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8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馈能式减震器,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缸体内壁与活塞体径向表面为间隙配合,活塞体的下端面设有活塞杆,该活塞杆穿过下盖板中心的通孔与下吊环固定;上盖板的底面垂直设置一对轴承座,主轴的一端和中部通过深沟球轴承分别与轴承座固定,另一端穿过缸体的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超越离合器一和超越离合器二的内圈通过键配合并列与主轴固定,超越离合器一的外圈与水平连杆一的一端固定,超越离合器二的外圈与水平连杆二的一端固定。下连杆一、下连杆二的下部均套有弹簧,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中间板的下表面、活塞体的上端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二的国家,截止2018年,汽车保有量约为1.9亿辆。每年传统汽车消耗的石油量约占整个石油消费总量的1/3,汽车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年来,在政府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一线城市限购限行政策推高传统汽车牌照持有成本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势在必行。但当前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有一点严重的劣势:新能源汽车行程普遍较短。如果能够将新能源汽车减震器耗散掉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汽车能耗,提高汽车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促进新能源汽车更快的普及。据检索,目前已有将汽车振动能量回收的馈能式减震器,如申请号为201711009478.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有发电功能的汽车减震器,其包括能量再生组件、减震组件、减震座和减震活塞。轴承座内设置有减震活塞,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包括发电机(5)和一对超越离合器,设有上吊环(1)的上盖板(2)、下盖板(12),它们分别与缸体(8)的上、下两端固定,其特征在于:缸体(8)内壁与活塞体(11)径向表面为间隙配合,活塞体(11)的下端面设有活塞杆,该活塞杆穿过下盖板(12)中心的通孔与下吊环(13)固定;上盖板(2)的底面垂直设置一对轴承座(17),主轴(4)的一端和中部通过深沟球轴承(22)分别与轴承座(17)固定,另一端穿过缸体(8)的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发电机(5)的输入轴连接;超越离合器一(21)和超越离合器二(19)的内圈通过键配合并列与主轴(4)固定,超越离合器一(21)的外圈与水平连杆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包括发电机(5)和一对超越离合器,设有上吊环(1)的上盖板(2)、下盖板(12),它们分别与缸体(8)的上、下两端固定,其特征在于:缸体(8)内壁与活塞体(11)径向表面为间隙配合,活塞体(11)的下端面设有活塞杆,该活塞杆穿过下盖板(12)中心的通孔与下吊环(13)固定;上盖板(2)的底面垂直设置一对轴承座(17),主轴(4)的一端和中部通过深沟球轴承(22)分别与轴承座(17)固定,另一端穿过缸体(8)的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发电机(5)的输入轴连接;超越离合器一(21)和超越离合器二(19)的内圈通过键配合并列与主轴(4)固定,超越离合器一(21)的外圈与水平连杆一(20)的一端固定,超越离合器二(19)的外圈与水平连杆二(23)的一端固定,水平连杆一(20)和水平连杆二(23)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连杆一(6)、上连杆二(16)的上端通过销柱连接;上连杆一(6)、上连杆二(16)的下端分别与下连杆一(9)、下连杆二(15)的上端通过销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涛李海冯岩王伟郭亮孙梦蝶吴镭韩磊潘亚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