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91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从将蓄电池与逆变器装置连接的电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具备蓄电池、逆变器装置及将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装置连接的线束。在所述蓄电池处固定所述线束的蓄电池固定端与在所述逆变器装置处固定所述线束的逆变器固定端之间的所述线束的长度L是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的上升波长λ相关的参数λa的整数倍,所述参数λa为0.462λ≤λa≤0.538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在避免将配置于车辆前部的逆变器装置与配置于车辆后部或车辆下部的蓄电池电连接的电线束同其他的设备相干涉的同时,配置该电线束的车辆(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2/063399)。此外,上述以往技术的车辆存在如下可能:在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产生于电线束的谐振电流增大,从电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增大。期望抑制与此相伴地由从电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导致电子设备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从将蓄电池与逆变器装置连接的电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具备:蓄电池;逆变器装置;以及线束,其将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装置连接,在所述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中,在所述蓄电池处固定所述线束的蓄电池固定端与在所述逆变器装置处固定所述线束的逆变器固定端之间的所述线束的长度L是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的上升波长λ相关的参数λa的整数倍,所述参数λa为0.462λ≤λa≤0.538λ。(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线束具备绕线部。(3)在上述(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绕线部配置于在正面观察下不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重合的位置。(4)在上述(2)或(3)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具备将所述绕线部固定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固定构件。(5)在上述(4)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构件接合于减振器壳体。(6)在上述(4)或(5)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构件具备朝向下方折弯的弯折部。(7)在上述(4)~(6)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构件具备对所述绕线部的多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支承的多个支承部。(8)在上述(4)~(7)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构件具备弯曲凸缘部。(9)在上述(4)~(8)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线束具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蓄电池侧线束和与所述逆变器装置连接的逆变器侧线束,所述固定构件具备覆盖部,该覆盖部覆盖所述蓄电池侧线束与所述逆变器侧线束的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10)在上述(2)~(9)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线束具备覆盖所述绕线部的加捻管。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1)的方案,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的上升波长λ是由在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产生的开关电流的高频成分引起的噪声电流的波长。将线束的长度L设为相对于上升波长λ的1/2倍左右而言的整数倍,由此,能够抑制由噪声电流引起的谐振电流的增大,能够降低与谐振电流相伴地从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将参数λa设为0.462λ≤λa≤0.538λ,将线束的长度L设为参数λa的整数倍,由此,在实际的电动车辆中能够将从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降低到预定的规定值以下。另一方面,当参数λa小于0.462λ或大于0.538λ时,从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大于预定的规定值,电磁噪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发生故障。在上述(2)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绕线部容易地调整线束的长度L。绕线部能够抑制配置所需的空间增大并且容易延长线束。在上述(3)的情况下,即使是动力传动系沿电动车辆的前后方向位移的情况,绕线部也不会与动力传动系发生干涉,因此能够确保电气安全性。在上述(4)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固定绕线部,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制造效率。在上述(5)的情况下,固定构件能够增大减振器壳体的板厚,增大减振器壳体的刚性。由此,能够提高电动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能。在上述(6)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固定构件的刚性,能够与刚性的增大相伴地降低固定构件的厚度。另外,能够使电动车辆的发动机罩变低,能够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及美观。在上述(7)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线束及绕线部的摆动,抑制噪音及振动的产生。在上述(8)的情况下,即使是线束及绕线部摆动的情况,也能够防止线束及绕线部直接接触或碰撞车身。在上述(9)的情况下,构成为能够分解线束,由此,能够确保制造容易性。由于具备覆盖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覆盖部,因此能够防止在电动车辆的检查期间等情况下误将线束的连接解除。在上述(10)的情况下,与例如利用波纹管等覆盖绕线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绕线径,能够提高车辆搭载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一部分结构的图。图2是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前部结构的一部分所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前部结构的一部分所得到的立体图。图4是从上方侧朝向下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所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所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一部分分解示出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产生的开关电流及噪声电流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逆变器装置的开关元件的寄生电感、寄生电容及栅极电阻的图。图9是表示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噪声电流的信号源观察到的电线束的阻抗等效电路的图。图10是表示与图9所示的阻抗等效电路建立对应关系的LCR并联谐振电路的图。图11是将图9所示的阻抗等效电路与图10所示的LCR并联谐振电路建立对应关系,并通过模拟来算出相对于作为输入电流的噪声电流而言的电抗器电流及电容器电流的电流波形所得到的第一结果。图12是将图9所示的阻抗等效电路与图10所示的LCR并联谐振电路建立对应关系,并通过模拟来算出相对于作为输入电流的噪声电流而言的电抗器电流及电容器电流的电流波形所得到的第二结果。图13是表示图9所示的阻抗等效电路中的阻抗与电线束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4表示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进行的实际试验得到的数据,是表示从电线束放射的电磁噪声与电线束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利用绕线部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束的长度延长预定长度后的情况下的电磁噪声的放射级别的测定结果的一例的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束的长度为初始长度的情况下的电磁噪声的放射级别的测定结果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是将搭载于电动车辆1的蓄电池11与对马达12进行控制的逆变器装置13电连接的电线束14的布置结构。例如,电动车辆1是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辆及燃料电池车辆等。电动机动车将蓄电池作为动力源来进行驱动。混合动力车辆将蓄电池及内燃机作为动力源来进行驱动。燃料电池车辆将燃料电池作为驱动源来进行驱动。例如,马达12是空调装置的电动压缩机所具备的泵驱动用马达、电动车辆1的行驶驱动用马达、或发电用马达等。例如,逆变器装置13是驱动泵驱动用马达进行旋转的泵用逆变器装置、驱动行驶驱动用马达进行旋转的行驶用逆变器装置、或控制发电用马达的发电用逆变器装置等。以下,对电动车辆1是混合动力车辆、马达12是电动压缩机的泵驱动用马达、逆变器装置13是泵用逆变器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的一部分结构的图。图2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具备:蓄电池;逆变器装置;以及线束,其将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装置连接,所述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处固定所述线束的蓄电池固定端与在所述逆变器装置处固定所述线束的逆变器固定端之间的所述线束的长度L是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的上升波长λ相关的参数λa的整数倍,所述参数λa为0.462λ≤λa≤0.538λ。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1 JP 2017-1812431.一种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具备:蓄电池;逆变器装置;以及线束,其将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装置连接,所述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处固定所述线束的蓄电池固定端与在所述逆变器装置处固定所述线束的逆变器固定端之间的所述线束的长度L是与所述逆变器装置的驱动时的上升波长λ相关的参数λa的整数倍,所述参数λa为0.462λ≤λa≤0.538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具备绕线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配置于在正面观察下不与所述电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重合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具备将所述绕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野哲毛利年克中谷浩纪宫本真吾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