模块管连接是已知的,其中为了这种模块管的竖直取向必须在车辆中提供为此所需的空间。对于没有用于布置模块管所需空间的车辆,没有布置模块管的替代方案是已知的。从DE102012111936A1中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减振器,用于将外部的模块管与减振管轴向平行地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减振器,其中避免了上述缺点。特别地,借助该减振器应当提供已知减振器的替代解决方案。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器还应提供在狭窄的车辆空间中安装的可能性。另外,应当在减振器的减振管和附接单元之间实现流体密封的连接。此外,应当容易且可行地制造能够与减振管流体密封地连接的模块。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减振器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实现,该连接件用于流体密封地连接减振管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器具有相比常规减振器的优点:能够特别用于受限制的车辆空间并且能够不平行于轴向地布置附接单元,特别是模块管。另外,能够容易且可行地制造能够与减振管流体密封地连接的模块。此外,附接单元能够以不同距离和/或沿不同于与减振管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的方向布置在减振器的减振管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减振器,特别是设计用于车辆底盘,减振器包括减振管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减振管至少部分地填充有减振液,活塞杆能够在减振管中往复运动,其中,工作活塞能随活塞杆往复运动,减振管的内部空间通过工作活塞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空间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空间,其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与减振管通过至少一个通流件流体密封地连接,其中,至少一个通流件沿与减振管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减振管上。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主题是一种连接件,用于流体密封地连接减振管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出口侧的通流件,其中,连接件在连接件的至少一个通流件的至少两个出口侧上具有凹入的凹部,用于在第一出口侧连接减振管并且在另外的出口侧连接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其中,凹入的凹部朝向不同的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附接单元被理解为布置在减振器的减振管上的、影响减振效果的装置。特别地,附接单元能够是模块管,泵装置,气体罐,测量元件(尤其是传感器)或其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通流件被理解为将减振器的减振管与减振器的附接单元流体密封地连接的元件。通过通流件,流体能够在减振器的减振管和减振器的附接单元之间流动。布置在减振管上的通流件上可以通过布置在减振管上开口,特别是孔,钻孔,穿孔板,套筒,管件或其组合由减振管的流体流动通过。布置在减振管上的开口也可以这样布置,使得开口通向减振管的中轴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流体是液体和/或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径向被理解为从减振管的中轴线上的点垂直延伸的任何方向。例如,第一通流件可以沿与减振管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减振管上,特别地第一通流件不对准减振管的中轴线,并且另外的通流件可以沿减振管的径向布置,特别地另外的通流件对准减振管的中轴线。不同的方向例如被理解为相反的方向、相对彼此偏转地布置的方向、相对彼此移位地布置的方向,和其组合。特别地,用于在第一出口侧连接减振管且用于在另外的出口侧连接附加的附接单元的凹入的凹槽朝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彼此以90°的角度相互偏转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出口侧被理解为至少一个通流件的接口侧。例如,减振管或附接单元可以连接在连接件的出口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在不对准减振管的中轴线的方向上布置至少一个通流件。特别地,这样布置至少一个通流件,使得通流件的纵向轴线在减振管的中轴线旁边延伸。例如,能够这样布置至少一个通流件,使得通流件的纵向轴线以相对减振管的轴向成锐角或钝角地布置并且在减振管的中轴线旁边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通流件以相对于减振管的轴向成90°的范围的角度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减振管上布置至少两个通流件,其中,至少两个通流件沿与减振管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减振管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通流件的各自的中心点在减振管的轴向上布置在减振管的各自不同横截面上。特别地,至少两个通流件在减振管的轴向上彼此对角地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在减振管上布置至少两个通流件,其中,至少两个通流件相对于减振管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通流件具有不同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通流件,特别是至少两个通流件,布置在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中,特别是连接法兰中。特别地,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能够选自支承架(特别是金属支承架)、塑料体、三维结构或框架或其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通流件与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以一体结合、确闭锁紧或非积极的方式连接。例如,至少一个通流件可以形成在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中,特别是由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制成。例如,附加的连接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流件并且可以作为成型件,特别作为注塑部件来制造。例如,至少一个通流件,特别作为管件,可以被至少一个附加的连接件包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附加的连接件在减振管纵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在一端相比该附加的附接单元的另一端延伸超过减振管的中轴线更多。例如,这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在至少一个通流件上的布置和/或通过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的几何构造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沿与减振管的纵向轴线不同的方向布置。特别地,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能够与平行于减振管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以相对减振管的纵向轴线成从10°至90°的范围的角度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以相对减振管的纵向轴线成90°的角度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个通流件沿与连接件的通流方向的中轴线不同的方向布置在连接件中。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振器。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减振器的立体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根据图1的减振器的纵向剖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根据图1的减振器的侧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根据图1的减振器的连接件的视图,以及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减振器1的立体斜视图,减振器1包括减振管2、活塞杆3、连接件9和附接单元7。在连接件9中布置以虚线示出的通流件8,8',其中,借助通流件8,8'流体密封地将减振管2与附接单元7连接。所示的通流件8,8'对角布置。附接单元7相对于减振管纵向成90°的角度。图2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根据图1的减振器1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在活塞杆3的伸入到减振管2中的端部处示出了布置在其上的工作活塞4。工作活塞4将减振管2的内部空间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空间5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空间6。以虚线示出的通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1),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底盘,所述减振器包括减振管(2)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所述减振管(2)至少部分地填充有减振液,活塞杆(3)能够在所述减振管中往复运动,其中,工作活塞(4)能随所述活塞杆(3)往复运动,所述减振管(2)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工作活塞(4)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空间(5)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空间(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与所述减振管(2)通过至少一个通流件(8,8’)流体密封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流件(8,8’)沿与所述减振管(2)的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所述减振管(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8 DE 102016214672.61.一种减振器(1),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底盘,所述减振器包括减振管(2)和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所述减振管(2)至少部分地填充有减振液,活塞杆(3)能够在所述减振管中往复运动,其中,工作活塞(4)能随所述活塞杆(3)往复运动,所述减振管(2)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工作活塞(4)分成活塞杆侧的工作空间(5)和远离活塞杆的工作空间(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附接单元(7)与所述减振管(2)通过至少一个通流件(8,8’)流体密封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流件(8,8’)沿与所述减振管(2)的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所述减振管(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流件(8,8’)以相对所述减振管(2)的轴向成90°的角度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振管(2)上布置至少两个通流件(8,8’),所述至少两个通流件(8,8’)沿与所述减振管(2)的径向不同的方向布置在所述减振管(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通流件(8,8’)的各自的中心点在所述减振管的轴向上布置在所述减振管(2)的各自不同的横截面上。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内斯·道博奥勒·格茨克劳斯·施密特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