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轨轨道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2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轨轨道梁,包括:内部中空的轨道梁本体,轨道梁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锯齿结构;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卡合在一起;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能够通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两段轨道梁进行对接安装时,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正好可以互相配合,提高了安装时候的准确性,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锯齿结构使两个轨道梁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受力面积,可以很好的避免热胀冷缩的问题,提高了车辆过两个轨道梁接缝处的震颤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轨轨道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中的轨道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轨轨道梁。本申请所述微轨是指:轨道宽度为600mm以下的悬挂式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微轨车辆是小型车辆在专用的轨道或专用道路上自动行驶的微型小车,可用于路网支线或旅游景区。轨道梁采用钢构进行加工,传统的两段轨道梁的安装处直接采用法兰进行安装,热胀冷缩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气温较低时会在法兰的接触面位置会产生一定的缝隙,安装定位精度低,同时因轨道梁的加工误差也会导致两段梁的接缝处存在安装不平顺,在微轨车辆路过时会产生震颤的问题,影响微轨车辆的速度和部件的使用寿命。研发针对适用于微轨车辆运行的轨道梁连接结构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微轨轨道梁,以解决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轨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内部中空,其内部能够容纳走行部;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卡合在一起;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能够通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优选的,所述轨道梁本体包括:顶壁,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顶部;两个侧壁,其分别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底壁,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所述底壁中部开设用于走行部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轨道梁本体通长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包括:第一侧壁锯齿,所述第一侧壁锯齿分布在侧壁上,且与所述侧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包括:第三侧壁锯齿,所述第三侧壁锯齿分布在侧壁上,且与所述侧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侧壁锯齿和第三侧壁锯齿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相互卡合后二者之间留有预定的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包括:第二底壁锯齿,所述第二底壁锯齿分布在底壁上,且与所述底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包括:第四底壁锯齿,所述第四底壁锯齿分布在底壁上,且与所述底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底壁锯齿和第四底壁锯齿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相互卡合后二者之间留有预定的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锯齿、第二侧壁锯齿、第三底壁锯齿和第四底壁锯齿分别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锯齿齿顶和锯齿齿根,所述锯齿齿顶和锯齿齿根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优选的,所述锯齿齿顶和锯齿齿根的内侧边缘为倒角结构。优选的,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为U型结构,固定在顶壁和两个侧壁外;所述连接法兰上开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连接法兰将二者固定在一起。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轨道梁本体的连接法兰之间设有法兰垫片,所述法兰垫片与连接法兰的结构形状相匹配,所述法兰垫片上开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通孔。优选的,用于固定所述连接法兰的螺栓与连接法兰之间设有垫片,其螺母与垫片之间设有弹性垫圈。优选的,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安装定位结构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置结构相匹配,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梁本体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的定位结构进行定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轨道梁本体的两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卡合在一起,这样在两段轨道梁进行对接安装时,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正好可以互相配合,提高了安装时候的准确性,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锯齿结构使两个轨道梁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受力面积,可以很好的避免热胀冷缩的问题,提高了车辆过两个轨道梁接缝处的震颤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有连接法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处的仰视局部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区域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B区域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7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轨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100,所述轨道梁本体100内部中空,其内部能够容纳走行部;所述轨道梁本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200,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锯齿结构300;所述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100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卡合在一起;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100能够通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100,轨道梁本体100的两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卡合在一起,这样在两段轨道梁进行对接安装时,第一锯齿结构200和第二锯齿结构300正好可以互相配合,提高了安装时候的准确性,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锯齿结构使两个轨道梁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了两者之间的受力面积,可以很好的避免热胀冷缩的问题,提高了车辆过两个轨道梁接缝处的震颤问题。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本体100包括:顶壁110,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顶部;两个侧壁120,其分别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底壁130,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所述底壁130中部开设用于走行部通过的通道140,所述通道140与轨道梁本体100通长设置。优选的,顶壁110、两个侧壁120、底壁130围成长方体结构,走行部通过通道140与车体连接,整个走行部在轨道梁本体100内壁运行。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锯齿结构200包括:第一侧壁锯齿210,所述第一侧壁锯齿210分布在侧壁120上,且与所述侧壁120在同一平面内;第二底壁锯齿220,所述第二底壁锯齿220分布在底壁130上,且与所述底壁130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锯齿结构300包括:第三侧壁锯齿310,所述第三侧壁锯齿310分布在侧壁120上,且与所述侧壁120在同一平面内;第四底壁锯齿320,所述第四底壁锯齿320分布在底壁130上,且与所述底壁130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侧壁锯齿210和第三侧壁锯齿310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相互卡合后二者之间留有预定的间距。所述第二底壁锯齿220和第四底壁锯齿320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相互卡合后二者之间留有预定的间距。本实施例中,顶壁110的端部平齐,不再设有锯齿结构,当然,本专利技术不限制顶壁110的端部的结构为平齐,也可以设置锯齿结构在顶壁110上,相应的,可以不在侧壁120或底壁130上设置锯齿结构。所述第一侧壁锯齿210、第二底壁锯齿220、第三底壁130锯齿和第四底壁锯齿320分别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锯齿齿顶001和锯齿齿根002,所述锯齿齿顶001和锯齿齿根002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所述锯齿齿顶001和锯齿齿根002的内侧边缘为倒角结构003。为了减缓微轨车辆路过锯齿齿顶001和齿根002的交接处对车轮的磨损的影响,特设置了倒角结构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轨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内部中空,其内部能够容纳走行部;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卡合在一起;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能够通连接件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轨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轨道梁本体,所述轨道梁本体内部中空,其内部能够容纳走行部;所述轨道梁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锯齿结构,其另一端设有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的结构形状相匹配,相邻的两个轨道梁本体的能够通过第一锯齿结构和第二锯齿结构卡合在一起;相邻两个轨道梁本体能够通连接件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轨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本体包括:顶壁,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顶部;两个侧壁,其分别位于所述轨道梁的两侧;底壁,其位于所述轨道梁的底部;所述底壁中部开设用于走行部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轨道梁本体通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轨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包括:第一侧壁锯齿,所述第一侧壁锯齿分布在侧壁上,且与所述侧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包括:第三侧壁锯齿,所述第三侧壁锯齿分布在侧壁上,且与所述侧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侧壁锯齿和第三侧壁锯齿的形状结构相匹配,相互卡合后二者之间留有预定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微轨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包括:第二底壁锯齿,所述第二底壁锯齿分布在底壁上,且与所述底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锯齿结构包括:第四底壁锯齿,所述第四底壁锯齿分布在底壁上,且与所述底壁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底壁锯齿和第四底壁锯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明赵云王冬卫张天白吕高腾王艳荣陈磊孙会智李童生尹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