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57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包括外板、减震弹簧、连接板和加强筋,所述外板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且外板的另一端安装有法兰盘,所述外板的内部安装有内板,且内板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折弯段,所述内板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缓冲段,所述缓冲段的一端与折弯段之间设置有分隔板,且缓冲段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缓冲段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且缓冲段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板的底端安装有焊接边,所述外板与内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抗腐蚀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折弯段、缓冲段以及在缓冲段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使得便于起到缓冲作用,在汽车受到碰撞时,能高效、均匀地吸收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而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高,在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安全性成为了使用者首要考虑的性能之一,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汽车比较重要的车身结构,不仅起到固定汽车动力系统的作用,而且在汽车的正面碰撞中承担重要的吸能作用,若前纵梁结构强度太低,撞击瞬间产生的冲击力会对后方车厢内的乘客构成巨大威胁,同时此类装置在固定安装上多有不便,与车架上其他部分的连接不够紧密,同时此类装置容易发生锈蚀,造成损坏,影响使用寿命,此外,大部分的汽车前纵梁抗压性能不佳而且多为整体结构,安装和拆卸都不便捷,因此急需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包括外板、减震弹簧、连接板和加强筋,所述外板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且外板的另一端安装有法兰盘,所述外板的内部安装有内板,且内板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折弯段,所述内板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缓冲段,所述缓冲段的一端与折弯段之间设置有分隔板,且缓冲段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缓冲段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且缓冲段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外板的底端安装有焊接边,所述外板与内板侧壁的内部均安装有加强层,且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外板与内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抗腐蚀层。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折弯段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缓冲段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连接,且卡槽与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优选的,所述法兰盘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螺孔,且螺孔的内部均固定有固定螺栓。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中央位置处均设置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部横向穿过有加强杆。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刚性弹簧套。优选的,所述抗腐蚀层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水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通过安装有折弯段、缓冲段以及在缓冲段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使得便于起到缓冲作用,在汽车受到碰撞时,能高效、均匀地吸收能量,尽量降低撞击加速度峰值以减少对乘员的伤害,保证行驶与乘坐人员的安全,同时装置通过安装在外板外侧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预留孔,在预留孔内安装有加强杆,使得便于增加装置外部的强度,能有效防止碰撞挤压造成的变形受损,同时装置通过在装置的一端安装有法兰盘以及固定螺栓,在装置的另一端安装有安装板,使得便于装置与车架上其他零部件的固定安装与连接,使得连接更加紧密,固定更加牢固,同时装置通过在外板与内板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层以及刚性弹簧套,使得便于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减轻整体质量,以及提高抗压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板以及内板剖面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折弯段;3、分隔板;4、外板;5、内板;6、减震弹簧;7、缓冲段;8、卡槽;9、卡块;10、焊接边;11、连接板;12、固定螺栓;13、法兰盘;14、固定杆;15、加强杆;16、预留孔;17、防水层;18、抗腐蚀层;19、刚性弹簧套;20、加强层;2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包括外板4、减震弹簧6、连接板11和加强筋21,外板4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1,且外板4的另一端安装有法兰盘13,法兰盘13的边缘处均匀设置有螺孔,且螺孔的内部均固定有固定螺栓12,便于装置与车架上其他零部件的固定连接,外板4的内部安装有内板5,且内板5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折弯段2,内板5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缓冲段7,缓冲段7的一端与折弯段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3,且缓冲段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弹簧6,缓冲段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靠近折弯段2的一端设置有卡块9,缓冲段7靠近连接板1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8,卡槽8与卡块9连接,且卡槽8与卡块9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使得便于连接板11的固定安装与拆卸,使用更加便捷,连接更加紧密,且缓冲段7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中央位置处均设置有预留孔16,且预留孔16的内部横向穿过有加强杆15,便于使得增加装置外部的强度,能有效防止碰撞挤压造成的变形受损,外板4的底端安装有焊接边10,外板4与内板5侧壁的内部均安装有加强层20,加强层20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刚性弹簧套19,使得便于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并提高抗压性能,且加强层2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1,外板4与内板5的外侧均设置有抗腐蚀层18,抗腐蚀层18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水层17,防止被水体污染生锈。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通过一端的安装板1与汽车保险杠连接,之后将另一端通过法兰盘13上的固定螺栓12与车架上的其他零部件连接,之后便可以开始使用,在汽车行驶中若是前部受到碰撞,缓冲段7内的减震弹簧6可以起到吸能减震的作用,能高效、均匀地吸收能量,尽量降低撞击加速度峰值以减少对乘员的伤害,同时在外板4与内板5的侧壁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层20与加强筋21,且内板5和外板4之间的连接稳固,结构强度更高,不会发生断裂,进一步提高了吸能效果,同时在加强层20的两侧设置有刚性弹簧套19,使得便于提高抗压小姑,使得防撞性能更佳,同时在外板4与内板5的外侧还设置了抗腐蚀层18与防水层17,使得便于避免装置腐蚀生锈,利于装置的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包括外板(4)、减震弹簧(6)、连接板(11)和加强筋(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4)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1),且外板(4)的另一端安装有法兰盘(13),所述外板(4)的内部安装有内板(5),且内板(5)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折弯段(2),所述内板(5)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缓冲段(7),所述缓冲段(7)的一端与折弯段(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3),且缓冲段(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弹簧(6),所述缓冲段(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1),且缓冲段(7)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外板(4)的底端安装有焊接边(10),所述外板(4)与内板(5)侧壁的内部均安装有加强层(20),且加强层(2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1),所述外板(4)与内板(5)的外侧均设置有抗腐蚀层(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撞性前纵梁结构,包括外板(4)、减震弹簧(6)、连接板(11)和加强筋(2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4)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安装板(1),且外板(4)的另一端安装有法兰盘(13),所述外板(4)的内部安装有内板(5),且内板(5)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折弯段(2),所述内板(5)内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缓冲段(7),所述缓冲段(7)的一端与折弯段(2)之间设置有分隔板(3),且缓冲段(7)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减震弹簧(6),所述缓冲段(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板(11),且缓冲段(7)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外板(4)的底端安装有焊接边(10),所述外板(4)与内板(5)侧壁的内部均安装有加强层(20),且加强层(2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1),所述外板(4)与内板(5)的外侧均设置有抗腐蚀层(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欣彭睿殷霖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渤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