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却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56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冷却接头,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及铜芯接头本体,所述铜芯接头本体包括放置在模具冷却孔内的盲管及由该盲管的开口向外延伸的铜芯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水冷却接头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安装在模具上用于热交换降温的开孔中后,具有高效的散热效果,所述进水管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进水口,这些冷却水进水口对铜芯接头本体进行降温,间接与模具形成热交换,由于进水口位于靠近铜芯接头本体处、出水管位于远离铜芯接头本体的圆心处,这样的排布方式使得温度较高的水流远离铜芯接头主体,提高了降温效果。

A Water Cooling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ast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water cooling joint,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pipe, an outlet pipe and a copper core joint body. The copper core joint body comprises a blind pipe placed in a cooling hole of a die and a copper core retainer ring extending outward from the opening of the blind pip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water cooling joint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has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after being installed in the opening of the mould for heat exchange cooling.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 several cooling water intakes, which cool the copper core joint body indirectly and form heat exchange with the mould, because the water inlet is located near the copper core joint body. The core joint body and the outlet pipe are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far from the copper core joint body. This arrangement makes the flow with higher temperature far away from the copper core joint body and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却接头
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是一种水冷却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低压铸造及差压铸造过程中,铝液充型完毕后普遍采用局部冷却方式对铸件各部进行冷却,以期达到顺序凝固的目的同时,加快铸造节拍,提高压铸生产效率,而且又能保证铸件的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此种局部冷却方式俗称为“点冷”,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冷却水在模具待冷却部位柱形孔内形成一循环回路,通过热点交换将模具温度降低,从而间接降低模腔内铸件的温度,达到冷却铸件的目的。在传统的冷却接头中,模具的表面开有盲孔,中间管插入该盲孔,中间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套在中间管内并延伸到盲孔端,出水管的一端套在中间管和进水管之间的中间。在实际的使用中,冷却水从进水管流入到达盲孔内,随机从中间管流经出水管流出,完成冷却过程。这种形式冷却水和模具直接接触,由于冷却水的温度和模具温度温差较大,冷却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热应力,产生激冷现象,如果模具冷却部件周边壁厚较薄,在这种周期性冷热交替的激冷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模具变形、甚至模具开裂,一旦模具开裂,便永久不能修复,只有报废。申请号为“201720011916.6”、授权公告号为“CN206543871U”、名称为“一种间接水冷却接头”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间接水冷却接头,所述的间接水冷却接头包括出水管接头、铜芯接头主体、进水管接头构成,所述的铜芯接头主体包括处于液体联通的主体盲管部分和主体接头部分,所述主体盲管部分安装到模具表面的盲管中,主体接头部分包括两个或者多个的主体开放接头,所述的铜芯接头主体固定到模具表面,所述的出水管接头和进水管接头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或多个,并且分别固定到所述的主体开放接头,所述的进水管接头连接到进水导流管,并且所述的金水导流管延伸到主体盲管部分内部。该间接水冷却接头的结构较为复杂,此外,由于进水管位于靠近中心处、出水管位于外圈,且铜芯接头主体结构进一步限制了热交换的速度,影响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安装在模具上用于热交换降温的开孔中后,具有高效散热效果的水冷却接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冷却接头,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及铜芯接头本体,所述铜芯接头本体包括放置在模具冷却孔内的盲管及由该盲管的开口向外延伸的铜芯挡圈;所述铜芯接头本体上覆盖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贯穿设有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盖体并伸至所述铜芯接头本体的盲管处;所述进水管由直管及弯管组成,其中:所述直管的管壁呈中空状,在所述直管的外侧管壁上开设若干进水口,该直管套设在所述出水管与盲管之间;所述弯管的一端穿出所述该盖体的上表面,该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直管的外侧管壁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的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铜芯接头本体的盲管开口端所在平面齐平。优选地,在所述直管的外侧侧壁上的进水口呈平均设置。优选地,所述的直管的外侧底部开设的进水口的个数为四个,这四个进水口沿直管的外侧底部的周向均布。所述的铜芯接头本体的盲管过盈配合在模具表面用于热交换降温的开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水冷却接头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安装在模具上用于热交换降温的开孔中后,具有高效的散热效果,所述进水管上均布有多个冷却水进水口,这些冷却水进水口对铜芯接头本体进行降温,间接与模具形成热交换,由于进水口位于靠近铜芯接头本体处、出水管位于远离铜芯接头本体的圆心处,这样的排布方式使得温度较高的水流远离铜芯接头主体,提高了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铜芯接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11-直管12-弯管13-进水口2-出水管3-铜芯接头本体31-盲管32-铜芯挡圈4-盖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水冷却接头,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及铜芯接头本体3,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包括放置在模具冷却孔内的盲管31及由该盲管31的开口向外延伸的铜芯挡圈32;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上覆盖有盖体4,所述盖体4上贯穿设有所述进水管1及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贯穿所述盖体4并伸至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的盲管31处;所述进水管1由直管11及弯管12组成,其中:所述直管11的管壁呈中空状,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管壁上开设若干进水口13,该直管11套设在所述出水管2与盲管31之间;所述弯管12的一端穿出所述该盖体4的上表面,该弯管1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管壁的上方。所述的出水管2的进水端与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的盲管开口端所在平面齐平。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侧壁上的进水口13呈平均设置。所述的直管11的外侧底部开设的进水口13的个数为四个,这四个进水口13沿直管11的外侧底部的周向均布。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却接头,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及铜芯接头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包括放置在模具冷却孔内的盲管(31)及由该盲管(31)的开口向外延伸的铜芯挡圈(32);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上覆盖有盖体(4),所述盖体(4)上贯穿设有所述进水管(1)及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贯穿所述盖体(4)并伸至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的盲管(31)处;所述进水管(1)由直管(11)及弯管(12)组成,其中:所述直管(11)的管壁呈中空状,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管壁上开设若干进水口(13),该直管(11)套设在所述出水管(2)与盲管(31)之间;所述弯管(12)的一端穿出所述该盖体(4)的上表面,该弯管(1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管壁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却接头,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及铜芯接头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包括放置在模具冷却孔内的盲管(31)及由该盲管(31)的开口向外延伸的铜芯挡圈(32);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上覆盖有盖体(4),所述盖体(4)上贯穿设有所述进水管(1)及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贯穿所述盖体(4)并伸至所述铜芯接头本体(3)的盲管(31)处;所述进水管(1)由直管(11)及弯管(12)组成,其中:所述直管(11)的管壁呈中空状,在所述直管(11)的外侧管壁上开设若干进水口(13),该直管(11)套设在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月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振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